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先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中藥,要經(jīng)過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老湯,亦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熬制才會余味悠長;寫文章亦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lǐng)是善于刪改”。炮制是為了降低中藥的毒性,為了增強或改變藥物的性能;熬制,是為了讓每一種食材的滋味一點點滲入湯水,相融相諧;刪改,為了精益求精,讓文章珠圓玉潤。做好這些事,需要人靜下心來,不急不躁,這就是沉潛。其實,做人做事都需要沉潛。
閱讀上面材料,請結(jié)合你的思考,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導? 寫
材料由四句話構(gòu)成,也是四個層次。第一層直接陳述,圍繞“中藥、老湯、寫文章”來談,簡明扼要,陳述事實,不帶有個人觀點。第二層是在第一層的基礎(chǔ)上具體闡述,指出經(jīng)過“炮制、熬制、刪改”環(huán)節(jié),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第三層逐層推進,亮出“沉潛”話題——“人靜下心來,不急不躁,這就是沉潛”。第四層是對材料的總結(jié),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需要“沉潛”。應當說,這則材料有理有據(jù),層次清晰,充滿思辨色彩。
立意時,可以考慮以下兩個方向:
1.適時沉潛將讓人生更精彩。這一角度,可以重點突出“做人做事都需要沉潛”這一關(guān)鍵詞。是的,適時沉潛可以讓我們靜心思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2.沉潛要注意方式方法。沉潛不是讓我們什么都不想,更不是讓我們什么事情都不做。在沉潛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沉潛的方式很多,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摸索。
素材鏈接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
化用例段:沒有重復中量的積累,就不會有顛覆后質(zhì)的改變?!膀U驥一躍,不能十步”,若沒有日復一日的孜孜以求,就不會取得成功?!膀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沉潛的過程是寂寞的,要“用心一也”。當然,若沒有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與與眾不同的理念,沒有沉潛的毅力,那么有些重復也只是“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罷了。
2.1991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文學系讀書的麥家面臨著畢業(yè)離校,大部分同學都開始為即將離校奔走忙碌,他卻像發(fā)神經(jīng)似的坐下來,準備寫個“大東西”——《解密》。麥家創(chuàng)作《解密》,時間跨度11年,被退稿17次,共寫了121萬字,最終發(fā)表了21萬字。2002年,《解密》終于出版?!督饷堋废群笕雵诹鶎脟覉D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化用例段:1991年,麥家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解密》,結(jié)果沒想到,一寫就是11年。他說:十余年已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段光陰,一部人生。它前前后后被退稿17次,最終出版時,初稿的一百多萬字硬是刪減到21萬字。對于麥家來說,每次退稿都是一次打擊,也是一次磨礪。這本書跨越11年光陰,期間麥加經(jīng)歷了職業(yè)變換,居住地從北京到西藏,輾轉(zhuǎn)數(shù)地,結(jié)婚生子,病痛折磨?!督饷堋房部莱鍪?,烙印著麥家十余年的人生軌跡,他寫的是密碼,解的是人生。
佳作展示
何以為人銘記,傳誦于世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店前中學高三? 余岳丹
時光悠悠,只見春風吹拂盛世幾千載;朔風卷塵,唯見燈塔燦爛勝星輝。何也?只因心之所向,心靜而往。
所謂心靜,如喧鬧亂世里的堅定報國心,如太平盛世里的漫漫求學路。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是心靜的起點。錢鐘書先生是中國眾多作家中,我最為欣賞的一個。他從小潛心學習,淡泊名利。在那個亂世之秋,他潛心為學,在上海的一個擁擠房間里,在臟亂不堪的環(huán)境中,在憂國憂民的心境下,以國仇為筆,家恨為墨,書寫了《圍城》《談藝錄》兩部著作。有人在讀了《圍城》后很想進一步了解他,他卻說:“假如你吃了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文革時期,他并未像眾多作家那樣貪生怕死,趨炎附勢,也未像老舍那樣投湖自盡,以死明志。他安之若素,坦然處之,在《管錐編》出版后,他聲名鵲起,卻始終堅信“聲明一高,誹謗必隨”。或許他有著常人不可及的堅毅,但我相信,他更多的是擁有一顆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心?!疤釤粲成胶印?,在中國悠久的文化里,很多人曾擁有滿腔豪情,都曾想為國爭光,但一份好湯需經(jīng)過時間的熬煮,方能味道鮮美,正如一個偉人的成就,需經(jīng)歷生活的種種磨礪?!白韵瘸练€(wěn),而后愛人”,不僅是一份忠告,更是蕓蕓眾生都應堅守的初心。
不斷完善,幾經(jīng)磨煉,這是心靜的修煉。當世界上第一列火車與馬車賽跑遠落后于馬車,而現(xiàn)在的火車時速已超過300公里。但研究者靜心沉潛,不斷創(chuàng)新,現(xiàn)在的火車日行萬里。《大學》有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啟示我們只有不懼挑戰(zhàn),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最終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精彩。
為人銘記,傳誦于世,是心靜的終點。我曾欽佩于他的豁達孤勇,風雨再大,他吟嘯且徐行,謫地再遠,他心安念歸途。望其一生,雖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卻樂觀豁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江湖從此去,一蓑煙雨任平生。哪怕竹杖芒鞋輕勝馬,他也堅信此生過后,也無風雨也無晴。莫怕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或許有人得天地之獨厚,但更多的人是經(jīng)歷世態(tài)炎涼后,才發(fā)出了自己的光。歷史長河流淌年少成名,固然可喜可賀,但大器晚成,厚積薄發(fā)的人也一樣可以成為英雄。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沉潛之道,貴在能靜心。靜心裝點,終有一天,會得到自己的榮光。
評? 點
讀完文章,不禁為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文章豐富的內(nèi)涵所折服。當考場上很多同學在談如何“沉潛”時,作者另辟蹊徑,談沉潛需要心靜,不落窠臼。作者在文中詳細分析了心靜的“起點、修煉、終點”,對應的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斷完善,幾經(jīng)磨煉;為人銘記,傳誦于世”。 “靜心裝點,終有一天,會得到自己的榮光”,這是作者向廣大高中生發(fā)出的呼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