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新教育》第2卷第2期中專門發(fā)表文章《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文中對“自治”闡述了三個要點:第一,學生指全校的同學,有團體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意思;第三,學生“自治”與別的“自治”稍有不同,因為學生還在求學時代,就有一種練習“自治”的意思。筆者就此理念在音樂教學中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從引導學生“自治”到學生善于“自治”,其間,不僅提升了音樂課的課堂效率,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小學音樂課現(xiàn)狀分析及研究目的
總體來說,小學的音樂課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筆者從事小學音樂教學20多年,分析其原因有兩點:第一,音樂課內(nèi)容由唱、動、聽、奏等多項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組成,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課堂上的一些打擊樂器、律動等特別感興趣,這是他們喜歡音樂課的重要原因。第二,音樂課堂氛圍相對寬松,重在參與,享受過程,對結果呈現(xiàn)一般不具唯一性,精神壓力較小。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上了多節(jié)“一板一眼”的“主課”,他們急需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釋放,而音樂課正好具其功能,因此這也是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如學生沒有較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音樂課堂的紀律容易混亂,乃至課堂效率大打折扣。表現(xiàn)為低年級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得法,形成“自得其樂”,合而不協(xié)的情景。高年級學生則只喜歡音樂課堂的放松無壓力,而不是真正喜歡上音樂課,主要表現(xiàn)為無視課堂紀律、隨便講話、不學習等。為了能較好地避免以上問題,筆者一直在學生“自治”這個問題上做積極的探索,通過學生團隊管理、自我管理,提升課堂效率及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學生“自治”研究措施及具體做法
(一)“獎懲機制”是保證學生“自治”的前提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面對活潑好動、專注力不強的小學生,沒有具體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且不說上好一節(jié)音樂課,就連學生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多年的摸索實踐中,筆者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較為完善且受學生歡迎的“獎懲機制”。目前,這一套制度筆者自覺較為完善,且能很好地促進課堂效率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這套“獎懲制度”主要落實于學生獲“贊”及“努力”的個數(shù)上,分集體和個人兩個層面。
1.“有福共享”“有難同當”,我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在我設置的“獎懲機制”中,有集體獲“贊”或集體加“努力”這一項,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及個人責任感。音樂課的“獎懲機制”分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一,課前排隊環(huán)節(jié),我把排隊環(huán)節(jié)分為五個步驟,經(jīng)過和學生協(xié)商制訂細則如下:(1)上課預備鈴響,老師走進班級,所有學生立刻整理桌面(清空桌面),安靜坐好,等待老師或音樂課代表發(fā)下一步指令;(2)老師或課代表用手指默數(shù)10個數(shù),所有學生必須全部出教室排隊;(3)領隊在前面用手指默數(shù)10個數(shù)(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用手指數(shù)數(shù)這樣的無聲指令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且不會影響周邊班級的正常上課),所有學生必須隊伍排齊,立正眼看前方;(4)在去音樂教室的路上全程無嬉鬧、無打架現(xiàn)象,走樓梯時需靠右行走,不跳樓梯臺階。我創(chuàng)編了幾句諺語來規(guī)范整個過程,即,抬頭挺胸精神好,隊伍靜齊疾步走,上下樓梯慢步走,文明禮讓氣質(zhì)好;(5)到了音樂教室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安靜等待老師上課。以上五個步驟如全體學生能全部做到,即全體加“贊”一個,如有3點或以上沒做到即全體加“努力”一個,1~2點沒做到,則不加“努力”和不加“贊”,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較好、較快地安靜下來,從而更好地進入上課學習狀態(tài)。其二,上課環(huán)節(jié),分全班加“贊”、加“努力”和小組加“贊”、加“努力”兩個層面:(1)在全班齊參與共同努力完成音樂課中的挑戰(zhàn)學習環(huán)節(jié),且效果較好的情況下,老師給予全體加“贊”,但如果在音樂課環(huán)節(jié)中,課堂紀律整體不佳,也會獲得全體加“努力”;(2)在當節(jié)課堂學習中,如果本小組獲“贊”5個及以上或在小組比賽中獲勝,即可小組全體加“贊”一個,反之,如小組獲“努力”5個及以上,則全體加“努力”一個,比賽末尾不加“努力”。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整體,但同時讓學生知道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對一些暫時的“問題學生”有了很好的約束作用,同時也激勵著每一個學生向“贊”努力,激發(fā)了全班學生的學習動力,極大提升了課堂實效。
2.自我實現(xiàn),自我負責,我的努力我收獲,我的行為我擔當
在“獎懲機制”中,既有全體的獎懲,又有個人的獎懲。如在排隊環(huán)節(jié)中,一個人的“不遵守”不僅會影響全體,而且自己也會得到相應的懲戒,對于違反細則的學生,課代表會提出口頭提醒,在整個排隊過程中,如個人累計被提醒3次,則需要被加“努力”一個,如遇安全問題則會相應加重懲戒;再如,在課上,對于違反紀律、影響他人上課則需加“努力”。但在上課過程中,對于能積極回答問題且答對、參與課堂互動、音樂實踐等展現(xiàn)個人魅力的學生,老師都可視具體情況給學生加“贊”,不僅成就了自己,還為所在集體做出了貢獻,所謂一舉兩得。
(二)如何“自治”是“獎懲機制”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
有了完善的“獎懲機制”,沒有好的管理團隊使其落到實處,那也是“一紙空談”,因此,培養(yǎng)一支愿管理、會管理的“小干部隊伍”是“獎懲制度”發(fā)揮實效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管理團隊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作了思考及實踐。
1.人人皆是管理者
音樂課的管理團隊主要由領隊及音樂課代表構成,其中,領隊相對固定,延用班主任選擇的學生,課代表則是實行競爭制,每月一選,即每個月的月底看學生獲“贊”個數(shù),個數(shù)最多者即是下個月的課代表,最多可由3名學生同時擔任課代表,這樣的評價體系給了每個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也極大地激勵了學生自我提升的欲望,使得他們在排隊中能很好地約束自己,課上能盡情展現(xiàn)自己。筆者目前帶三年級音樂教學,這屆三年級由一年級帶起,三年的實踐,發(fā)現(xiàn)改善了排隊速度及上課效率,特別對班級的“后進生”,他們從行為及上課專注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小譚(化名)同學是三9班的一個“問題學生”,坐在班級最前排,上課不聽講、亂插話,老師見了頭疼,學生見了討厭,但他在我的音樂課上卻是一個非常乖的學生,雖然上課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插嘴,但卻是因為急著回答課上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行為我有制止,但還會在同學面前表揚他,說他上課非常專注,會給他的精彩回答加“贊”,但也會因為他的不遵守紀律加“努力”。漸漸的,他變得越來越好,如今還有機會擔任課代表;再如小希(化名),她性格文靜、乖巧,上課遵守紀律并能認真聽講,但由于非常內(nèi)向,上課幾乎看不到她舉手,若老師不關注,幾乎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白白錯失了很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自從實施這套“獎懲制度”以來,我發(fā)現(xiàn)她在嘗試改變,課上有時也會舉手發(fā)言了,雖然頻率不高,舉起的小手還有點猶豫,但我會抓住機會及時叫她回答問題或參與音樂活動,漸漸發(fā)現(xiàn)她的眼神在面對我的提問時愿意和我對視,變得自信,雖與“好”的學生尚有差距,但這結果確實令人欣喜。小譚和小希同學是我這套“獎懲機制”實施下來的成功個案的縮影,這樣的案例在我的音樂課堂中還有很多。量變的積累必將帶來整體的質(zhì)變,主要體現(xiàn)在每學期的期末唱歌考核上,音樂課期末考核的內(nèi)容為: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唱一首本學期學習的歌曲。從以往教學經(jīng)驗來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會對這樣的表演考核比較“抵觸”,特別是男生,他們羞于大膽表達,但通過幾年的考核數(shù)據(jù)對比下來,筆者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逐漸在被突破,學生整體唱歌水平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獨唱時聲音響亮,并且大部分學生愿意用律動、道具來為自己的表演“加分”,從側(cè)面看,這些都是學生整體素養(yǎng)提高的表現(xiàn)。
2.人人皆是被管理者
人人都可做管理者,但管理卻不是天生就會的,特別是在班上未擔任過任何“職務”的學生,他們?nèi)狈芾斫?jīng)驗,擔任了課代表以后,有時只會照著別人的模樣或自己的性子“瞎管”,這樣就會造成其他學生的“怨聲載道”,個別學生還會不服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會當著所有的學生給“小干部”們做培訓,規(guī)定管理制度,教授管理細節(jié),如在排隊過程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若課代表數(shù)完10個數(shù)字學生未出教室的,不僅影響全班加“贊”,該學生還會得到課代表的口頭“提醒”(告知因什么原因被提醒一次),后面環(huán)節(jié)類同,提醒滿3次則獲個人“努力”一個,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舉止文明,不可出現(xiàn)動手、辱罵現(xiàn)象,否則將會被撤銷職務,并加“努力”;在課上,“小干部”們則要以身作則、認真聽講,對于違反課堂紀律超過3次的也會加“努力”的同時撤銷其“職務”,在學生面前給“小干部”們做培訓,既給所有學生做了培訓,又給現(xiàn)任“小干部”們做了規(guī)范的要求,接受所有學生的監(jiān)督,其他學生也在其過程中進一步規(guī)范了自己的言行,提升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獎懲機制”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大大提升音樂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用得不當則會劍走偏鋒,學生只關注“贊”的個數(shù)而不關注音樂本身,雖筆者目前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得出一定的心得經(jīng)驗,但在低、中年級的實踐經(jīng)驗相對較多,這一套機制如何在高年級學生身上落實得恰到好處還需進一步在探索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