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勁松 張福圣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議論文 結構
寫作議論文,可以選擇一線立骨的方式,全文整體豎起一個骨架,而所有內容都以不同的方式圍繞這一骨架展開。這樣,就可以擺脫傳統(tǒng)的并列、對比、層進等結構形式,運用起承轉合等創(chuàng)新結構,通過詳略得當、合理過渡等方式,使論述內容展示出鮮明的條理性。一般來說,想要使議論文的結構精巧,可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構筑“龍骨”
鑄造考場作文“龍骨”是指著眼于作文內部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組合。即如何在考場上營造一種緊扣題意,類似“龍脈”結構方法;如何針對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現(xiàn)實,強化對具體事例的解讀和運用;如何使文章從個人和自我的層面上上升為國家和民族的層次,使文章有一種大氣和精神底蘊;如何打磨一種前后呼應、銜接自然、過渡通暢、文脈通達的內在脈絡。
如江蘇高考狀元蔣婧煜同學就特別擅長使用八步結構法(“引——提——述——正——反——析——聯(lián)——結” )。請看她在??贾械囊黄叻肿魑?。
雛鳳清于老鳳聲
①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風清于老風聲。
②當別人都在詠嘆著重復了億萬次的老調時,打破常規(guī)的聲音脫穎而出,喚醒了低迷的效率,開創(chuàng)了變通的新局。
③正如花木防盜,管理員打破只靠自己的老套,充分調動眾人的積極性,事半功倍,壓力驟減。
④打破常規(guī),是另辟蹊徑,是別開生面,是沖破膠著之局的突圍方向,是“石破天驚逗雨”的特立獨行。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tǒng)的反叛,是別人眼中的標新立異離經(jīng)叛道,是與眾不同的一記險招,但它也是改革的襯胎,是創(chuàng)新的旌旗,是先驅的號角。
⑤打破常規(guī)正如選擇了一條人跡險少的羊腸小道,跳脫出老套的圈子,去開辟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嘗試,也許會提高原先的效率,從而催生更大的變革。拘泥于傳統(tǒng)正如把自已封進一口不見天日的醬缸,拒絕流動,拒絕改變,釀出的,是凝滯死板的社會和停止了前進發(fā)展的人生。打破常規(guī)正如在缸壁上鑿開細縫,鼓入了新鮮空氣,給缸內人注入新的血液,從而促使他去突破醬缸,乃至摧枯拉朽開創(chuàng)嶄新時代,正如閻立本,當其他畫師將鈦白直接涂于畫中人臉上,為慘白的臉色發(fā)愁卻又無可奈何只沿襲舊法時,他首創(chuàng)了“染臉撕發(fā)”,從絹帛背面傅粉,人物的膚色變得自然,有“鬢云欲度香腮雪”的風采,開工筆畫“染臉”先河。
⑥打破常規(guī),才會有漢字由篆入隸再入楷后蠶頭雁尾棉里裹鐵的靈活變幻,才會有關山月徐渭徐冰鄭板橋等人對傳統(tǒng)的揚棄與創(chuàng)新。
⑦泥于常規(guī),是一種溫柔的詛咒,它扼殺了幻夢,屠戮著創(chuàng)新,戕害了去異想天開的勇氣,它打著前人經(jīng)驗的旗號,用既定的軌跡來將每個個體磨成千篇一律的木偶和傳統(tǒng)的傀偏,因為它,莫奈筆下人物身上的光斑被排斥為尸斑,各個領域中,受它蠱感操縱的人們黨同伐異迫害異端。
⑧的確,打破常規(guī)有時的確要冒“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也許這獨到的路只是通向“猿啼客散暮江頭”的無望碼頭。所以,這需要孤注一擲的勇氣,去放手一搏,去用斯巴達克思的姿態(tài)上下求索。用蒙哥馬利舉棋未定之際參謀的一句話說,它的確是一場賭博,但這是一場最好的賭博。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打破常規(guī)也孕育著出其不意的奇招,正如漢尼拔翻過阿爾卑斯攻下羅馬的彪炳戰(zhàn)績。
⑨雛鳳清于老鳳聲,打破常規(guī)的聲音才能使“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才能唱出別樣輝煌。
全文結構解讀如下。
第一節(jié)“引”:先引用李商隱的“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風清于老風聲”詩句入題,文采斐然。
(寫作提示:“引”,即提出問題,一般寫在全文第一段,也可由某則故事、某句名言、當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事件引出觀點。)
第二節(jié)“提”:提出中心論點:打破常規(guī)的聲音脫穎而出,喚醒了低迷的效率,開創(chuàng)了變通的新局。(寫作提示:不蔓不枝,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第三節(jié)“述”:概述材料。正如花木防盜,管理員打破只靠自己的老套,充分調動眾人的積極性,事半功倍,壓力驟減。言簡意賅,簡筆一帶而過。
(寫作提示:“述”,要求從供料中引出恰當?shù)闹行恼擖c。引述供料時決不可全盤照搬,而要依據(jù)所寫作文的立論角度,篩選與該角度緊密關聯(lián)的部分摘錄下來(或適當概述)。可用“正如材料……所言”句式展開論述。)
第四節(jié):闡述概念。從“是什么”的角度闡述,采用列舉的方式對核心概念進行闡述。
(寫作提示:核心概念闡述的方法很多,定義法、詮釋法、列舉法使用的較多。)
第五節(jié):從“為什么”的角度闡述?!按蚱瞥R?guī)”可以催生更大的變革。此段采用繁例來論證。
第六節(jié):此段采用排比句式,列舉事例來論證,用簡例來論證。
(寫作提示:此兩段可“溯源求果”,從背景、原因、意義、價值、結果等方面進行多種探究??稍O置一個或兩個分論點。繁例與簡例相結合,詳略相宜,筆法多端,富于變化。)
第七節(jié):從反面闡述不打破常規(guī)(即“泥于常規(guī)”)的危害:泥于常規(guī),是一種溫柔的詛咒,它扼殺了幻夢,屠戮著創(chuàng)新,戕害了去異想天開的勇氣。)
(寫作提示:此段也是對“為什么”側面闡述,與前一節(jié)構成正反對比論證的效果,強化了中心,突出了主旨?!胺础?,從中心觀點的反面引出分論點,也可由反面例子引出觀點。)
第八節(jié):從“怎么辦”的角度來論述。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的確,打破常規(guī)有時的確要冒“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
(寫作提示:“聯(lián)”,就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自我,主要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反映自己的切身體會,即具有某種個性,而不流于空泛和俗套。是否善于聯(lián)系實際,在聯(lián)系實際時能否做到有理有據(jù),是議論文論證是否有力、內容是否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關鍵。)
第九節(jié):總結全篇,以“雛鳳清于老鳳聲,打破常規(guī)的聲音才能使‘蒼悟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才能唱出別樣輝煌”為結尾,呼應標題和開頭,再次強調打破常規(guī)的意義和價值,使全文結構嚴謹。
(寫作提示:“結”,指歸納上文,總結全篇,進一步強化觀點。也可以抒情句情真意切地發(fā)出呼吁。這部分文字不必多,貴在精警有力;不能機械地重復開頭段,更不要脫離實際,空喊口號。如寫的是新材料作文題,還可用供料中的核心詞句加以“點綴”。
文無定法,但有成法。八步結構法就是議論文寫作的“成法”。此法特別適用于新材料作文命題背景下的議論文寫作。其優(yōu)點如下:開頭部分靈巧靚麗?!耙笔觥薄疤帷比齻€步驟就是引述名言(概述材料),揭示論點或提出問題。既完成任務型驅動作文開頭“破題”的目的,又讓文章文采斐然、有書卷氣息;主體段落內容充實。闡述概念,是議論文寫作的起點和前提;正反對比、詳略相宜,使觀點更鮮明,表述富于變化;聯(lián)系現(xiàn)實,可以讓作者關照現(xiàn)實,針砭時弊、激揚文字,契合“文章合為時而作”的寫作理念;結尾部分收束有力。總收全文,呼應中心。或重申觀點,或發(fā)出號召,等等。
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考場作文,尤其是議論文,還是有模有樣可以借鑒的。我們平時說寫文章有起承轉合;議論文有三個部分,引論、本論、結論,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其實就是處理好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結構可以借鑒很多,一般我們說基本結構有總分、層進、并列、對比、歸納等,無論哪種結構,還是要在引論部分理清題料的用意是什么,行文的觀點是什么,在本論部分用例子印證,用道理說明,用引言揭示,分析問題有層次,思辨有深度,過渡自然。在結論部分要解決問題,最好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提出措施和方法,增強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和針對性,同時可以對題料呈現(xiàn)的問題做一些總結性回扣,這樣就回答了怎么辦的問題,基本把文章的功能發(fā)揮了,議論文的作用就達到了。
當然,在寫作時,要有所側重。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結構行文時,“為什么”與“怎么樣”,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兩部分要有所側重,不要平均用力。側重點的選擇,要考慮需要我們著重講清的是觀點成立的理由(一般是作用,即好處或危害),還是根據(jù)某個道理應該怎么做(即做法)。至于怎么用好這種模式,則關鍵在于靈活變通,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為什么”“怎么樣”的各自的論述側重點。通常根據(jù)實際情況把“為什么”或“怎么樣”分成兩個分論點來論述。這樣,全文就有一個中心論點(“是什么”)和三個分論點(“為什么”與“怎么樣”)。
二、巧用過渡
培根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鞍瞬浇Y構法”可以構建議論文的“龍骨”,使文章具備了論述文的雛形。此外,還需要巧用過渡,通過一些銜接連貫的關聯(lián)詞來打造和美化議論文的結構。否則,過渡生硬、文脈斷裂。這樣的作文讀起來磕磕絆絆,缺乏閱讀的連貫性,而且強行轉換段落,讓讀者思維跟不上。一篇出色的作文應該如行云流水般通暢自然,沒有人工斧鑿的痕跡,而這當然與恰當安排過渡分不開。
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笨梢娨巡季种\篇放在訓練的首位,而把字句末節(jié)放在次要地位。在選擇一線立骨的方式,全文整體豎起一個骨架之后,還需要對過渡詞匯句式進行微觀的打造。
有以下幾個方面使用銜接過渡的技巧。
用詞語或短語過渡。常用的有:“如此說來”“由此可見”“不難看出”“總而言之”“相反地”“因此”“但是”等。一般用在下一個論述層次或段落的開頭。
如《做時代浪尖上的行者》一文:
反觀當下,“躺平”之風無謂出現(xiàn),卻又“大行其道”,肆虐毒害無知的年輕人的思想?;蛟S是為了擺脫內卷,尋求清凈,但無謂跟風只會敗壞社會風氣。更何況,時機仍未到,當下時代容不得我們們有任何怠情的理由,中國社會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每一個個體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
該語段,以“反觀當下”這一關鍵詞,使論述轉入對現(xiàn)實的關照和批判。
第一,用句子過渡。在論述的層次與段落之間,用承上啟下的句子過渡轉換,如同一句式、相近句式、相反句式等,放在段末或段首,起穿針引線、勾連前后的作用。
如《行亦始,行亦程》一文:
以“慎行,做自我的把握者”“篤行,做裝滿水的杯子”這樣相近的句式,構成文章的前后銜接的主體段落。
第三,用段落過渡。議論文中例證轉換,跳躍性較大的段落間,應使用段落過渡。過渡一般不長,有時僅是一個句子。如可將中心論點獨立成段,既醒目突出,又緊密聯(lián)系上下文。
如2022年江蘇??几叻肿魑摹墩埦慈“倌晔?,業(yè)就扁舟泛五湖》一文:
我為何要行?你問。
因為坐地者無法日行三萬里,只會被時代洪流所沒。它答。
中間兩節(jié)用極為凝練的問和答形式,闡述了“行”的重要價值,推動了文章的論述。
總之,議論文的寫作中,構筑“龍骨”,可以設計出文章的主體框架。巧用過渡,會使作文思路清晰,轉換自然,語意分明,文氣貫通,結構嚴謹。以上兩種方法使用,可以使考生的議論文快速“入格”,從而達到“構思新巧”的表達效果。當然,寫作有常法,卻不應該拘泥于常規(guī)。在寫作中可以根據(jù)作文題目特點和考生個人寫作能力,因“文”制宜,靈活使用,最終獲得寫作者表達的愉悅,自然而然,作文的得分一定有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