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雯
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其本身具備很強的抽象性、綜合性和復雜性。在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中,老師的教學常常圍繞教材開展,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強,缺乏跨學科意識,限制了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到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科融合已經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因此物理老師要基于學科融合視野,開展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以改變傳統(tǒng)物理教學的局限,以學生為核心,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學科融合視野下所開展的跨學科教學模式更加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完成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起跨學科的意識,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實現(xiàn)聯(lián)動性學習,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一、基于跨學科視野下開展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學科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物質的性質、能量的守恒、運動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內容不僅只屬于物理的范疇,同時也涉及其他學科,如生物、化學、數學、地理等領域的知識。無論科目之間有何不同,其知識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屬于自然科學,且這些學科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強調實踐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生物學科中,耳朵、眼球的結構,以及顯微鏡的使用等等,這些內容在物理學科中也會同樣出現(xiàn),而物理知識中的溫室效應等知識點,同樣與化學之間的內容相重疊,所以即便各學科獨立存在,但是彼此之間都存在著相同點,都有著重合的部分。也正是由于各學科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其在教學時的落腳點也會有所不同,這也容易導致學生在面對同一個知識點時,容易出現(xiàn)理解上的問題,無法完成思維上的轉換,致使其學習效率低下。
二、學科融合視野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原則
1.體現(xiàn)學科特點原則
不同的科目其各自都有著不同的學科特點,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特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問題的解決能力;化學教學的特點則更加注重讓學生從細微處了解并且掌握事物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而生物則注重從生態(tài)的角度來完成教學。因此基于跨學科視角下所開展的物理教學,能夠將各個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改變學生傳統(tǒng)單一的學習角度,讓學生學會整體構建起完善的知識框架,將各學科之間的知識融合起來,以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在照相機和眼球這一章節(jié)中,由于學生之前在生物學科中已經學習過相關的知識,因此在物理課堂中再一次面對相似的知識點,學生會產生熟悉感,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生物課堂中所學過的知識點,讓其闡述眼球上的結構。由于生物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fā),對植物動物的生長規(guī)律、特點等進行闡述,所以學生在經過生物學習之后,能夠了解到眼球的基本組織,也知道之所以會出現(xiàn)近視眼,是因為用眼不衛(wèi)生,但是再往下深究,讓學生能夠具體地說出為何會形成近視眼,則觸及學生的知識盲區(qū)。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此切入,結合生物學的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用眼不衛(wèi)生導致近視的原因是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會導致晶狀體的凸度增加,造成光線在晶狀體的折射之后會出現(xiàn)變化,因此也難清晰地反映出眼前的物體,也就是常說的近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老師可以通過實驗設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將生物與物理學科之間的知識結合起來,對相關的內容有更加深刻地認知。
2.創(chuàng)新原則
物理學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同時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學習起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基于融合視角下所開展的物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另辟蹊徑找到不同角度,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開展融合性教學,能夠改變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灌輸模式,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依據教學的內容,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帶動學生思考,充分地發(fā)揮出融合教育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所以老師不僅要從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出發(fā)來考慮教學策略,更要兼顧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以及與學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形式。比如老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老師問學生回答的方法,讓學生成為提問者,由學生提問老師來進行解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學習的主動性交還到學生的手中,還可以讓學生以互相提問的方式來開展小組學習,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比如老師可以用游戲闖關的方式,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內容,老師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借由有效的提問成功抓取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谌诤弦暯窍滤_展的物理教學,融合是核心,因此老師要堅持融合,以融合為基調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學科融合視野下初中物理教學的策略
1.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物理是初中階段新增的一門課程,其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同時知識的難度也比較大,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面對一門完全陌生的課程時,很容易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因此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揮出融合教學的作用,首先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老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探究欲,借由啟發(fā)引導的方式,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學習需求出發(fā),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從而提高其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教學望遠鏡和顯微鏡這一單元時,圍繞顯微鏡的原理和結構這一重點知識,老師可以利用問題的方法,帶動學生思考,比如詢問學生:顯微鏡的兩邊用的是什么透鏡?你知道物鏡和目鏡的區(qū)別嗎?老師可以結合生物學科中的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單元,提高學生在物理課堂中對這部分知識的熟悉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基礎,進入到物理課堂當中,結合所學過的內容探究顯微鏡的知識,并且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嘗試解決老師所提的問題。老師可以結合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顯微鏡成像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融合初中生物所開展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生物課堂中所學過的知識出發(fā),掌握物理內容,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2.完成重難點知識教學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初中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其學習習慣、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即便在同一個班,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各有不同。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老師要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因此老師可以基于融合視角下發(fā)揮出融合學科教育的作用,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內容的學習。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留意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結合學生的學習問題開展模塊化教學,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從學生的學習短板出發(fā),為其實現(xiàn)查漏補缺。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其對于知識的習得仍然要從相應的環(huán)境中獲取。因此老師所開展的融合學科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不同學科的結合中,完成對于信息的提取和吸收,將其轉移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上,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堂氛圍比較枯燥,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無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老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豐富教學的方式方法,擴充教學的內容。物理本身有著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因此對于年紀尚小的初中生來說,其思維能力還有待于提升的情況下,對于部分知識學習起來頗具難度,因此老師可以將這部分知識與其他的學科進行融合,讓學生能夠從其他學科的角度切入,結合其他學科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換個角度理解物理學科的難點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掃清障礙,幫助學生學會轉換思維,避免陷入思維僵化的境況,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更好地掌握重難點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水平。
3.擴大課堂容量
在物理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點,老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擴充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在課堂中豐富教學資源,擴充教學內容,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讓其更加順利地掌握抽象的知識點。老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選擇與之相對應的融合知識,并且找準教學的契機,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構建起完善的知識體系。
比如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其教學的重點在于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而這部分知識與化學課堂里的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之間相重合,因此老師可以從化學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從已經學過的知識中思考,結合之前所學過的化石燃料知識點來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為學生搭建理解的橋梁,降低學習的難度,引導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掌握重點知識。在物理課堂中,老師融合的知識點要緊密貼合教學的內容,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契機,充分發(fā)揮出引入資源的作用,既擴充教學的容量,也能夠有效地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起全新的物理課堂。
4.引導學生形成學科融合思維
學科融合模式下所開展的教學,其主體是學生,只有將學生放在核心地位,才是學科融合的基點。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學科融合的思維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科融合的教學過程中來,完成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老師在這其中的引導作用依然至關重要,由于學生本身在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方面還有待于提升,所以即便其作為學習的核心,但是老師依然要借由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學科融合的思維方法。由于老師自身更能夠把握學科的知識點以及學科框架,所以老師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探尋物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點,并且結合教學的目標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融合的表現(xiàn)方式,能夠在合理的教學情境中,用科學的方法完成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老師要認真研讀教學的內容,探尋出能夠進行融合教育的知識點,并且選擇與之相關的學科內容,完成滲透性教育,用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展現(xiàn)出在融合學科中所有的重合內容,老師要掌握好融合的度,既要突出重點,同時也不能過于淺層,要體現(xiàn)出教學的目的,點明教學的主題。其次,為了更好地實施融合教育,物理老師要積極和相應學科的任課老師之間進行探討,以獲得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從各學科的角度出發(fā),對重疊部分的知識進行相關的詮釋。但是在學科融合視野下的教學,老師仍然要以物理學科的特點為主,切忌每一個知識點都去談學科融合,雖然學科融合下的教學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但并不意味著其沒有弊端,因此老師要辯證地看待學科融合教學,在融合當中突出物理學科的特點,發(fā)揮其優(yōu)勢。最后,對于涉及多個學科的抽象復雜性知識點,老師可以結合課外實踐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比如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等等,是初中階段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當中都共同涉及的知識點,因此老師可以利用辯論大賽、主題大會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其主觀能動性,結合課外活動的方法,讓學生開展綜合學習,以更好地落實學科融合教育,讓學生在整個實踐的過程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其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物理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更加適合于開展學科融合教學,老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借由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更好地展現(xiàn)出抽象枯燥的知識點,用更為直觀和形象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