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瓊 ,高曉東 *,譚恩麗
(1.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2.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中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國40歲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病率為8.2%[1]。近年來提出的COPD表型概念能很好地反映中老年患者的差異性。表型是患者生理、病理方面的特異性表現(xiàn),因而不同地域、體質、易感性的COPD患者有所差異,同時也會影響慢阻肺的發(fā)生、發(fā)展。通過表型能夠更好地判斷慢阻肺患者的疾病進展及預后。本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分型特征、偏頗體質進行分析,為針對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制訂中西醫(yī)結合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老年呼吸科確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21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13例)和對照組(108例)。觀察組,男性93例,女性20例;年齡40~82歲,平均(63.27±7.29)歲。對照組,男性70例,女性38例;年齡41~81歲,平均(69.33±8.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9年修訂版)》為準[2],臨床表型的分類及診斷參照《西班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對COPD表型的分類及定義[3]。
納入標準:符合穩(wěn)定期慢阻肺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不符合以上診斷標準;(2)有特異病理表現(xiàn)合并氣流阻塞的相關疾病,如彌漫性細支氣管炎或閉塞性細支氣管炎;(3)并發(fā)肺性腦病、昏迷;(4)妊娠或哺育期婦女。
參照中華醫(yī)藥學會2008年制定的《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中“肺脹”的診斷標準[4]。
根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制定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3]中關于體質分類的標準,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等9種類型。
1.6.1 慢阻肺表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分為[5]非頻繁急性加重表型(A型),哮喘慢阻肺重疊表型(B型),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C型),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D型)。
1.6.2 中醫(yī)體質類型判定標準 按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制定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平和體質為正常體質,其他均為偏頗體質。
1.6.3 對應分析法 研究不同臨床表型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利用對應分析法研究4種表型與9種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
1.6.4 臨床表型與體質的距離 研究COPD表型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距離越近,關系越密切。維數(shù)與體質分類,維數(shù)的列數(shù)數(shù)值越小,越接近體質相關表型。
(1)收集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資料,通過面對面交流或根據(jù)所留通信方式與患者聯(lián)系,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將其納入研究。(2)中醫(yī)體質調查需在COPD緩解期進行,采取面談形式。利用中醫(yī)體質調查表,由調查人員提問、填寫,觀察患者舌苔、脈象。(3)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非頻繁急性加重表型(A型)36例,哮喘慢阻肺重疊表型(B型)10例,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C型)68例,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D型)107例,以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D型)多見,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表型分布情況
表2 不同臨床表型患者的中醫(yī)體質情況(n)
采用對應分析法分析臨床表型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4種臨床表型與9種體質間具有相關性,由于前兩個維已經解釋了各類別差異的92.50%(>80%,P<0.05),因此最終提取兩個因子進行分析。利用對應圖分析發(fā)現(xiàn),A型與陽虛質對應,B型與特稟質對應,C型與痰濕質對應,D型與陰虛質對應,見圖1。
圖1 臨床表型與體質的對應分析結果
分析臨床表型與體質的距離發(fā)現(xiàn),非頻繁急性加重表型(A型)與陽虛質的距離最近,哮喘慢阻肺重疊表型(B型)與特稟質的距離最近,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C型)與痰濕質的距離最近,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D型)與陰虛質的距離最近,見表3。
表3 臨床表型與體質的距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表型反映了不同患者臨床癥狀、治療反應、病情進展及預后的差異[6]。臨床表型受基因及體質影響,反映的也是患者間的差異性,而體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差異性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表型與體質類型關系密切[7]。以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急性加重時表現(xiàn)為急性支氣管炎癥狀,即咳嗽、咳痰,中醫(yī)歸為“肺脹”范疇,病機為外邪侵肺、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肺為水之上源,肺氣不利津液上聚為痰。
本研究中,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D型,107例)最多,其次為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C型,68例)。調查發(fā)現(xiàn),臨床表型與體質的關系為D型和陰虛質對應,C型和痰濕質對應,A型和陽虛質對應,B型和特稟質對應,這一點從表型與體質的距離也可以證實。分析發(fā)現(xiàn),各類別差異為92.50%(>80%,P<0.05),表明以上4種表型與9種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非頻繁急性加重表型多處于COPD病程的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初感邪氣,正氣未虛,尚能抵抗邪氣,因此,此階段的病機以邪實為主[8]。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與陰虛質關系密切,當臟腑功能失調,易出現(xiàn)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證候,常表現(xiàn)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干,舌干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jié)、久病之后而發(fā)病。陰虛是以慢支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的重要病機[9]。痰濕質則表現(xiàn)為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所以,痰濕質與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表型密切相關[10]。
痰濕質的“濕”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指空氣潮濕、環(huán)境潮濕,如淋雨、居處潮濕等,外在濕氣會侵犯人體而致??;內濕指消化系統(tǒng)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飲食水分過多,飲酒、乳酪、生冷飲料等,而使體內津液聚停形成內濕,因此慢阻肺的起病及進展與痰濕質關系密切[11]。
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表型與中醫(yī)體質的關系中可以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表型有其獨特的體質特征,不同表型與體質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相互影響,臨床表型特征受體質影響[12]。由于地域差異對體質分型有影響,因此,地域等其他因素對體質的影響也較大[13]。臨床上通過研究體質因素認識患者的表型特征,對于中醫(y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很好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