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財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教育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fā)展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掌握滲透的操作要領
我們認為,有效的心理教育應該結合學科教學進行,這就要求必須找準學科個性任務與學生需養(yǎng)成的心理品質間的結合點,使心理教育技術與教學技術互補。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必須構筑在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基礎上。語文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領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整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著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質量規(guī)格和水平。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多偏重知識的授受,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如今,素質教育已啟示并要求我們對教學目標進行整合。教學目標是一個多元的體系,涵蓋認知、智能、情意三個領域,這為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學第十冊《豐碑》一課時,除了應明確認知、智能目標外,教師還應從滲透心理教育的角度著手,引導學生感受軍需處長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學生情感的升華,獲得求知的動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創(chuàng)設參與情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養(yǎng)成,這就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
(三)進行行為實踐
知、情、意、行是一個整體的不同側面,其中,行為實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體驗中強化對事物的認識,深化對事理的理解。比如,結合教學革命歷史題材的課文,就可以組織學生瞻仰烈士陵園,誦讀烈士詩文,講述烈士故事,還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這些實踐活動,都會給學生以震撼,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激起為中華騰飛讀書的志向。
二、把握滲透的主要內容
語文教學歷來崇尚“文道統(tǒng)一”,心理教育其實仍可歸之于“道”之列,這也就為它在語文課中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我認為,語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主要內容。
(一)鍛煉堅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yōu)榱诉_到有意識提出的目標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做的持續(xù)努力,對個體的學習、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質,進行心理教育滲透。
(二)培養(yǎng)活躍的思維
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是學習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憑借教材中具體人物的思維實例啟迪學生。
(三)陶冶積極的情感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wěn)定而獨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學生的情感正處于急劇變化時期,其情緒狀態(tài)帶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賦予的人物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體驗、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四)練就自我心理修養(yǎng)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滲透不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于相應心理知識的掌握,更需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yǎng)能力。這樣,個體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保證心理健康,發(fā)揮心理潛能。因而,語文教學中,還應注意結合教材與教學,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yǎng)的能力。比如調控情緒、自塑性格、主動磨煉意志等等。
綜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語文教學理應責無旁貸地分擔這一重任,在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同時進行有效滲透,以充分開發(fā)心理潛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fā)展,為塑造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