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
體驗式教學突出了“以人為本”,可以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眼、耳、手、腦、口等被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全身心沉浸在音樂藝術當中,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感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探討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體應用,對小學教育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音樂具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情操、開啟智慧、愉悅心情、提升審美的功能,實現(xiàn)這些功能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體驗式教學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來理解音樂、掌握音樂技巧,并能夠結合體育、美術等學科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故而體驗式教學可以具體應用歌舞結合、即興表演、情景劇、音體美結合等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音樂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一、歌舞結合增強學生音樂理解力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有不同情感,有的猶如黃河,有的猶如小溪,有的猶如白云飄蕩,有的猶如秋風嗚咽。音樂當中情感需要學生去領會,故而音樂具有情感培養(yǎng)作用,只有情感豐富的學生才能從作品的聲音、歌詞當中發(fā)現(xiàn)離愁和驚喜。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理解力,而歌舞結合對此很有幫助。
以《但愿人長久》為例(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六年級下冊),這是蘇軾的一首詞,其中飽含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念詞體會詞的美,通過唱詞去體驗《但愿人長久》的旋律,同時體驗其中的古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形成深刻理解。待學生體驗完畢,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理解去亦歌亦舞。當然,也可以讓兩人合作歌舞,在打破了傳統(tǒng)呆板課堂模式、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學生對這首歌的意境、情感也都有了相應的理解,在歌唱的過程中也自然會情感飽滿。然后教師再切入專業(yè)教學,即要確保最后兩句漸弱,如此才能讓人有余音繚繞、鄉(xiāng)愁綿綿的感受[1]。在舞蹈和音樂結合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會對歌舞結合感到新奇,同時又不敢第一個去嘗試,畢竟這一首《但愿人長久》配舞難度不小,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教師為了活躍課堂必須以身作則,能夠邊唱邊舞給學生做個示范,并講解舞蹈語言特點以及內涵,幫助學生理解舞蹈意境。然后再邀請學過舞蹈的學生來模仿。當然若是有舞蹈基礎又能很好領悟這首歌的學生主動來表演最好,可以讓其來帶領學生載歌載舞。
小學三年級同樣可以以歌舞形式展開教學,在《空山鳥語》(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三年級上冊)這一作品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情感內涵去設計動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對樂曲情感的掌控能力。教師在學生表演完后,可以問學生:“大家現(xiàn)在能夠進一步理解這曲子當中的情感嗎?”這一問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學生自然會紛紛表達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師再做總結:“這曲子里的鳥鳴聲讓空山顯得更寂靜,體現(xiàn)出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樸素情感!”如此解釋讓學生對曲子的理解力再度提升。
二、即興表演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
即興表演范疇比較廣,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包括了歌舞、詩詞、演奏等,即興表演能夠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學生在即興表演當中能夠進一步體會不同唱法、演奏方法對音高、音程、音色的影響,從而在音樂學習上更有自信。即興表演在小學音樂課堂當中屬于個人表演環(huán)節(jié),其活躍了課堂,同時鍛煉了學生膽量,以及學生對詞、曲的理解能力。最為關鍵的是,表演者需調動全部情緒進行演繹,最終打動他人。例如,在四年級戲曲部分學習當中,學生可以結合《甘灑熱血寫春秋》(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四年級上冊)的學習中激勵學生去即興表演京劇,《沙家浜》《女起解》等均可,前提是班級當中有學生會唱。另外,京劇教學中筆者還專門引入了文武場演奏的場面,讓大鑼、小鑼、鼓、鈸等聲音響徹教室,讓學生去體會每一種樂器聲音特點與演奏節(jié)奏。然后讓學生拿各種樂器去體驗,獲得足夠體驗之后即興表演[2]。在表演的過程里明白“倉才”的配合。即興表演迎合了學生的好奇心、表現(xiàn)欲,但為了保證課堂熱烈性,教師還需要讓那些主動的學生先來,通過他們來感染其他人,逐漸地讓學生放下顧慮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在即興表演當中體驗音樂樂趣。這樣的即興表演豐富了學生對京劇的印象。學生也都評價,通過演唱京劇提升了自身的精氣神。實際上這就是京劇對人氣質培養(yǎng)的體現(xiàn),給予了學生強烈的音樂表現(xiàn)力。另外,筆者還曾經創(chuàng)新地將學生詩配樂融入進來,這也屬于即興表演,一位學生負責彈吉他,另一位學生來即興朗誦,在音樂與詩歌的交融下,課堂充滿了文藝范兒。即興表演讓學生做到了取長補短、互相借鑒,這對提高音樂課程質量而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情景劇創(chuàng)作改善學生音樂想象力
將音樂和情景劇結合,既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又能發(fā)揮學生角色塑造能力,二者結合起來又讓學生深切領悟了情景劇作品的內涵,受到一定的啟發(fā)。為了讓學生將所學音樂知識利用起來,筆者專門在班級發(fā)起了《獵人海力布》情景音樂劇創(chuàng)作活動。其以語文《獵人海力布》為藍本展開故事設計,為了體現(xiàn)最開始山谷當中的自然風景,特別選擇了輕柔的笛聲,高低婉轉彰顯出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等到老鷹和小白蛇戰(zhàn)斗情景出現(xiàn)后,立刻配上激烈的背景音樂。這些在網絡上都有素材,考驗的是學生對音樂情感、故事情節(jié)的掌控能力,以及對整個情景音樂塑造的想象力[3]。最關鍵的是,學生還打破語文課文的限制,讓人物對話改成了歌唱形式。這體現(xiàn)出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僅如此,在編配設計過程中,學生還能彼此交流意見,有效地鍛煉了每一位參與者的思維能力。
“這里的音樂應該更深沉一些,因為海力布變成了石頭人!”
“我想應該在這里設計一個細節(jié),石頭人某一天突然出現(xiàn)裂紋,然后海力布手指輕微動彈的情節(jié),所以音樂要從低沉快速轉向高昂明快。”
在音樂情景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總會產生討論,將自己對情節(jié)、音樂的理解結合起來,然后再去想象整個作品呈現(xiàn)的模樣。這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但結果讓人欣慰,學生分工明確、對接緊密,音樂、腳本設計、舞臺布置、道具準備等都十分詳細,最終呈現(xiàn)了一場飽含情感的音樂情景劇,音樂和情境彼此交融,加上學生的演繹,讓家長都感覺不可思議。
四、音體美結合鍛煉學生融合力
美是相通的,音樂之美、體育之美、美術之美會給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等產生沖擊,讓眼、耳、手、腦、口都得到鍛煉,能夠讓人沉浸在美的享受當中。這種結合了三門學科的音樂教學恰恰是考慮到了小學生通感能力強、想象力豐富、活潑活動等特點,形成了最好的體驗式教學[4]。
例如,在《百鳥朝鳳》(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曲子當中,讓小學生用水彩創(chuàng)作圖畫,在曲子浸染下學生想象力被調動出來,結合美術知識去畫各類鳥兒。在京劇教學的同時繪畫京劇臉譜,讓學生既深度了解了京劇文化,同時還鍛煉了美術能力,也在過程中學會了京劇的一些唱腔。這屬于典型的STEAM教學法,或者類似跨界教學法,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堂課當中盡可能提升多方面能力。
為了讓音樂和體育融合,筆者選用《中國功夫》去排練太極拳,展示武術之美。隨著該曲節(jié)奏學生激發(fā)出精氣神,快速提升學生學習歌曲的熱情。不僅如此,筆者還在同一堂課另外引入了《精忠報國》等音樂,其對武術等表演也具有很好的激發(fā)作用,氣勢恢宏、樂感強烈、感情飽滿,讓學生體會到武術精神同時,也提升了其愛國情操,故而音樂和體育融合教學方式對學生具有綜合教育作用。
在一些體育項目學習中,筆者也曾經做過努力,結合溜旱冰、廣場舞等融入不同音樂。尤其是旱冰、滑冰等項目,仿照花樣滑冰配上不同意境的曲子,結果也證明對學生體育項目學習、音樂領悟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種打破了彼此課堂束縛實現(xiàn)了學科融合的音樂教學給予了學生融合能力,體能、技能、審美、情感等得到了綜合發(fā)展。
音樂與生活有很大關系,這一點從船工號子、夯歌等都能得到證明,所以勞動課程當中同樣可以融入音樂。如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一起唱的《團結就是力量》,能夠為自己和他人加油、鼓勁,能夠統(tǒng)一步調,提高勞動效率,并且明顯減少疲勞感。在剪紙等課程里融入音樂,可以激發(fā)學生構思能力。古典器樂具有的空靈感讓學生思維更為活躍,能夠剪出良好的造型。
五、總結
小學音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tǒng)呆板的教學模式,要善于融合歌舞結合、即興表演、情景音樂劇創(chuàng)作、音體美融合等模式來創(chuàng)新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愿意和教師互動,讓音樂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能夠對音樂有更寬泛的理解,知道除了歌曲、樂曲之外,在戲曲、詩歌、體育、美術當中同樣可以找到“美”。若是達到這一目的,教師的音樂課就非常成功了。
參考文獻:
[1]李斌.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34):153-154.
[2]許媛媛.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0(3):76-77.
[3]周瑤.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2019(4):1.
[4]王玉尖.關于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東西南北(教育),2019(2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