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詠泉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是推動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只有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物理的趣味性、智慧性及實用性,才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的“畏懼感”,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究學習中收獲心得體會和智慧啟發(fā),以及樹立良好的學習觀。
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它以其復雜、玄妙、難懂等特點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或是在長期的學習中掉隊,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物理素養(yǎng)和能力的發(fā)展。從諸多教學實踐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能夠讓學生對物理學習有不同的心理體驗,對物理學習產生不同的情感。而高質高效的學習必定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基礎上的,并且在不斷探究學習中收獲更多的愉悅感,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推動學生自主健康發(fā)展,從而學好物理知識。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lián)Q代以及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中物理教師深刻認識到在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將其作為教學發(fā)展的重要任務?;诋斍暗母咧形锢斫虒W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
一、重視學生情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幸福感是基于安全感和滿足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和愉悅的情緒,其作為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會受到環(huán)境和氛圍的直接影響。對于學生來說,保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認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需要在不斷地學習中收獲幸福感。而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依然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等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更加注重自身的教學過程,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表演,學生作為“小配角”沒有任何權利,只能按照“劇本”要求進行表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極易產生厭學情緒,更不必說提升學生學習的幸福感了。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加強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物理,提升學習的幸福感。
構建主義認為,課堂教學應當始終堅持以學生素質發(fā)展和能力構建為本的教育思想,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并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創(chuàng)造更加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保證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具體性、適切性,保證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源有機融合運用,使教學得到學生的喜愛和認可。教師通過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活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給予學習過程更多的關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辛勤付出,深刻體會到教師的愛。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應重視師生關系的構建,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力。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比绻處熀蛯W生能夠保持融洽的師生關系,那么學生就能夠對這一學科的學習產生良好的感受。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師生關系不對等,導致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畏懼,甚至抵觸。而根據(jù)教育新理念的要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師生平等的地位,為學生提供同樣的探究、發(fā)言的機會,重視學生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造輕松、舒展、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改善師生關系,讓整個課堂充滿人文關懷,充滿生命活力,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幸福感。以“導體的電阻”一課教學為例,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本課的重、難、疑點知識,制作直觀化、趣味化的視頻課件,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預習階段,教師出示學習清單,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難點。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結合學生所學知識和已有經(jīng)驗,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如“生活中有哪些絕緣體”“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導電性能差”等,學生通過自主動手查找資料,準確回答這些問題。在此過程中,當學生在查找資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困惑時,教師應當在第一時間給予點撥和指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上課階段,教師通過播放事先制作好的教學視頻,與學生一同從視頻中提煉和總結知識要點,然后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探究這些知識要點的運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包括之前學過的電壓、電流知識,只要學生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在小組討論中加以解決。若問題仍得不到有效解決,教師則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小組學習中,為學生答疑解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始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決不能焦急煩躁,更不能埋怨學生,而是要用信心和耐心指導學生。教師通過主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思維碰撞,收獲更多的學習心得和智慧啟發(fā),同時也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收獲更多的學習成就感。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動力
高中生正處于開闊眼界、增強認知、發(fā)展思維及夯實知識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自控能力有顯著提升,他們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去學習。但高中物理知識難度較高,很多概念晦澀難懂,部分學生很難深化知識的記憶、理解及運用,易出現(xiàn)“學不會”“學不好”的狀況。久而久之,在缺少教師的支持、鼓勵及關懷下,學生極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淪為學困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教師花費多少時間,付出多少心血,都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再加上精力有限,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指導所有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漸漸放棄物理?;诖耍處煈斪⒅靥岣邔W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幸福感,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求學態(tài)度上,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親切感,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逐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認同和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以此降低一些學生對學習新知的抵觸,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實例、科研成果充實課堂,通過將物理學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物理課堂豐滿起來,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增進情感體驗,使學生深刻感受物理的魅力。
例如,在“質點”概念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生活實例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如研究雄鷹飛翔時,其身體各個部分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這不利于我們研究雄鷹的飛翔運動特點。由此引申出:物體是有大小和形狀的,其在運動過程中,各個部分的運動情況通常是不同的,為了方便研究整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我們需要將其視為一個質點。然后教師借機詮釋質點的定義,指出質點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為了簡化問題討論而引進的一種理想的模型。然后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能不能將問題中的物體視為質點,從而深刻理解質點的定義,反思質點的特征及質點的意義。
三、提升教師素養(yǎng),向學生傳遞幸福感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其本身素養(yǎng)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幸福感。沒有“幸福的教師”,就沒有“幸福的教育”,更不會有“幸福的學生”。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最特殊、最重要的存在,他們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會將自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融入教育工作中,并對學生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健康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不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及學習能力等造成負面影響,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在學習與生活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將自身所獲得的幸福感傳遞給學生,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幸福。換句話說,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的成長,提升自身的幸福感。根據(jù)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實驗發(fā)現(xiàn),幸福感的判斷取決于許多因素,幸福感的判斷與目標、理想和過去以及他人評價等都有關聯(lián)。在一個相對成熟固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主觀幸福感也就相對穩(wěn)定,但是,我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變革時期,教師在職業(yè)方面的幸福參照物不斷變化,這自然對主觀幸福感造成了影響。特別是在外界不良環(huán)境和教育教學壓力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學校若不采取措施,幫助教師克服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幸福感,影響幸福感的傳遞,以及影響學生獲取幸福感。針對此,教育部門或者學校都應該重視對班主任職業(yè)幸福感的培養(yǎng),引導教師將自我發(fā)展與職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和理想相融合,配合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教師堅定職業(yè)理想,克服心理障礙,全心全意地為教育工作貢獻自身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幸福感培養(yǎng)。特別是加強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合理科學地運用教學方式和方法,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高中物理教師來說,更應該深刻認識物理學科特點,從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和能力構建的角度出發(fā),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培養(yǎng)師生情感,在優(yōu)化的教學內容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提升素養(yǎng)中傳遞幸福感,以及在正面反饋學習成果中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