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敏
同伴合作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可以讓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建立友誼,對幼兒社會發(fā)展和塑造性格至關重要。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我園進行課題《混齡戶外運動中幼兒自主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通過對幼兒園混齡戶外運動中同伴合作行為的觀察,以便讓老師和家長重視發(fā)展幼兒社會領域合作的親社會行為。
本園采用觀察法、訪談法、案例分析法對園內10個班級,共341名幼兒在混齡戶外運動中的同伴合作行為進行全面詳盡的記錄觀察和訪談,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影響不同年齡幼兒在戶外運動中同齡人合作行為的特征和因素。我園大、中、小班共10個班,341名幼兒。每日觀測時間從早上7:50開始,下午3:40結束。每組觀察期限為5天。
一、同伴合作行為的背景分析
幼兒的同伴合作行為背景,是指當幼兒在玩?;蛘咦鲆患碌臅r候,和同伴進行合作身處的一個活動場景,以及包括活動時的場地、活動的形式、活動的目的性以及活動區(qū)域的功能等情況。
(一)同伴合作行為背景的劃分
我園初步嘗試將混齡戶外運動劃分為“攀爬區(qū)”“車區(qū)”“平衡區(qū)”“投擲區(qū)”等區(qū)域。區(qū)域劃分相對固定,讓幼兒明確每個區(qū)域的固定位置并打破班級界限?;顒訁^(qū)域擴大,玩伴增多,器械豐富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和對象。
案例1:攀爬組合玩具
觀察對象:大一班、中一班、小一班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出教室來到操場,他們對“攀爬區(qū)”玩具很感興趣。大班哥哥姐姐負責抬玩具、搭建玩具,中班部分幼兒也加入幫忙,小班弟弟妹妹一邊觀望一邊給他們加油。組合玩具很快就搭建好了,幼兒們便自覺地排起隊,一個跟著一個用自己的方法攀爬。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在游戲中有膽怯、害羞的心理,這時,聽到小班的周周說:“老師我害怕?!币驗槟挲g小的原因,她比較害怕走一段懸空的梯狀組合部分。這時,積極主動的文文哥哥就來幫忙。最后,周周順利爬完全程并反復玩了幾次,再也沒有之前的恐懼了。文文和其他小朋友也能探索出各種不同的攀爬玩法。
游戲活動中,幼兒能自主、自由選擇玩伴及玩法,自由搭建,孩子們打破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
二、活動的組織形式
案例2:“好玩的滾筒”
觀察對象:大二班、中二班、小二班
滾筒游戲是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非常喜歡的游戲,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說有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在玩滾筒游戲時,因為滾筒容易滾動,很難固定,孩子們就一起商討,怎么樣能固定起來,并能長長地連接起來。經過商討,大家一致同意用輪胎將滾筒固定起來。于是,中大班的幼兒將輪胎支起來,讓小班的弟弟妹妹將輪胎滾到游戲地點,大家一起動手將滾筒固定起來。在探索滾筒游戲過程中,幼兒或從里面“鉆山洞”,或從上面走或爬,他們通過個人探索、合作探究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班的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
混齡活動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提高幼兒交往能力,解讀不同年齡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xiàn)。教師要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積極交往,體驗與同齡、大齡、小齡幼兒交往合作的樂趣,充分發(fā)揮戶外混齡游戲最大教育價值。
三、同伴合作行為的主題分析
合作性的游戲中不同年齡的幼兒合作的目的是遵守游戲規(guī)則。在這項研究中,旨在遵守規(guī)則的合作行為主要發(fā)生在“攀爬區(qū)”“平衡區(qū)”“投擲區(qū)”。大、中、小班的幼兒在合作推送小推車時,小班幼兒在推車的過程中,因為力氣小,小推車左右搖晃,始終平衡不了。大班幼兒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就商量一個幫著一個,手把手教小班的弟弟妹妹們學推小推車,中班幼兒也在一邊跟著指揮。待小班幼兒熟練地學會小推車后,開始玩起小推車傳遞游戲,他們根據老師的指令要求,將小推車從起點推到終點,再掉頭由終點重新回到起點并加大難度,學習運輸。在這一活動的背景下,兒童早期合作的主要主題是遵守規(guī)則。
四、 幼兒園混齡戶外運動中同伴合作行為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一)幼兒園混齡戶外運動中同伴合作行為的特點
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們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游戲提高了他們的社交技能。在自由活動中,幼兒們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自由選擇自己的伴侶并積極合作。
戶外游戲與運動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大多數幼兒還是比較喜歡在戶外運動,因為戶外比較寬敞,不管是玩耍還是運動起來都比較開心。戶外運動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快樂,也使幼兒愿意和其他幼兒進行交流、溝通,發(fā)展了社交能力。
(二)混齡戶外運動中同伴合作行為的影響因素
幼兒自身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身體的各個方面迅速成長,體重和身高不斷增加,而且他們的耐力、平衡和協(xié)調性也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幼兒的心理也因不斷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而強大起來,他們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也在提高。
外部環(huán)境因素?;忑g戶外運動中,活動環(huán)境在幼兒合作行為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顒訒r,材料的選擇和活動過程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在活動中是否會有合作行為。例如,戶外活動的材料協(xié)調板、雙人巴士是需要兩名或兩名以上幼兒參與的混合玩具;一些需要幼兒參與的游戲,例如游戲“火與雞”;移動材料太重了,對很多幼兒來說一個人是很難去操作的。這種情況下,年齡較小的幼兒更有可能采取合作行為。不同的活動環(huán)境也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環(huán)境和情緒,混齡游戲需要在安全、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戶外活動是鍛煉、發(fā)展運動、認識規(guī)則、認識自然等的有效手段?!狈从吃谟變荷砩暇褪桥c同伴聯(lián)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合理和科學地組織戶外活動對幼兒的身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很重要。任何戶外活動都應以幼兒的發(fā)展為目標,將幼兒置于活動的中心,滿足幼兒的發(fā)展要求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