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韓芝
數學所給予人們的不僅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信息、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數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思維。我們生活中的電視、電腦、手機的更新換代,甚至飛機、航天科技、導彈的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數學這門學科強有力的支撐,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使人終身受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構建有趣、有效的理想教學方式,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研究得出下面的一點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手腦并用的實際操作訓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手腦并用”理論,他提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口、眼、手來親自感知、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學知識?!痹诮虒W實踐中,只有多讓學生動手、動腦,讓他們“有事干”,才容易學到知識。
如:“圓”面積的教學。我先讓學生回家準備一個圓,將這個圓平均分成16個扇形。課堂上,先將各自的圓16等分剪下,然后自由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想一想:拼成圖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圓的面積怎樣計算?把抽象的知識化成已有的知識逐步消化,從而理解明白圓面積公式的合理性。
又如:出示題目,在一張長9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紙上剪下半徑1厘米的圓片。最多能剪下多少個?結果多數學生馬上列式:9×6÷(3.14×12)=17(個) 我又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通過畫圖,大多數學生得出12個,我接著讓學生們再試一試:看誰能畫出比12個多的?再次設下懸念,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學生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畫圖,最終得出了13個圓片的正確結果。別小看這次畫圖實踐,學生們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最終收獲了勝利的果實,心情特別高興,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又如:在教“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內容中,我準備了12個乒乓球和12個一樣大小的盒子。出示下面的題目:
12的是多少?
我讓學生拿出2個盒子,將12個乒乓球平均放在這2個盒子里,求每個盒子里有多少球就是求12的是多少。同理讓學生們再分別演示:
12的是多少?
12的是多少?
12的是多少?
12的是多少?
在這樣的演示中學生們更清楚地明確了分數表示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然后再出示一杯千克重的水,要求學生求這杯水的,或是多少?怎樣列式?根據上面的直觀操作,學生自然而然地把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法,順理成章地快速列出算式,還能明白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鮮明直觀的教學手段(情景教學法)
新課標強調我們教師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它把師生和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視野,既激勵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我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創(chuàng)設地引用一些生動具體的場景。
如:教學“體積單位的換算”時課件出示體積1cm3和1dm3的正方體,問1dm3等于多少cm3?學生交流討論之后,課件演示:10塊邊長1cm的正方體排成一排放進邊長1dm的正方體容器中,一排一排10塊10塊地放,一層一共放多少塊?再一層一層放,把整個容器放滿,一共可放多少塊?通過直觀、動態(tài)的演示,學生們馬上得到啟示,得出結論: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又如:在教學“時間表”時,我創(chuàng)設出鮮明的動畫圖片、PPT等輔之以時鐘等實物直觀演示,呈現北京的小蘭和烏魯木齊的古麗的活動場景,讓學生進入情境,觀察并動手操作,跟隨著PPT呈現出不同的時間表,指導學生撥動模型時鐘,向全班提問:上第一節(jié)課,小蘭和古麗看到的可能分別是哪個鐘面上的時刻,計算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比如:課間操:9:45~10:05經過了20分鐘,分針從45分撥到了05分,經過了4大格,每格5分鐘,4大格就是經過20分鐘。學生能通過模型鐘直觀看出時鐘經過的過程,然后再把模型鐘藏起來,引導他們在沒有時鐘的時候怎么算出時間的經過,最后指導學生制作他們自己星期六的時間表,使學生在認識時、分、秒時間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這樣直觀、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演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又便于鞏固和記憶,讓學生的學習獲得比較高的效果。
三、舉一反三的探索活動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感慨:題的類型一樣,但已知條件稍變一點,學生們就不會做了。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方面,我盡量做到:
1. 適量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
如:教學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后,我出示這樣一道題:鵝15只,鴨18只。提出問題并列式。學生們紛紛舉手:
A:鵝和鴨一共多少只?(15+18=33)
B:鵝比鴨少多少只?鴨比鵝多多少只?(18-15=3)
C:鵝只數與鴨只數的比是多少?(15:18=5:6)
D:鵝只數占鴨的幾分之幾?(15÷18=)
E:鴨比鵝多百分之幾?[(18-15)÷15=20%)]
這樣一題多解面向全體學生,訓練學生的靈活性,使他們明白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更好地掌握題目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同時上、中、下層生都分別得到了鍛煉。
2. 適當出一些探索性、規(guī)律性的題目
(1)如我在課件上出示一個圓柱:
把圓柱體截成二段,增加( )個底面。(2-1)×2
把圓柱體截成三段,增加( )個底面。(3-1)×2
把圓柱體截成四段,增加( )個底面。(4-1)×2
(2)如果不畫圖,截成10段,你能說出增加( )個底面嗎?
(3)同學們能找出一般的計算公式嗎?
(4)反之,如果把兩個底面大小相等的圓柱拼成一個,減少( )個底面?10個拼在一起呢?80個拼在一起呢?
這道題目層次多,調動了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幾乎全班學生都參與到問題中,踴躍表達意見,有的甚至提出解決辦法,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或多或少有所領會。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了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四、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
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中,科技與物質如夜空中的火焰般耀眼,豐富多彩的事物學生們司空見慣,物質生活條件無比優(yōu)越,長輩們把他們捧在手心里寵愛。相比之下,學習是一件苦差:學生懶動手、懶動筆,對學習缺乏動力。針對這一特點,我從下面幾點提高練習效果。
1. 選擇學生熟悉的素材
如:在分數應用題課教學中,我出示了下面一些題目:
(1) 小明買了10支冰淇淋,吃了,剩下多少支?
(2) 六(1)班有50人,相當于六(2)班的,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3) 猴哥摘來15個仙桃,八戒吃了,唐僧吃了剩下的,唐僧吃了多少個仙桃?
(4) 第一單元考試,90分以上人數占全班的,正好是16人,全班有不及格,不及格有多少人?
所創(chuàng)設的應用題情景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容易解答的,再加上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來出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練習興趣。等他們的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過渡到離學生生活遠一點的內容。
2. 多用分組練的形式
創(chuàng)設分組練的形式,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揮他們團結協(xié)作、科學探究的集體精神。
如:在數學第九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你知道了長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聯系呢?”分組合作交流后,學生會得出“長方體、正方體都有六個面,正方體的六個面都相同”等結論。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激勵,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3. 靈活增加游戲練習
如:接力賽、數學謎語、數學行軍等。像“數學行軍”:把學生分成4組,每組人數一樣,選擇一個目的地行軍,在行軍的路程中,沿途埋下數學題目,只有準確無誤地解決沿途的數學問題,才能到達目的地??纯茨囊唤M最快到達目的地。適時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可以活躍學生的身心,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將這種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五、鼓勵表揚為主的學習評價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渴望別人的贊賞,獲得肯定與表揚,尤其是小學生,受到師長的鼓勵會備受鼓舞,作為教師我經常因時制宜真誠地鼓勵和表揚學生。如:部分學生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我會鼓勵他說:“每次見到老師,你總是甜甜地問一聲:‘老師好!老師非常喜歡你,但在課堂上,老師多想看到你高高地舉起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嗎?要展示給別人看,相信自己!說錯不要緊,關鍵是敢于發(fā)表個人見解!”對于積極發(fā)言的同學及時給予肯定。
對于課堂上喜歡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及時提問他們,或是進行課堂行為評比,對課堂紀律比較好的組或個人進行表揚和獎勵,使少部分不認真的同學自己“觸類旁通”。
對于學習過程中因一時考慮失誤或因一時發(fā)揮不好導致成績欠佳的同學,我會真誠地對他們說:“老師相信你經過努力一定能行的!”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講述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或名言,激勵他們不要氣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進步!
以善心愛人,以善語待人。師者,需要適時營造一個愛的世界,給予學生愛的教育,用正向引導并陪伴他們勇攀知識高峰。
六、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開展課外活動,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廣泛接受新信息,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和學習技能的掌握。
如:教學“長度單位”時,讓學生手牽手站在操場的四周,估算操場的周長;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腳步,測量教室的長和寬;估算一下學校中旗桿、小樹、大樹的高度以及樓房的高度等。
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帶到現實生活中。不但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才能的個性發(fā)展,而且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結
培養(yǎng)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從多方面采取措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深入到教學中去,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與方法,就能真正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持續(xù)發(fā)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