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云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講好中國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本文結合福州廣播電視臺左海之聲多年來開展對僑傳播的工作實踐,論述新時代地方廣播在國際傳播中的有效作用。地方廣播要秉持國家站位,以“中國夢”作為引領,立足本地特色精準定位傳播對象,以本土文化建構對外傳播內容,多平臺拓展對外傳播渠道,用地方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用地方形象豐富中國形象。
關鍵詞:左海之聲 以僑架橋 精準傳播 中國故事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fā)展,國際傳播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多樣。眾多實踐證明,地方的對外傳播工作已成為有效推動國際傳播發(fā)展的新動能?!皩ν鈧鞑ァ笔且粋€既有國際上的歷史淵源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的概念。從定義來看,對外傳播是指把本國、本民族的各種信息向外國、其他民族傳播出去。今天,中國的“對外傳播”是要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僑務工作始終是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國對外傳播的國際受眾中,海外華僑華人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開播于2010年的左海之聲是全國首家以福州方言為主進行播音的廣播頻率。頻率主打“?!蔽幕?,對海外福州籍鄉(xiāng)親講好福州故事是其重要職責使命。十多年來,左海之聲與各級各方傳播主體同頻共振、共同發(fā)力,始終以傳播地方優(yōu)秀文化、提升地方廣播對外傳播力,以及向世界講好地方故事作為主要實踐方式,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踐行者。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僑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把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緊密團結起來,發(fā)揮他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積極作用,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僑務戰(zhàn)線的同志們要以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為主題,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這一重要指示明確了新時代僑務工作的方向。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fā)揮僑力,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爸袊鴫簟笔菄腋粡?、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之夢,是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夢,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向往和期盼,也是海外華僑華人共同的夢想。福州是著名的僑鄉(xiāng),據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提供的2020年不完全統(tǒng)計,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達430余萬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數眾多分布廣泛,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左海之聲立足僑鄉(xiāng),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把對外傳播的受眾精準定位為海外福州籍鄉(xiāng)親,他們擁有熟悉住在國的政情和民情、了解祖(籍)國的獨特優(yōu)勢,有聯(lián)通中外、牽線搭橋的主觀積極性和客觀便利條件,是促進各國民眾共同圓夢的重要使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之一。無論是從自身的傳播特點與職責出發(fā),還是從秉持國家站位這個高度來看,左海之聲對海外鄉(xiāng)親講好福州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對他們樹立好福州形象,就是樹立好中國形象。海外鄉(xiāng)親對福州、對中國有了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海外關系廣泛的優(yōu)勢,在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左海之聲對海外鄉(xiāng)親的年齡特征、文化背景、社會階層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確定以“有福之州”特有的“福文化”為主線,對節(jié)目做了更有對象感的多層次設置:有福州方言節(jié)目,也有普通話節(jié)目;有老一代海外鄉(xiāng)親喜歡的閩劇評話伬唱原版音頻,也有向新一代海外鄉(xiāng)親介紹的本土傳統(tǒng)曲藝賞析;有喚起老一代鄉(xiāng)親記憶的碎片化節(jié)目《記憶老福州》,聽著福州的老街、老巷、老地名、老行當故事,令人思緒萬千,也有吸引新一代來福州尋根的文旅專欄《印象福州》,介紹福州的坊巷春秋、閩江旖旎、榕蔭滿城、茉莉飄香,令人心馳神往;有及時展現福州新容新貌新發(fā)展的新聞播報《今日福州》,也有詼諧生動、妙趣橫生的福州方言情景廣播劇《蝦油弟和橄欖妹》。
新媒體時代,傳播內容依然為王。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媒體直播、移動互聯(lián)等傳播手段層出不窮,“新媒體”之后還會有“新媒體”?;ヂ?lián)網時代,更要把內容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讓內容持續(xù)強勁,聚流量、易分享。
1.基于傳統(tǒng)品牌節(jié)目打造融媒體產品,豐富對外傳播形式。左海之聲傳統(tǒng)品牌節(jié)目《福州好鄉(xiāng)音》是頻率成立之初就設立的方言節(jié)目,主要以電話熱線與微信語音的方式跟受眾互動交流福州方言和文化,海內外鄉(xiāng)親粉絲基礎深厚。節(jié)目主播榕城是福州方言與地方文史及民俗專家,擅長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在用家鄉(xiāng)話跟粉絲嘮家常的過程中自然貼切尋找共情點,教福州方言文字、發(fā)音方法循循善誘;講福州民間故事、風俗俚語生動形象;說福州風土人情、發(fā)展變化自然貼切,潤物無聲地傳播著“文化自信”,把飽含濃濃鄉(xiāng)情的中國故事講到了海外鄉(xiāng)親的心坎里,在粉絲中有著極高威望??紤]到不少海外鄉(xiāng)親粉絲只能通過蜻蜓APP等個別途徑收聽節(jié)目,受限很多,節(jié)目組就延伸制作了以“榕城”命名的方言融媒體產品“榕城愛講福州話”和“榕城福語”,在微信、抖音等平臺用音視頻微傳播的方式呈現。
微信公眾號“榕城愛講福州話”的節(jié)目短小而精煉,粉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便可收聽收看,內容豐富多彩,有福州方言文字解讀、謎語游戲、節(jié)氣介紹、方言詩朗誦、娃娃學方言、福州美食美景介紹等?!伴懦菒壑v福州話”微信公眾號自2016年開通以來,海外鄉(xiāng)親粉絲數量大增,超過總粉絲數的一半以上。其中,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qū)的粉絲占總數的17%,東南亞地區(qū)的粉絲占13%,澳大利亞的粉絲占8%。
抖音號“榕城福語(rongcheng_fuyu)”開通3年多,粉絲年齡主要在24~50歲,海外(以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南非和港臺地區(qū)等為主)約占30%以上,粉絲活躍度超過75%,多數短視頻的點擊量在20萬以上。其中一條教孩子說福州話的短視頻:“你是哪里人,我是福州人;七溜八溜,不離福州”,在五天之內點擊量近50萬,可見鄉(xiāng)音在講好地方故事中的力量。2021年6—10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傳播學的幾名留學研究生粉絲在拍攝《中國方言》紀錄片“福州方言篇”時,特意來福州拍攝主播榕城向海內外福州鄉(xiāng)親傳播福州方言及文化的內容。攝制組先后三次訪談榕城,多角度將福州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愁傳播往海外。
2.用好地方文化資源和素材,延展對外傳播內容。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是取之不竭的故事寶藏,為地方廣播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源泉。在對僑傳播中,左海之聲有著傳承地方文化的媒體責任擔當,用好福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挖掘故事源泉,多角度多手段延展對僑傳播內容。例如,舉辦以福州方言文字創(chuàng)作的方言地名詩《福道·福州地名詩選》的宣推與分享活動,與高校合作創(chuàng)作首部福州方言舞臺劇《穿越扛齋》等。
《福道·福州地名詩選》是一本圍繞福州地名,融匯福州方言(書寫)字、福州方言新詩、現當代漢詩以及福州地方文化、中國文化等內容,深度挖掘和呈現閩都文化新內涵的書籍。第一作者榕城將二十多年方言主持生涯中的體會和收獲寫入其中,并根據潛心研究多年的福州方言和文化提出了福州方言書寫字的概念,被許多語言學界和文學界的專家看作是保護和保存福州方言的一個藝術載體。2018年1月,左海之聲在廣播端和新媒體端以音視頻及圖文形式發(fā)布《福道·福州地名詩選》首發(fā)式的消息后,就收到來自北美、歐洲、澳大利亞,還有港澳臺地區(qū)等地福州鄉(xiāng)親的咨詢、訂購留言。此后舉辦的7場線上“福州地名詩·愛國愛鄉(xiāng)誦讀會”等新書分享活動更是在海外福州鄉(xiāng)親中引起反響。紐約福建同鄉(xiāng)會的王先生回福州時購書50多本,說是作為家鄉(xiāng)的“伴手禮”回紐約送給親朋好友;澳洲的“CX”先生留言千叮萬囑給他留30本書;在美國洛杉磯的“末代帝師”陳寶琛的一位后人陳先生聯(lián)系節(jié)目組購書,還將珍藏的陳寶琛兒子陳立鷗先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編寫的《英語-福州語/福州語-英語辭典》影印之后贈給節(jié)目組。左海之聲以書為媒,以僑架橋對外傳播福州文化。
福州方言舞臺劇《穿越扛齋》是左海之聲與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合作創(chuàng)作的。“扛齋”是福州方言口語的說法,被稱為古代福州城的“教師節(jié)”。該劇以福州方言為語言載體,以綜合展示詩詞吟唱、福州經典童謠誦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引入影視劇“穿越”的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明清時期盛行的“扛齋”的真情實景。2021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期間,福州市非遺展示館作為參觀考察點之一,向嘉賓展示福州176項市級以上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穿越扛齋》就是展示項目之一。《穿越扛齋》生動展示了閩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是向世界講好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鮮活故事。
3.抓住重大活動契機,深挖對外傳播素材。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中國。許多外國運動員曬出在北京冬奧會的所見所聞,主動加入到傳播中國聲音的行列里。讓外國人從中國故事的聽講人變成講述人,這是中國充分利用重大活動展現大國形象,詮釋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情懷,譜寫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這種以“外”架橋的方式同樣可以在對僑傳播中運用。
2021年7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這是時隔17年后,這一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領域最高規(guī)格的國際會議第二次在中國舉辦。圍繞這個重大活動,左海之聲做足了文章。在外宣節(jié)目《高山流水福州音》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端以及相關合作媒體的播出平臺,先后推出了《福州古厝》、《大美福州》、《喜迎世界遺產大會》、《世界遺產在中國》等特別節(jié)目和系列報道,以音視頻、文字圖片、實時報道、直播互動等方式,多維度多渠道多平臺展示“八閩雄都、神州名府”福州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傳播世界遺產全球治理的中國經驗,以及中國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貢獻。
這些節(jié)目讓海外鄉(xiāng)親們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福州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看到了參會駐華使節(jié)代表和國際組織代表變身福州故事、中國故事的講述人,紛紛在“朋友圈”曬福州的美好一幕,聽到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對福州、對中國的由衷贊嘆。借助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的契機,左海之聲的節(jié)目與報道讓海外福州籍鄉(xiāng)親對福州、對中國有了更真實、更立體的認識,讓他們在海外給其他鄉(xiāng)親、鄰里講福州故事、講中國故事時,有了更多底氣和素材。
縱觀中國近現代新聞發(fā)展史,對僑傳播維系著華僑華人與祖(籍)國的情感,也關系到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地方廣播在對僑傳播中,一方面可以在“僑”與“鄉(xiāng)”之間搭橋牽線,起到紐帶的作用,讓“僑”與“鄉(xiāng)”更加融通;另一方面,地方廣播需要通過“僑”架起“橋”,融通中外,擴大中國故事的傳播面。
2010年頻率開播后,左海之聲就積極與外媒溝通,加緊布局節(jié)目海外落地。2011年6月起,左海之聲正式落地美國紐約地區(qū)。左海之聲通過ICN僑聲廣播電臺將外宣節(jié)目《高山流水福州音》落地紐約地區(qū),實現“借船出海”,在當地以“僑”架“橋”,進而融通中外,傳播中國聲音。此后左海之聲不斷擴大傳播覆蓋面,外宣節(jié)目在美國紐約、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地區(qū)以及“海峽號”高速客滾輪上覆蓋。與華人頭條APP合作,開設對外傳播融媒體專區(qū)《福州廣電》,在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西班牙、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15個國家福州籍鄉(xiāng)親聚居地開設常態(tài)化專區(qū),為中國聲音的傳播構建起講好中國故事的大平臺。
與此同時,左海之聲加快媒體融合,與廣電網絡合作在福州地區(qū)廣電網絡開機界面開設“融媒體專區(qū)”,共同打造可視化廣播;與北京英夫美迪公司合作完成建設福州廣播電視臺廣播融媒體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能夠提高節(jié)目制作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適應新媒體、社交媒體發(fā)布特點,這些都為左海之聲對僑傳播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條件。
近年來,中國的和平崛起日益吸引世界關注,在國際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肯定,但負面輿論依然不少?,F在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因此做好對外傳播工作不僅重要而且勢在必行。作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受眾群體,海外華僑華人是促進中外人民互信互通的傳播載體。地方廣播相較于中央媒體、省級媒體來說雖然人財物有限,但只要根植于一方沃土,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在媒體融合的大環(huán)境中立足本土精準傳播,對海外鄉(xiāng)親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并以“僑”架橋、融通中外,多渠道多方法提高中國故事的傳播效果,是可以用地方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用地方形象助推中國形象的。
作者單位 福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2]李忠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的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9.
[3]陳日濃.中國對外傳播史略[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4]林升文.福州方言詩:漢韻古風 唐音宋聲[N].福建日報,2018-05-28.
[5]王庚年.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國際臺國際傳播十年探索實踐回顧[J].國際傳播,2016(02).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