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琴, 茹慧玲, 王 敏
(1.山西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農業(yè)大學果樹研究所,山西 太谷 030809;3.山西農業(yè)大學林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為胡頹子科小漿果植物,主要分布于華北、西北和西南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1,2]。其根系發(fā)達,具固氮根瘤,萌蘗和串根萌生能力強,耐干旱、瘠薄,可自繁成林,是三北地區(qū)綠化荒山荒坡、營造水土保持林最有潛力的樹種之一。同時,沙棘綜合開發(fā)利用價值高,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yī)藥、輕工、航天、農牧漁業(yè)等領域[3-7]。沙棘銹病主要危害沙棘葉片、嫩莖、嫩枝及花器,導致樹葉早落,樹勢衰弱,年生長量降低,結果數減少。
目前,有關沙棘銹病的研究鮮有報道[8,9]。筆者通過研究20%三唑酮乳油和田夢金乳油2種藥劑不同濃度梯度對沙棘銹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為有效控制沙棘銹病的危害提供理論基礎與科學依據。
2021年,在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種苗基地開展防治試驗。供試品種為黑茶沙棘1號,主要病害為沙棘銹病。
20%三唑酮(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劑型為乳油;田夢金[斯托克頓(以色列)有限公司],植物源殺菌劑,主要成分為9%萜烯醇,劑型為乳油。
選取21塊沙棘樣地,設置不同藥劑的濃度梯度對比試驗。每種藥劑分別設置3個濃度梯度:20%三唑酮1 000倍液、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田夢金600倍液、800倍液和1 000倍液,并設置空白對照組(噴清水)。每種濃度處理30株沙棘,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21個處理。采用背負式電動靜電噴霧器(型號:3JWB-16A)進行葉面噴藥,嚴格按照比例配制藥液,充分攪勻,均勻噴灑到供試植株上,以枝葉上藥液微微下流為準。間隔7 d后再噴1次,共噴2次。
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塊樣地選取15株沙棘作為標準株,以葉片為單位統計其感病指數(見公式1)。沙棘銹病以沙棘葉部發(fā)病情況劃分發(fā)病等級,共為5個等級:無病的,代表值為0;1/4以下的葉感病為1級,代表值為1;1/4~2/4的葉感病為2級,代表值為2;2/4~3/4的葉感病為3級,代表值為3;3/4以上的葉感病為4級,代表值為4。
(1)
待第2次噴藥后病情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并計算其病情增長率和防治效果(見公式2和3)。
病情增長率(%)=(施藥后病情指數-施藥前病情指數)/施藥前病情指數×100,
(2)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病情指數增長率-防治區(qū)病情指數增長率)/對照區(qū)病情指數增長率×100。
(3)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進行比較(顯著性水平P<0.05)。
分別于第1次施藥后7 d和第2次施藥后15 d,觀察不同濃度梯度藥劑對沙棘及其它生物的影響。
不同藥劑不同濃度處理對沙棘銹病的防治效果見圖1.
圖1 不同處理對沙棘銹病的防治效果
由圖1可以看出,不同濃度藥劑間的防治效果存在顯著差異(F=72.76>F0.05=2.72),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三唑酮1 000倍液>三唑酮1 500倍液>三唑酮2 000倍液>田夢金600倍液>田夢金800倍液>田夢金1 000倍液。三唑酮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可達(81.34±1.68)%;其次是三唑酮1 500倍液,可達(76.37±2.02)%;三唑酮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之間無顯著差異,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田夢金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低,僅有(27.38±8.14)%;不同濃度處理下,田夢金600倍液與田夢金800倍液、1 000倍液之間差異顯著,而田夢金800倍液和1 000倍液之間差異不顯著。對比不同濃度處理下2種藥劑的防治效果發(fā)現,三唑酮不同濃度的防治效果均顯著高于田夢金,兩者之間差異顯著。
對照組的防治效果僅為0.16%,顯著低于三唑酮和田夢金2種藥劑的防治效果??梢姡捎萌蛲吞飰艚鸱乐紊臣P病具有一定的效果。特別是三唑酮防治效果明顯,其中,三唑酮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在田間可以采用該藥劑濃度進行防治。
分別于第1次施藥后7 d和第2次施藥后15 d,觀察不同濃度藥劑處理后沙棘生長情況。結果表明,2種藥劑不同濃度梯度處理后沙棘生長、發(fā)育均正常,試驗區(qū)內植株長勢一致,未發(fā)現對沙棘及環(huán)境中其它生物有不利影響。
通過2種藥劑不同濃度處理的試驗可以發(fā)現,三唑酮對沙棘銹病的防治效果明顯,3個濃度防治效果均顯著高于田夢金。其中,三唑酮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三唑酮1 500倍液。三唑酮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均可應用在沙棘銹病的田間防治中。
田夢金的防治效果顯著低于三唑酮,原因可能是田夢金是1種植物源殺菌劑,屬于廣譜性防治藥劑,主要是通過其活性物質對病原菌起到抑制作用。該藥劑特點是成本較高、作用緩慢,田間持效期短,需要持續(xù)、重復用藥,或與其它藥劑混合使用后才能達到預期防治效果,其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因而,在使用該藥劑時,最好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連續(xù)多次施藥,防治效果可能會有所提高。
植物源殺菌劑屬于無污染、無公害的防治藥劑[10]。沙棘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價值和經濟價值,適宜采用植物源殺菌劑進行防治[11]。因此,需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以期找到1種既可以有效防控該病害發(fā)生,又不污染環(huán)境和植物本身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