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艷 呂霞
中國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種語言簡練、意義深廣的文學形式。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學習和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利于后續(xù)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本文基于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對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為小學古詩詞的教學開展提出一些個人觀點。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在傳統(tǒng)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當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單一的要求學生背誦詩詞內(nèi)容或者解析,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導致學生不能真正體會古詩詞所蘊含的真正意義。加上現(xiàn)如今碎片化閱讀以及網(wǎng)絡詞匯的影響,學生對于枯燥乏味的古詩詞越來越不感興趣,大大影響了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1.教師只教會而不深入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往往都是以“任務式”的態(tài)度來對待課堂教學,尤其是古詩詞教學,由于其內(nèi)容的特殊性,教師一般都是先要求學生通讀或背誦詩詞內(nèi)容,而后對詩詞進行簡單的翻譯以及詩詞中心思想的概括,上述這些過程通常會在一到兩個課時內(nèi)完成。如此任務式的教學雖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師,但也從根本上辜負了學生。教師把古詩詞教學當作“任務”,學生學習古詩詞必然也是以“任務”的角度來對待。如此簡單的古詩詞學習讓小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從而導致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熱情大大降低,甚至不愿意學習古詩詞。
2.學生只學習而不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以興趣為指引來進行學習,相較于小學中的其他科目,語文在小學教學中具有很大優(yōu)勢,但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卻是語文科目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時要先認全字詞,然后才能流利的進行閱讀,最后還要背誦一知半解的思想情感才算是完成了古詩詞的學習。整個過程中,學生只進行了閱讀和記憶卻沒有真正理解古詩詞中的內(nèi)容,學生在課中和課后也沒有意識去進行思考,從而無法理解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在降低了學生對于古詩詞興趣的同時,也影響了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小學古詩詞的學習,對于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當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中的不足,完善教學體制。而這種改變不僅要體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在教學形式上也有所變革,突破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的刻板、單一的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魅力,提高學習效率。
1.啟發(fā)聯(lián)想,深化內(nèi)容解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把晦澀的詩詞轉化為優(yōu)美的語句,帶領學生理解作者想要創(chuàng)造的文字世界,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明白詩詞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例如在《憶江南,江南好》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對于江南美好風景的描繪,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去想象春天時,春江碧透、柳綠桃紅的情景,從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2.巧用歷史,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準備一些關于詩詞的歷史背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先去了解所學習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于詩意有全面、正確地領悟。而且歷史背景介紹的加入還能幫助學生豐富一定的課外知識,從而吸引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時,這首詩是王維創(chuàng)作于“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統(tǒng)治者為了穩(wěn)定西北邊疆的局勢,派遣官員去“西域都護府”任職,王維為了送別他的元姓朋友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3.結合生活,運用詩詞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古詩詞與生活巧妙的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從而對詩詞產(chǎn)生興趣。而基于小學生愛模仿的天性,在日常學習中也會有一些“打油詩”的出現(xiàn),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信訪,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加深其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運用。
結語:
中國古典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精神,不僅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內(nèi)涵的同時,也能升華學生的情感,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重視古詩文的教學,根據(jù)小學生認知心理發(fā)展正確把握好古詩文所包含的情感,努力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結合教學現(xiàn)狀,探討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完善之路。955DDC0B-C2C5-4A40-93A0-A779DC7108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