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發(fā)起為期一個月的“讓青少年動起來”活動,希望通過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方式促使年輕人多運動。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加上疫情下居家學習,孩子們越來越不愿意動。如何讓孩子們放下電視遙控器、電腦和手機,動起來,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難題。
加拿大不論公校、私校,都實行“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鼓勵學生少讀死書、少做“死作業(yè)”,希望學生將更多時間用于戶外活動。學校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們“動起來”:學生在校時間只有6小時左右,且在這6小時里還會安排2小時左右活動時間。條件最簡陋社區(qū)的公校,都會盡量在每個學期安排3次以上集體戶外活動,內容十分廣泛,既有滑冰、游泳、騎馬、打高爾夫球等競技體育活動,也有到鄰近公園打水仗等輕松的嬉戲活動。
英國兒童從7歲開始就進入一種“數(shù)字依賴”狀態(tài),為此英國學校想盡辦法鼓勵學生增加運動量。全英約3000所私校,學生每周平均運動時間長達5~6小時,最頂尖的私校之一伊頓公學,每周體育課時長達到23小時。不管刮風下雨,住校的學生都要早上6點起床去跑馬拉松、打橄欖球,許多走讀學生也得在早上7點半到校參加足球、英式籃球的訓練,課后還要參加曲棍球、板球、網(wǎng)球俱樂部活動。周末,一些私立學校的體育場上從早到晚聚集著訓練的孩子。對于多數(shù)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說,體育運動也是每天花時間最多的活動。
韓國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功課很多,放學以后還得上補習班,沒時間運動。2013年韓國開始實施《學校體育促進法》,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入。為了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很多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先放下手機,并跟孩子們一起動起來。
(據(jù)中新社 10.18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