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方式也需要隨之發(fā)生改變,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展開探索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在當前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只是拘泥于課本內(nèi)容,缺乏拓展,限制了學生的學習、閱讀以及積累的范圍,這樣一來就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由此,教師要立足于原本的文本知識,促進學生更高層次的發(fā)展,將書本上的語文內(nèi)容與其他補充內(nèi)容進行融會貫通,擴展課外知識,鼓勵學生進行摘抄積累并養(yǎng)成習慣,讓摘抄積累成為學生普遍的學習現(xiàn)象,培育愛學習、會學習的學生,提高學生成績,同時也加強高素質(zhì)人才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摘抄積累;教學策略
一、傳統(tǒng)課堂的弊病
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負責教授知識,學生負責接收知識,在此模式之下,學生學習缺乏自我意識,缺乏主動將知識收入囊中的能力。忽略知識點的連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所學知識的個人思考過程,如此一來,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再者,教師的發(fā)揮平臺主要是學校和課堂,學生也同樣如此,學生的學習范圍狹小,思想被局限,缺乏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不利于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不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培育。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也不利于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的因時制宜。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摘抄積累習慣的重要性
(一)增強文學素養(yǎng)
書本知識的范圍是固定的,教師的教學時間限度也是固定的,如此一來,學生所能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有限的,由此通過課后摘抄積累來拓展知識范圍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可以學習到與課本知識相關的知識,例如學習了《觀潮》之后通過課后摘抄積累,學生可以學到更多與錢塘江有關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從古到今都非常豐富,將關于同一事物的古今描寫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同時學會兩種不同的表述方法,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其次是能夠?qū)W習到課本中沒有涉及的知識,開闊眼界,增強文化素養(yǎng)。
(二)解放思想,增強創(chuàng)造力
摘抄積累為學生增加了很多學習的途徑與機會,在摘抄過程中是由學生自主選擇摘抄積累的內(nèi)容,由此就增強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捕獲與辨析,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模仿與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因此摘抄積累有利于學生解放思想、增強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中國徐志摩微詩歌大賽中,就有很多小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大放異彩。能夠?qū)懗鲞@樣一首小詩的學生絕不僅僅拘泥于課本知識,而是廣泛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孩子們具有質(zhì)樸真摯的情感,具有不羞于表達情感的勇氣,具有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純潔與明朗,如果同時又通過摘抄積累學習到了更多的文學知識,那么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摘抄積累都是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學生的自主性行動。由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想要學習更多的詩詞,就要自己去搜尋不同的詩詞,如果學生要積累唐詩,就要自己去學習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孟浩然、王維等人的詩詞,如果學生要積累宋詞,就要自己去學習宋代詩人朱熹、劉克莊、梅堯臣、方岳、葉紹翁、范仲淹、陳普等人的詩詞。所以,不論學生想摘抄積累什么類型的知識點,都需要個人主動去搜尋相關的知識,由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摘抄積累習慣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第一點就是要明確摘抄積累不屬于課堂作業(yè),不是強制性展開的,也不是對摘抄積累的多少、題材進行規(guī)定。在推進摘抄積累展開的同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要有太多的規(guī)定與約束。在摘抄積累活動展開的最開始,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感興趣的題材類型進行引導。例如在小學時期,大多學生都對青春成長、夢想與未來抱有很大的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先讓學生摘抄與這些題材相關的句子或者詩詞。
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摘抄積累不需要一板一眼,而是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在摘抄本上,學生可以根據(jù)題材不同用五顏六色的筆來書寫,可以根據(jù)所摘抄的內(nèi)容自主設計排篇布局,還可以增添自己喜歡的小插畫,為摘抄本增添非常多的小樂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關于成長激勵型的摘抄積累的文本旁邊,可以寫下學生的個人成長經(jīng)歷、成長故事以及將來想要成長為什么樣的人,以此來激勵自己。還可以貼上小圖畫來為書面增添趣味。
(二)結合課本知識,合理拓展和運用
結合課本知識不僅是教師要遵守,學生也要遵守。因為摘抄積累的目的有一部分是為了應試考試,應試考試則是立足于課本知識的,因此結合課本知識非常重要。摘抄積累的一個途徑是教師的課堂引用,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所講的課本知識插入相關的知識積累。例如在教授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可以插入對大興安嶺的介紹,還有對東北人民、東北房屋、東北氣候、東北服飾以及東北民俗文化的介紹,這樣一來,摘抄積累不僅結合了課本知識,還合理地進行了拓展。
摘抄積累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是為了在日常生活或者寫作中能夠運用,所以為了更好地去尋找運用,將不同類型題材的知識點分門別類、有條有理地進行布局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來分類,勵志類可以摘抄“不相信不可能、不沉迷享受、不為自己找借口,不為未知恐懼,盡管去做吧”;交友類可以摘抄“好的朋友絕不是嘲笑你的失敗,也不是無視你的悲傷,而是在成長路上共同進步的人”;還有親情類、青春類、成長類等諸多類型。
(三)多途徑摘抄積累,多分享交流
摘抄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可以來自書本、課外書、教師分享,還可以來自示范作文和生活中。摘抄并不是要故步自封,由教師組織交流分享會,讓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摘抄積累,不僅可以拓寬摘抄途徑,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樂意去摘抄積累好的詩詞句段。在小學時期,不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會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在課外書籍中搜尋好的摘抄積累素材是非常好的方法。
通過現(xiàn)有的作品書籍摘抄積累固然是好的方法,但是還可以因地制宜通過優(yōu)秀范文的分享,通過一定時間的摘抄積累的訓練,學生的語文水平肯定會得到提高,這一點就可以展現(xiàn)在作文當中,由學生自己來敘述作文中所運用的好詞好句好段,就能更好地鼓勵其他同學進行摘抄積累。
(四)重視實際運用
檢驗學生的積累運用是僅僅停留在摘抄,還是真正學習到并且運用了,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作文是否有進步,是否有不同于以往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還可以組織學生仿寫和改寫,原本的“夏天到了,天氣可真炎熱??!”可以改寫成“夏天來了,太陽公公每天都掛在天上,睜大了眼睛,照耀著每一個角落,但是太陽公公也太耀眼了吧,樹兒耷拉著葉子,蟬兒也躲在樹叢中不停地叫著,仿佛是告訴太陽公公請他稍微溫柔一點兒”。這樣一來就切實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
四、結語
突破現(xiàn)有文本的束縛與局限,突破原本固有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養(yǎng)成摘抄積累的好習慣,推動學生養(yǎng)成長期學習的好習慣,讓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出一條更加有益的語文教學之路,使課堂教學更加明確、更加有意義。也讓摘抄積累真正助力小學語文的教授與學習。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有一定積極影響,可幫助其形成較好的價值觀念,幫助其養(yǎng)成較好的人格,便于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艷. 談小學生閱讀摘抄習慣的培養(yǎng)[J]. 語文天地,2020(27):77-78.
[2]王龍穎. 小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策略探索[J]. 新教育,2020(04):55-56.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