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婷
話題亮相
立意“深刻”位居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評價標準之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有的同學在議論時只是針對材料的內容進行簡單擴展,或重復別人提到的觀點,或引用大家過于熟悉的人物事例,這樣的作文立意膚淺、說理不透。而有的同學面對同樣的作文素材,在議論時卻能另辟蹊徑,變換角度思考問題,提煉不同的觀點,言語間盡顯思考的深意,令讀者眼前一亮。
“作文評分標準”對“深刻”的要求是: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果關系,觀點有啟發(fā)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800字內寫出一篇立意深刻的作文呢?我們以下面這道作文題目及學生范文為例,和同學們展開討論。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寫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滿足。
亞里士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蒙田說: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了很長久。
每個生命的形態(tài)是不同的,每個生命的軌跡和力度也是不同的,這決定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人像太陽,散發(fā)無窮的光芒,給人以溫暖和力量;有的人像月亮,借助太陽的照射,用微弱的光亮給人希望,努力綻放自己的光彩。
結合以上關于生命意義的論述,請同學們寫一篇作文,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學生范本
起而行之,無愧生命
◎胡羽瑤
泰戈爾說:“遠山,在靜默里翻涌,尋覓著自己的高度;湖泊,在靜謐中搖晃,思量著自己的深度?!备∩缂?,年少幾何,我們應在有限的時間里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無論是水石激蕩,還是靜水流深。
生命的意義,在于追尋自己的本心。這世間,不只有富貴名利,還有詩和遠方。海德格爾說:“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要詩意地棲居在這塊土地上。”陶潛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決然辭官,即使生活清貧也樂在其中,居容膝之屋,于南山下種豆,銜觴賦詩,簡單的田園生活是他心中向往的生命的歸宿。在這喧囂紛擾的世間,有許多人在為功名利祿奔波著,困囿在求取的路上,無視沿途的風景,也忽視了對于生命的所求。當困頓或者迷茫時,不妨停下腳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凝視過死亡的深淵而后參透生之意義。正如“沒有流過血的手指,彈奏不出世間的絕唱”,沒有經歷過生死的考驗,也難參透生命的意義和真諦。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在一次次尋死未果之后,他來到廢棄的地壇,冥想生與死的意義,洞察到苦難與存在相連,于是,他從全新的視角觀照生命的殘缺,逐漸接受自己,完成對苦難的超越。又如海德格爾所說:“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蓖瑯釉谀鶚勚兄匦抡酒饋淼?,還有四川女孩牛鈺。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這曾是她人生中揮之不去的黑暗。經過十多年的內心掙扎,她終于和自己和解,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殘缺,戴著閃光的鋼腿自信地走在時裝周的T臺上。這種對生命的接受、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是浸泡著苦難與曲折生發(fā)出來的,它讓我們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的意義,是以有限的時間去做無盡有意義的事情。有人平淡度過一生,如同落葉歸于塵土,悄無聲息;有人把生命活出堅硬的刻度,他們的精神如同石碑上的銘文,鏗鏘留痕,啟迪后人。翻閱先賢歷史,孔子于洙泗之間“杏壇設教”,將自己的心血傾注于培養(yǎng)弟子,是為天下大同的理念;屈原一句“雖九死其猶未悔”道出對國家的深切擔憂和不變的初心;嵇康身赴刑場亦從容不懼,只為堅守信仰,盡顯魏晉名士的風度。放眼當代,陳延年、陳喬年烈士為革命事業(yè)前赴后繼,只為子孫后代能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魯迅執(zhí)筆為槍,為喚醒沉睡的國民,為中國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人生一世,白駒過隙,在有限的時間里,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國家的前途命運,以微光點亮炬火,才能在平凡而短暫的人生中尋得生命的意義。
生如夏花般燦爛,愿我們都能從浮躁中獲得安寧,從烈火中重塑自我。不論過去,不問將來,起而行之,方能無愧于生命。
【陜西西安市西港花園高級中學】
眾說紛紜
郭志琴: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泰戈爾的詩句結合材料引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激發(fā)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開頭以“生命的意義”為切入點;正文分為三個分論點,并以大量的人物事例為論據進行論證,啟示人們要遵循本心,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追尋生命的價值;結尾點題,與標題相呼應,使作文結構完整,結構特點鮮明。
張苗:本文語言流暢,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下筆如行云流水,讀來朗朗上口。豐富的語言,豐厚的底蘊,展示了作者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
程思媛:本文第二段論證“生命的意義,在于追尋自己的本心”,先用駢偶句寫出了現(xiàn)代人對名利的追求,進而用海德格爾的話闡釋了論點,接著選用陶淵明辭官回鄉(xiāng)的事例強化了分論點。最后,作者并沒有草草結束論證,而是回看現(xiàn)實并加以分析和總結,啟迪人們遇事應“停下腳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義”,說理深刻。
金維鑫:本文第三段用簡單的比喻讓讀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引用史鐵生與牛鈺的事例,有力地論證了論點,讓讀者更能深刻感受到生命歷經磨難后的釋然,最后對本段進行了思考總結,“這種對生命的接受,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是浸泡著苦難與曲折生發(fā)出來的,它讓我們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這一結論直擊讀者的心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時作文時,我在舉例之后常缺乏進一步的思考,所以很難體現(xiàn)出思想的深刻性,這篇作文給了我啟示。
周雅欣:本文第四段以孔子培養(yǎng)弟子,屈原為國擔憂,嵇康堅守信仰,魯迅執(zhí)筆喚醒國民,陳延年、陳喬年烈士為革命事業(yè)前赴后繼的事例闡明論點,“生命的意義,是以有限的時間去做無盡有意義的事情”,層層深入,既豐富了事實依據,又增強了作文的厚重感,透過現(xiàn)象深挖“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國家的前途命運”的本質,增添了作文的思辨色彩。
老師:這篇作文“言近旨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啟發(fā)我們探尋生命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賞析這篇范文,也了解了作文如何做到“思想深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能夠注重立意新穎,思想深刻。
技法點睛
這篇作文的“深刻性”可以從以下三點來體現(xiàn):一是“想得遠”,廣泛聯(lián)想,從“追尋自己的本心”到“凝視過死亡深淵后參透生之意義”,再到“以有限的時間去做無盡有意義的事情”,多元闡釋了“生命的意義”;二是“挖得深”,該同學行文時并沒有把思維局限于現(xiàn)象的羅列,事例的堆砌,而是層層深入剖析問題;三是“說得透”,為了避免說理不透徹的弊病,該同學選取典型性事例來論證論點,同時,扎實的文筆和多種論證方法的使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