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將先進的教學模式靈活應用于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維,完成新時代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今被廣泛應用于各科的教學中,它的普及使初中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氛圍、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
隨著新課程的落實,初中學校的教師也應完成新課標的要求,將其提倡的使用先進的教學模式落實到新時代課堂中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以往學生在課堂的處境被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而課程教學則以學生的實際掌握為目標,以學科教材為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為此,本文提出了強化學生的交流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課外學習方式等策略,希望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一、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概念
合作探究學習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小組或者班級之間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安排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可以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由被動地接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轉變?yōu)橹鲃铀魅?、探索,并且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模式在教學中的主旨是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充當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輔助、監(jiān)督的作用。實現(xiàn)這個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能力,著重提倡學生敢于和教師進行交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合作進行學習探究。
在現(xiàn)階段新課標的實行下,學校的各科教學模式都在進行積極的轉變,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同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這些精神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學生目前的課堂學習,對學生的課下學習以及未來發(fā)展都有很大益處。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轉化為在生活中的實踐,如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等,而后進行逐步探索。在教學中使用合作探究模式具有較大的價值與意義。
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開展方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硬性條件之一,創(chuàng)設能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是提升學生質量的有效措施,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可以對知識點產(chǎn)生相關的聯(lián)想。如在課堂開展之處,數(shù)學教師便可以采用懸疑的方式,以故事為開場白,建立充滿情趣的教學課堂,之后的教學,數(shù)學教師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與目標,再適時地提供合理的引導,便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缺少這個環(huán)節(jié),則基于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開展的數(shù)學課程就無法順利進行,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只是表面想象,學生的學習質量無法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這個階段的開展,便是將學生依據(j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保證組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優(yōu)良參差均勻,而各個小組之間的情況相似,一方面保證每個小組的組建都有意義,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較差的學生,推動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在教師的安排下,每個小組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也可以與小組內部成員進行溝通交流,改進自己或者對方的觀點,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三)鞏固課程知識
掌握知識的標準是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實踐與延伸探究能力,針對這個要求,可以使用三個步驟進行。第一,對課程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或者針對課程難點與同學進行討論。第二,增強所學知識的首尾連貫性,簡單地說便是課程的開始到結束,中間如果感覺到有突兀的地方,要及時處理解決。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三、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強化學生的交流互動
在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中,合作探究模式開展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學生分為固定人數(shù)的小組,小組之間互相溝通、解決學習問題,這是合作探究模式開展的關鍵。在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模式時,教師應事先調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思維分析能力、認知層次等方面,了解方式可以采用談話、觀察或者是習題測驗等,而后以此為依據(jù),結合教學要求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小組。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教學課程內容,而后給學生短暫的時間,自主查閱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點,而后讓學生在小組之間以課程知識為中心,展開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等方面的討論。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質量,還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思維、分析能力等。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務:學校的機房有一臺計算機,它已經(jīng)使用了1700個小時,以后的每個月規(guī)定使用時間是150小時,那么這臺計算機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會達到2450小時這個檢修標準?而后在黑板上列出方程式“1700+150x=2450”,同時給出探究話題:這個方程里有幾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多少?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根據(jù)剛剛所學的知識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對知識點有深入的了解,還可以通過討論將同學的觀點總結為自己的知識,而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二次討論,最終的結論大致為:只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次數(shù)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而這個值便是這個方程的解。此過程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了提升初中教學質量的目標。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同樣也是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開展的關鍵,只有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才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合作探究教學時應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強調學生加強與同學間的合作,進行合作探究,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在此過程中,數(shù)學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引導,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探究方向進行指引或者微調,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會迷失方向,出現(xiàn)無效學習等類似情況。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表揚,教師的認可以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表揚之后也要為學生指明下一個探究方向或者探究中需要注重的問題等,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不會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師的表揚還可以給予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勇氣,這對活躍課堂氣氛也有較大作用,在相互影響之間可以提升學生整體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利用課外學習方式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在于學生能夠闡述多少理論知識,而是能否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付諸實踐。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專注于教學理論知識時,還應將一部分的心思放在引導學生能夠將知識靈活運用方面,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而在數(shù)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時,課外學習模式同樣也占據(jù)了較重的比重,借助課外的資源、活動交流,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切地了解所學數(shù)學的本質,并且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掌握。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就可以使用課外學習模式,把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同的幾個小團隊,每個團隊投票選擇一個隊長,隊長在隊伍中擔任引領與組織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去搜集、討論生活中的對稱物體,不僅是建筑物、自然物,還有動物等,而后引導學生進入課程,探究:這些對稱物體的中心線在哪里?這個線在數(shù)學中叫什么?還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手掌為例,平行地放在地面上,然后兩個手掌逐步重合,中間那條線叫作對稱軸,而兩個手掌背對背重合的點叫作對稱點。
綜上所述,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有較大的益處。數(shù)學教師應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己對該模式的靈活使用能力,不斷使用多樣、新穎的方式完成對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使數(shù)學教學始終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利用合作探究形成合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成長。
作者簡介:肖永川(1979—),男,漢族,福建泉州人,現(xiàn)任凈峰中學教務主任,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shù)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