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野草在大地上蔓延的詩意

      2022-05-30 11:41:11王威廉
      特區(qū)文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野草魯迅意象

      王威廉,1982年生。先后就讀于中山大學物理系、人類學系、中文系,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兼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導師。著有長篇小說《獲救者》,小說集《內臉》《非法入住》《聽鹽生長的聲音》《生活課》《倒立生活》等,隨筆集《無法游牧的悲傷》等。作品被翻譯為英、韓、日、俄、意、匈等文字。曾獲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首屆“文學港·儲吉旺文學大獎”、十月文學獎、花城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雨花文學獎、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金獎、第三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等。

      閻晶明先生的《箭正離弦》一書事關《野草》全景,標題的意象已傳達出魯迅創(chuàng)造出的那種奇崛的緊張感—從情感、語言到存在本身的緊張感。從寫作《野草》時期的細微的人事處境,到詩與哲學的隱喻飛升,乃至版本與傳播,《箭正離弦》為我們完整呈現出了魯迅的“精神野草”:地下的根須脈絡如何長成了地上的繁茂莖葉,又如何在大地上蔓延攀越,以至生生不息。

      在這里,先簡述《箭正離弦》的結構,它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野草》本事考,也即充分還原魯迅寫《野草》時的人生狀態(tài)以及物質環(huán)境。我深深感受到了魯迅寫《野草》時的心境。他喜歡在夜晚寫作,處于一種絕對孤獨的狀態(tài)。正因如此,我們在《野草》中看到了那么多的暗夜和死亡。理解《野草》所誕生的現實背景,才能理解文中的景觀是如何呈現的。比如,從一棵棗樹到另一棵棗樹,從院內到院外,他的目光猶如攝影機的運動,逐步將外在的世界呈現出來,這也提醒了我們《野草》這部散文詩集所具備的視覺藝術特征。書的第二部分對《野草》做了詩學和哲學上的闡發(fā),但這種闡發(fā)是相當克制的。對《野草》的闡發(fā)特別多,有時不免有過度闡釋的嫌疑。閻晶明的闡述是小心謹慎的,在本事考的基礎上往前推了一小步:從魯迅當時的心理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出發(fā),但又不拘泥于這種局限。他讓我們深入到“虛妄”“過客”等關鍵詞的內部。在他看來,魯迅的“虛妄”應該是一種懸置的精神狀態(tài),一種處在臨界點上的心靈感受,在這個意義上,他認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是全部《野草》的核心。第三部分聚焦于《野草》的發(fā)表、出版與傳播,這涉及到魯迅與同時代人的復雜關系。比如魯迅寫《野草》時已經和周作人失和,卻全部發(fā)表在周作人當主編的《語絲》上,這其中的微妙非常值得探詢。另外,閻晶明也對一些涉及《野草》的污蔑文章進行了辯駁,比如說日本學者秋吉收認為魯迅的《野草》受到了同時代一個年輕詩人徐玉諾的“極大影響”,導致魯迅試圖抹去跟徐玉諾的交往。閻晶明猶如偵探,用歷史的材料證明魯迅從未逃避與徐的交往,而《野草》也談不上受了徐的影響。第四部分,閻晶明對《野草》的每一篇文章都做了一個簡短的評述,文字也如散文詩一般優(yōu)美,呼應著《野草》的基調。

      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極深,我必須承認,我受到新批評的一些影響,曾是一個“文本主義者”,覺得作品完成后,就離開了它所在的土壤,進入到了一個純粹的藝術世界。如果說,我是一個純粹的讀者,一個消費社會的消費者,持有這樣的態(tài)度,也許是可以的。但是,我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淺薄,那就是這世上哪里有純粹的讀者,而一個徹底的消費者跟文學的精神難道不是相違背的嗎?我寫作,我必須要面對我的時代土壤,要把這土壤帶到寫作當中去,這樣的寫作也許才是有價值的。

      我坐在自己的書房里讀這本書,家人在說話,智能音箱在播放音樂,突然,孩子說:“我想聽梅花鹿的音樂?!敝悄芤粝漶R上響起了另外一首曲子的旋律,那是梅花鹿在奔跑的腳步聲……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土壤。我悄悄關上了門,一個人好像獲得了某種釋放。我想到魯迅寫《野草》時都坐在他的“老虎尾巴”里。何為“老虎尾巴”?就是在后院加蓋的一個小房間,如果放在今天,也許還會被當作違章建筑。但你會迅速意識到,“違章”與“野草”這兩個意象之間有著深層的關聯,《野草》中充滿了“違章”的詩意和思想,包括它的散文詩的形式也是中文首次,也屬于“違章”。這關乎一個重大的問題:我們今天如何來理解詩意?

      現代漢詩早已不像古代詩一樣有格律,有平仄,有押韻……今天一個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分行,可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去除了束縛,如何來直接表達詩意便成了愈加困難的事情。在中國古典詩歌當中,以詩詠物或是以物言詩,是一種抒情的常態(tài)模式,其借助于對事物本身某種狀態(tài)的呈示,從而反映出人與之相對應或相關聯的某種狀態(tài)與心境。借助物而表達情感,可以將情感那不可言說者進行充分傳遞。由此,事物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當中占據著主流地位。月亮、夕陽、春風、菊花、河流、美酒……這些構成了一個基本恒定的古典詩歌元素,一直沿用了下來,因為它對應于古典文化當中那個相對穩(wěn)固的自然世界。但是進入近代以來,在魯迅所生活的世界當中,這種自然世界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所謂“睜眼看世界”,看到的便是迥異于古典的一個現代世界。在這個現代世界里邊,不僅僅是有汽車,有飛機,有電話,連帶著對于自然事物的象征價值也有了新的引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文化運動不僅僅是一場政治運動,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審美運動。

      魯迅將自己謙稱為“歷史中間物”,不得不說,《野草》在很多方面確實有種“中間物”的狀態(tài)?!兑安荨穼τ谝庀蟮倪\用,跟魯迅古典詩歌的素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野草》中的主要意象已經遠遠偏移古典詩學的意象體系。從古典詩學的角度來說,“野草”并非是一個適合抒情的意象,在漫長的歷史中,即便它出現在文本中,也常常代表了某種負面的東西:比如蕪雜,比如遮蔽,比如丑陋,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但在魯迅這里,“野草”忽然間獲得了熱烈而奔放的生命力,那讓我們厭棄的丑陋之物,煥發(fā)出了令人動容的精神力量。《野草》給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悖論空間。如果我們不把這種審美嬗變放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來看,就不會驚異于這種創(chuàng)造的開創(chuàng)性是多么巨大。

      我們看到魯迅在《野草》當中使用了那么多奇怪的意象:野草、貓頭鷹、蛇、刀、風箏、蒙汗藥……這些東西在古代很難入詩,但魯迅讓它們閃爍出了奇異的詩意。我之前特別好奇魯迅的想象力的生發(fā)方式:怎么會有赤練蛇、貓頭鷹這樣古怪的物象進入他的生命隱秘體驗呢?這是我作為寫作者特別關切的問題。我會想:魯迅讀過了很多外國作家的作品,是不是受了國外作家的影響,才會這樣去寫?就像中國古代不把玫瑰和愛情聯系在一樣,玫瑰是一個完全外來的意象?!都x弦》這本書回答了我的這個隱藏在心底多年的疑問。在閻晶明的考證下,原來這些意象活生生地存在于魯迅的生活空間當中。有幾個小細節(jié)我印象特別深,《箭正離弦》書里寫到,魯迅他平時居然在床下放一把刀,那是防身的。魯迅是屬蛇的,所以他的鄰居小姑娘給他起個外號叫“野蛇”。還有《臘葉》,確實是跟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是有關系的,但這里面又有很多愛情之外的對于人生況味的隱喻表達。閻晶明對魯迅當時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深入追索與綿密復原,讓我遽然發(fā)現,魯迅所使用的意象并非是憑空而來,而是與自身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從而我更好地理解了藝術中的現實元素,更好地理解了魯迅使用這些意象所具有的那種本原性的沖動。我領悟到意象之于真正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意象的塑造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之間注定有著時代與生命之間博弈的那種深刻烙印。

      今人重復使用古人的意象,文學便會失去生命力。如果沒有對這種現代詩意的理解,我們的文學還是停留和局限于“風花雪月”那一套符號系統里面,我們就沒有真實表達我們的情感和感受,從而我們便是沒有真正接納自身所處的時代。魯迅的意象是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走向了一個極為幽微深遠的藝術空間。理解這點后,我們才能理解閻晶明《箭正離弦》通過對魯迅散文詩集《野草》的研究,像一道明亮的探照燈光,為我們照亮了魯迅的那已經逝去了的但依然豐沛的世界。這關乎作家寫下的作品跟作家生命之間的深層關系,提出的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生學,是為我們時常忽略卻極為重要的。

      魯迅及其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具有高度自覺精神的生命美學,這種生命美學有著令人炫目的內在能量,也讓我們認識到離開生命溫度的“純文本”的意義終歸是有限的。我們還是得回到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的那種“理解之同情”的模式當中。正如人工智能時代,程序APP都可以寫詩一樣,但這樣的詩句只是對語言符號的模仿、編碼和生產,與人類精神的表達以及對人類生存圖景的觀照是毫無關系的。

      將《野草》生長的土壤帶到讀者的閱讀視野當中,實際上正是為我們還原一個相對完整的魯迅,而不是那個已經被時間反復沖刷、各種話語透鏡扭曲的魯迅。類似植物的移植,根須一定要與土壤同時儲存,而不能清洗過于干凈而傷及根須。莫若說,根須與周圍的土壤已經渾然一體了。將作家及其生活的時代同時審視,尤其是辨析貼近于作家身體的部分生活,我們才能發(fā)現寫作是如何生發(fā),而又如何超越局部抵達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我想起法國詩人博納富瓦的一句詩:“必須給語言本身賦予一種智力?!睂懽鞅闶遣粩嗟亟o語言本身賦予智力,賦予情感,最終賦予人類的精神世界以生命。

      寫作這個過程意味著我們如何來面對這個世界、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從而獲得了一種與世界對峙的勇氣?!汶m然渺小,只是一個個體,但是你面對龐大的世界的時候,你依然是有話可說的,是可以評判的,是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平行世界的,這充分體現了生命的尊嚴。在今天這個“泛寫作”的時代,每個人都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表達機會,其實我們要冷靜想一想,寫作到底怎樣生發(fā)出來的,文章是怎樣來構成的。把當代的經驗以及物象,化入文學的溶液當中。作家阿來經常舉美國詩人桑德堡的一句詩:“美國,它已經長出了鋼鐵的身體/但我們詩人還沒有長出鋼鐵的牙齒/來消化它?!蔽遗e桑德堡的例子,還有一層意思,桑德堡是魯迅的同時代人。桑德堡出生于1878年,比魯迅大三歲。在魯迅的時代,中國可沒有長出鋼鐵的身體,而是,更加混亂、失序、充滿絕望,是魯迅的牙齒在消化著那時的中國。因此,魯迅的寫作奠定了中國現代文學的根基。

      我不禁想起,有段時間我沒有讀魯迅,幾乎遺忘了他。有一次,讀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文章時,他提到魯迅,這讓我有些意外。大江健三郎寫道,他的母親問他:你寫了那么多東西,但是你讀過魯迅的《故鄉(xiāng)》嗎?你讀過魯迅的《希望》嗎?大江健三郎覺得很慚愧,趕緊找來讀。在大江許多作品的譯者許金龍的文章《“始自于絕望的希望”—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魯迅影響之初探》中,提到大江于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說:“我這一生都在思考魯迅,也就是說,在我思索文學的時候,總會想到魯迅……”文章也得出結論:“在大江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期間,魯迅始終都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系,根據這個參照系所進行的五十年調整,使得大江文學也隨之發(fā)生了相應變化……”

      該慚愧的是我,對魯迅的重讀應該是一個當代寫作者必需的參照系。而細讀《箭正離弦》,提醒著今日的文藝創(chuàng)造,要像魯迅那樣,凝視身邊的物象,凝聚當代的經驗,讓它們經過思想的鍛打與語言的溶解,成為我們精神審美與內在體驗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野草魯迅意象
      小心野草
      大灰狼畫報(2022年5期)2022-08-06 07:42:16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李建國:誓把“野草”變身致富草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我種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太康县| 江永县| 左云县| 清水河县| 灵宝市| 青田县| 信宜市| 临高县| 大化| 开化县| 久治县| 宝山区| 扬中市| 盐山县| 英超| 甘肃省| 武陟县| 宁国市| 仪陇县| 平乐县| 南宁市| 公安县| 通海县| 遂昌县| 广丰县| 肥乡县| 吉水县| 京山县| 龙南县| 宝坻区| 平安县| 蒙阴县| 息烽县| 日喀则市| 丹东市| 牙克石市| 丰镇市| 邢台市| 郑州市| 明光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