黃秋玲,李肖瑤,張曉,肖紅新*
(1. 廣東省科學院工業(yè)分析檢測中心,廣東廣州510650;2. 國標(北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銀鎢合金因兼具鎢的熔點高、密度大、耐腐蝕性好、機械加工性能優(yōu)良及銀的高導電、導熱性能等特性[1-6],而被廣泛應用于新一代電子信息、前沿新材料、航空航天、軍事、電氣工業(yè)、醫(yī)療器械和冶金等領域中[5-13]。銀鎢合金的電阻大小與其組分中銀的含量分布和顆粒大小息息相關[2,4,12,14],因此準確測定銀鎢合金中的銀含量對于把控不同產品特性和質量,促進貴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和資源化處理,推動制造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銀鎢合金常通過將純銀和純鎢粉末混合并經(jīng)壓制→燒結→滲透或壓制→燒結→壓制等工藝制成[15-16],不同的制作工藝可能導致銀鎢合金中銀的區(qū)域分布不均勻[17]。目前國家尚未制定銀鎢合金中銀含量檢測標準方法,實驗室只能參考相關的分析方法并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檢測[18-23]。由于參考方法和銀鎢合金制作工藝的差異,不同實驗室測量試樣的銀含量存在較大的偏差。原子吸收光譜法與原子發(fā)射光譜法不適合銀鎢合金中高含量銀的測定,測定結果誤差大;而滴定法由于稱樣量少,樣品存在不均勻現(xiàn)象,測定結果不穩(wěn)定。而鉛試金法具有取樣大、適應性廣及結果準確、精密度高等優(yōu)點[18,23-24],故建立了鉛試金-重量法來檢測銀鎢合金中的銀含量,可有效解決銀鎢合金區(qū)域分布不均勻引起的誤差,取得了精確的的測定結果。
實驗的銀鎢合金樣品由國標(北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提供,分別標記為1 號、2 號、3 號、4 號樣品,樣品符合產品標準GB/T 8320-2017 銅鎢及銀鎢電觸頭的要求。試劑分別為鹽酸(分析純)、硝酸(分析純),硝酸溶液(1+1,即1 體積硝酸與1 體積去離子水混合而成),鹽酸溶液(5+95,5 體積鹽酸與95 體積去離子水混合而成)。銀標準貯存溶液(1000 μg·mL?1),購自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標準編號GSB 04-1712-2004;銀標準溶液(100 μg·mL?1),移取10.00 mL 銀標準貯存溶液(1000 μg·mL?1)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0 mL 鹽酸(分析純),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
純銀(wAg>99.99%),氧化鉛(工業(yè)純,wAg≤0.02 g·t?1),硼砂(工業(yè)純),二氧化硅(工業(yè)純),無水碳酸鈉(工業(yè)純),無水硫酸鈉(工業(yè)純),淀粉(工業(yè)純),冰醋酸(分析純)。
儀器為微量天平(METTLER TOLEDO 公司,感量1 μg),分析天平(Sartorius 公司,感量0.1 mg)和ULTIMA 2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儀(法國HORIBA JY)。
設備為高溫試金爐(加熱最高溫度1350 ℃)和箱式電爐(加熱最高溫度1000 ℃),以及還有鑄鐵模、黏土坩堝(材質為耐火粘土,容積不少于300 mL)和鎂砂灰皿(頂部內徑約35 mm,底部外徑約40 mm,高約30 mm,深約17 mm)。
1.3.1 一次試金
稱取1.0~2.0 g 銀鎢合金樣品(精確至0.0001 g)于250 mL 廣口瓶中,加入20 g 碳酸鈉、7.5 g 二氧化硅、80 g 氧化鉛、10 g 硼砂和3.2 g 淀粉,混勻后移入試金坩堝內,覆蓋約10 mm 厚的無水硫酸鈉。樣品質量記為m0。
將坩堝放入爐溫為950 ℃的電試驗爐中并關上爐門,在45~60 min 內升溫至1100 ℃且保溫10 min。然后取出將坩堝平穩(wěn)旋轉數(shù)次后輕輕放在鐵板上,敲擊2~3 次,使附著在坩堝壁上的鉛珠下沉,再小心地將熔體倒入涂有深層發(fā)動機油的已預熱的鑄鐵模具中。冷卻后,將鉛丸與爐渣分離,并將其錘成立方體狀的鉛扣。
將鉛扣放入已在900 ℃箱式電爐中預熱20 min的鎂砂灰皿中,關閉爐門1~2 min,待鉛模剝落后,輕輕打開爐門,在爐溫為880 ℃時進行灰吹,當合粒出現(xiàn)光輝點時灰吹結束。取出灰皿,冷卻至室溫后放入托盤中,用鑷子取出合粒放在小鋼砧上,用錘子將附著的雜質錘掉。
1.3.2 稱重
將合粒置于燒杯中,加入10~15 mL 冰醋酸,低溫加熱至沸后繼續(xù)加熱10 min,隨后將溶液傾倒并用二級水洗凈。將合粒置于低溫加熱板中烘烤,待合粒完全烤干后取下,冷卻,置于天平上稱重,記錄此時合粒重量m1。
1.3.3 校準試驗
在同樣試驗條件下,稱取純銀與樣品試樣同時作平行對比,記錄稱樣量m2和合粒重量m3,以補正火試金過程中銀的灰吹損失。
1.3.4 計算
按下面公式計算銀的含量,數(shù)值以百分數(shù)表示。
按照試驗步驟,分別稱取一定量的1 號、2 號、3號銀鎢合金樣品進行銀含量測定,測定結果列于表1。
由表1 可知:隨著稱樣量從0.25 g 提升到2 g,試樣的相對標準偏差逐漸降低,表明增大試樣稱樣量能有效消除試樣的不均勻現(xiàn)象;當稱樣量增至1 g以上時,銀測定結果趨于穩(wěn)定,能夠滿足銀鎢合金中銀的常規(guī)測定。由于實驗過程中需取純銀作補正,為節(jié)約貴金屬資源,試樣稱樣量建議為1 g 左右。當銀鎢合金中銀含量較低時,可適當增大稱樣量至2 g。
表1 不同稱樣量對銀測定結果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ing on the results of silver
按照試驗步驟,稱取一定量的3 號試樣于廣口瓶中,加入配料進行銀含量測定,測定結果列于表2。
由表2 可知,在其他配料不變條件下,改變氧化鉛加入量。當氧化鉛加入量為70~100 g 時,銀測定結果無明顯變化。為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氧化鉛的加入量定為80 g。
表2 配料表Table 2 Proportioning
通過微量天平稱取一定量的純銀,用7 g 鉛箔包裹,依實驗方法進行灰吹,用冰醋酸清洗合粒后稱重,結果列于表3。由表3 可知,銀回收率為97.6%~98.8%,表明灰吹過程中銀會有一定損失,因此樣品灰吹時需另取等量純銀做補正。
表3 灰吹對銀回收率的影響試驗Table 3 Effect of cupellation on recovery percentage of silver
根據(jù)產品標準GB/T 8320-2017 銅鎢及銀鎢電觸頭規(guī)定,銀鎢合金主要存在Al、Co、Cr、Cu、Fe、Mn、Mg、Ni 及Sn 等雜質元素?;鹪嚱鸶患瘯r,合粒需用鎂砂灰皿和黏土坩堝進行灰吹,可能會引入鈣鎂等的雜質元素,將合粒予用冰醋酸洗滌以排除所引入鈣鎂的影響。經(jīng)火試金富集后,銀鎢合金中的大部分雜質已除去,但可能引入Bi、Te、Se 和Pb 等元素,故通過ICP-AES 對合粒中雜質元素種類及含量進行分析。
將合粒置于100 mL 燒杯中,加入10 mL 硝酸(1+1),蓋上表面皿,低溫加熱至銀溶解完全后加入10 mL 鹽酸,蒸至濕鹽狀。取下冷卻,用少量鹽酸(5+95)吹洗表面皿和燒杯,加熱溶解至微沸,取下冷卻。以定量慢速濾紙過濾分離濾液及濾渣,用二級水洗滌燒杯和濾渣各3 次,并將濾液轉移至容量瓶中,靜置。
采用ICP-AES 對樣品定性測試,測定其可能存在的Al、Co、Cr、Cu、Fe、Mn、Mg、Ni 和Sn 等元素。ICP-AES 結果顯示,經(jīng)火試金富集和冰醋酸清洗后,銀鎢合金中的Al、Co、Cr、Cu、Fe、Mn、Mg、Ni、Sn、Bi 及Pb 等雜質元素已完全除去。
稱取一定量的純銀和純鎢,按試驗步驟進行測試,所得結果列于表4。
表4 鎢對銀回收率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tungsten on recovery percentage of silver
從表4 可看出,加入20%~80%的鎢后,銀的回收率在99.3%~100.2%,鎢對銀的富集過程及結果并無干擾,鉛試金前無需對鎢進行分離。
按照試驗步驟對3 種不同含量的銀鎢合金樣品進行9 次銀含量測定,測定結果列于表5。由表5 可知,采用鉛試金-重量法,3 種銀鎢合金樣品的精密度試驗結果的RSD 在0.12%~0.33%之間,測定結果穩(wěn)定,精密度良好。
表5 精密度試驗Table 5 Precision test results /%
通過電位滴定法對3 種樣品的銀含量測定,結果列于表6。通過表5 和表6 對比可知,電位滴定法和鉛試金-重量法測得的試樣中銀含量平均值結果吻合,表明通過火試金-重量法測銀鎢合金中的銀含量結果可靠,能夠滿足分析要求。
表6 電位滴定法測定銀鎢合金中的銀Table 6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silver in silver-tungsten/ %
稱取一定量的樣品與純銀,按試驗方法進行加標回收試驗,測定樣品中的銀含量,結果列于表7。由表7 可以看出,本方法的加標回收率為99.4%~100.0%,準確度較高。
表7 加標回收試驗Table 7 Recovery percentage of adding standard samples
采用鉛試金-重量法測定銀鎢合金中的銀含量,該法9 次平行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12%~0.33%,加標回收率為99.4%~100.0%,有效解決了數(shù)據(jù)漂移的問題。該法步驟簡單、準確度高、精密度好,可實現(xiàn)銀鎢合金中銀質量分數(shù)為20%~50%的精確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