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1960年,在《青春之歌》的俄譯本中,有這樣關于楊沫的介紹:“楊沫,中國著名女作家,共產黨員。1915年生于北京……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楊沫參加了反抗外國侵略者、解放祖國的戰(zhàn)士隊伍。她領導了中國北部的一些婦女游擊隊組織……”楊沫看完,表示這篇介紹中有許多錯誤的地方:一、自己是1914年生的;二、自己沒有中學畢業(yè);三、自己是1937年參加抗戰(zhàn)的,不是1931年;四、自己并沒有領導中國的游擊隊組織,而只是一個普通工作者。
換了一般人,面對這些“拔高”可能就默認了,讓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也沒什么不好。但楊沫卻很較真兒,她特地寫信到中國作家協(xié)會外委會,把俄譯本的這些不符合的事實一一提出來。
楊沫的這種實事求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以后,每當有人采訪她、準備寫她時,她總是要提起俄文譯本這件事,告誡記者或作者:“寫我可以,但要實事求是,不要拔高。”楊沫的兒子作家老鬼因此感嘆道:“寫到這里,我不禁十分感嘆?,F(xiàn)在,有多少人為長級,為工資多一點,而故意造假,把工齡提前。還有多少人,為吹噓自己,抬高身價,刻意把自己的官銜說得高一點。像我母親這樣因為別人吹捧過頭而親自去信糾正的行為,實在稀少,實在有點兒憨傻。”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