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標準到模型:基于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績效評估

      2022-05-30 11:24:35劉金華陳振國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關鍵詞:評估模型績效評估

      劉金華 陳振國

      摘要:大連教育學院研究團隊歷時八年,基于區(qū)域教師培訓工作實踐,借助行政支持,依托課題研究,以“績效改善”為導向,以培訓所帶來的“行為改進”為核心,通過對國內外經典評估理論、模型的批判與借鑒,擴展了教師培訓評估研究的理論視野,開發(fā)了基于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項目評估標準與實踐模型,形成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師培訓評估設計與實踐形態(tài),逐步構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區(qū)域教師培訓評估體系。

      關鍵詞:行為改進;績效評估;評估標準;評估模型

      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fā)《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明確提出“建立教師培養(yǎng)培訓質量監(jiān)測機制”,“建立健全教師培訓質量評估制度”。在教師培訓“提質增效”背景下,加強教師培訓質量評估管理是教師培訓專業(yè)化的內在追求。然而,評估乏力是教師培訓領域公認的“短板”,在目的、層次、指標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缺少連續(xù)貫通的設計,忽視培訓與績效的關聯,僅關注滿意度、參與度等相對容易衡量的指標,對評估結果應用不足,等等。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的評估設計,激勵、引導、規(guī)范培訓的實施來消除“痛點”,已然是教師培訓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主題。大連教育學院研究團隊開展了持續(xù)八年的研究與探索,從標準訂立到模型建構,逐步構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區(qū)域教師培訓評估體系,其實踐成果在2021年度遼寧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獲獎。

      一、第一階段:績效導向,研制評估標準

      2014年起,團隊在綜合相關理論與實踐成果、比較分析不同評估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大連市教師培訓項目評估實踐,以柯氏模型與CIPP模型為原型,構建了一種貫穿培訓項目全過程的評估體系,研制了《大連市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見下頁表1)。大連市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發(fā)并在區(qū)域內推廣使用。

      (一)評估標準指標體系

      《標準》包括項目計劃、項目組織、項目實施和項目結果四個一級指標。其中,項目計劃是決定教師培訓項目績效高低的關鍵因素,包括需求調研、方案設計、課程計劃、經費預算、項目審批五個二級指標;項目組織是教師培訓項目實施的前提和保障,包括團隊組建、培訓保障兩個二級指標;項目實施是教師培訓項目取得良好績效的決定性因素,包括項目啟動、課程實施、培訓管理、項目總結四個二級指標;培訓項目結果是培訓項目實施后取得的成果,包括學員學習效果和培訓機構水平提升兩個二級指標。

      (二)評估標準細節(jié)構成

      一是評估要素?!稑藴省分谐尸F的評估要素是對二級指標的詳細分解,它確定了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的具體內容,是自學院各級各類培訓項目中提煉出的常態(tài)的、基本的和共性的環(huán)節(jié)或內容。

      二是評估方法。依據項目類型、評估目標與評估要素,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實地觀摩、資料查閱、作品分析等定量、定性方法收集評估證據。

      三是數據來源?!稑藴省分械臄祿碓创砹藢椖扛饕剡M行績效評估時的參考材料,具體包括各種文檔材料、調研數據、訪談結果、培訓檔案等。

      四是指標權重?!稑藴省肪C合了主觀賦權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和客觀賦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分別為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完成了量化賦分。

      二、第二階段:三環(huán)四步,優(yōu)化培訓流程

      在《標準》研究與應用基礎上,研究團隊深入論證了“項目績效”與“行為改進”之間的關系,開發(fā)了基于行為改進的“三環(huán)節(jié)四步驟”培訓項目設計模型(見圖1),按照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后的時間邏輯,將培訓過程分解為學習準備、學習體驗、學習應用、學習轉化四個關鍵步驟,并定義了每一步驟中的設計要素與重點。

      (一)設計學習準備

      一是訂立預期。在訓前,培訓者需留意兩點,一是培訓中的關鍵行為指標是什么;二是培訓所帶來的業(yè)務結果是什么。

      二是喚醒動機。有需求才有動機,準確的需求分析需要創(chuàng)新的方式。例如,在名師培養(yǎng)對象培訓項目中,團隊通過采集參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全面且創(chuàng)新性地了解他們的需求。

      三是挖掘經驗。參訓之前教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分別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參訓者的經驗,它可以帶出真正的問題,這正是學習設計的起點。

      (二)設計學習體驗

      一是明確目標。“一致”是培訓目標的設置要和業(yè)務預期(即績效結果)相一致,不能僅有“學習目標”而沒有“業(yè)務目標”,可參考“SMART”原則,采用“ABCD”式目標表述,確保目標清晰、可達、可測。

      二是優(yōu)化內容。在課程層面,要確保課程與主題的關聯、專題與專題的關聯,避免“拼盤式”課程。

      三是創(chuàng)新方式。所謂“參與”,既包括個體在認知與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個體與其他個體及環(huán)境的互動。真正的參與離不開良好的體驗,它是參與者獲取知識、轉變態(tài)度、改進行為的原動力。

      (三)設計學習應用

      一是設計任務。“做”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培訓中,可依據目標與主題,設計相關、連續(xù)、遞進的“過關任務”,為參訓者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

      二是設計對話。賦予參訓者權利與責任,培訓中鼓勵他們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分享智慧,在培訓課堂建立多方互動。

      三是設計復盤。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次培訓活動,培訓者可將“復盤”的理念與實踐納入培訓之中。

      (四)設計學習轉化

      一是跟蹤職場。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行為觀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持續(xù)關注教師訓后行為變化情況。

      二是持續(xù)支持。借助復盤、531行動計劃書等方式與工具,通過學員和專家面對面的分享、建立在線學習群組等方式,為教師訓后行為改進提供持續(xù)性支持。

      三是認可改進。要行為改進,除了發(fā)現改進,更要認可改進、獎勵改進。

      三、第三階段:四層五步,建構評估模型

      依據培訓項目設計流程與關鍵要素,研究團隊進一步開發(fā)了基于行為改進的“四層次五步驟”教師培訓評估模型、框架與流程,并將之初步應用于區(qū)域教師培訓評估實踐(見圖2)。

      (一)經驗層評估

      1.評估內容與關鍵指標

      將參訓教師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行為等情況進行“摸底性”評估,充分掌握參訓教師的學習經驗及培訓期待。本層次評估關鍵指標有以下三個。

      一是認知現狀,即參訓教師在訓前對培訓主題所涉事實、概念、原理、理論等的認知狀況。

      二是能力現狀,即參訓教師在訓前對培訓主題所涉策略方法、重要技能、關鍵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三是行為現狀,即參訓教師在訓前對培訓主題所涉關鍵議題方面的行為表現。

      2.數據來源與評估方法

      本層級評估數據來源包括:參訓教師、學校管理者、參訓教師同伴、學生?,F實操作中,可以參訓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為主,以參訓教師同伴和學生為輔。評估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是前測問卷法。依據培訓主題,精心設計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前測問卷,重點收集教師訓前認知方面的數據信息。

      二是訓前訪談法。在培訓開始前,對參訓教師、學校管理者、參訓教師同伴、學生等培訓相關人員進行訪談,重點收集教師訓前能力方面的數據信息。

      三是觀察分析法。在培訓開始前,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參訓教師的教學現場、教學錄像、教學作品等方式,收集教師訓前行為方面的數據信息。

      (二)體驗層評估

      1.評估內容與關鍵指標

      主要是指培訓或課程結束時,征詢學員對培訓的主觀看法,包括對培訓要素(目標、課程、師資、服務等)參與程度、收獲大小等的反應與感受。本層次評估關鍵指標有以下三個。

      一是工作相關度,指培訓的目標、內容與崗位要求、個體需求之間的關聯程度。

      二是學習參與度,指培訓是否創(chuàng)造了足夠多、足夠有吸引力、足夠有效的互動與對話機會。

      三是培訓滿意度,指培訓在課程設置、課程實施、授課專家、培訓服務等方面是否提供了積極的情緒體驗。

      2.數據來源與評估方法

      本層級評估數據來源主要是參訓教師,評估方法可采用以下兩種。

      一是反應量表法。運用紙質或網絡形式的里克特五分制量表,以了解參訓教師對培訓各要素的反應與感受。

      二是抽樣訪談法。通過個別面談或集體訪談的形式,針對培訓的全過程要素,收集參訓者對培訓的看法與意見??紤]到現實情況,可以抽取一定比例的參訓教師代表進行訪談。

      (三)學習層評估

      1.評估內容與關鍵指標

      在培訓結束后,通過對教師訓前和訓后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比較,測量參訓教師對培訓課程所涉原理、事實、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工作中應用所學的信心與承諾。本層評估關鍵指標有以下三個。

      一是知識習得。對參訓教師對培訓課程所涉事實、概念、理論、觀念等知識的認知和理解的程度進行衡量與分析。

      二是技能掌握。對參訓教師對培訓課程所涉主要方法策略、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衡量與分析。

      三是態(tài)度轉變。態(tài)度主要指在工作中運用新知識、新技能的“信心”與“承諾”。

      2.數據來源與評估方法

      本層級評估數據來源是參訓教師、授課專家。評估方法可采用以下四種。

      一是測驗法。通過紙筆作答或在線測試對參訓教師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測驗法可獲取量化數據,效度較高。不過,測驗法對命題要求很高,需覆蓋培訓核心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培訓管理者可與授課專家共同完成該項工作。

      二是作品分析法。對參訓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作品”,如筆記、作業(yè)、日志等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參訓教師知識、技能、態(tài)度方面的所得。

      三是訪談法。由授課專家或團隊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通過訪談或提問參訓教師來了解他們對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F實中,訪談還可采用“行動計劃表”形式,除了可以了解培訓所學,還能在學習與下一步的行為轉化之間建立聯系。

      四是模擬法。通常以現場操作或模擬為主,由參訓教師操作、模擬,由培訓專家指導打分?,F場評估結束后,可輔以追蹤觀察。

      (四)行為層評估

      1.評估內容與關鍵指標

      行為評估是在培訓結束一段時間后(3~6個月),對參訓教師的工作行為和職場表現方面發(fā)生的變化進行評估,確定參訓教師在多大程度上應用了培訓所學,或發(fā)生了行為改進。本層次評估關鍵指標有以下三個。

      一是應用機會。對參訓教師培訓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行動進行評估。評估預期行為出現的場景、頻次與質量,即衡量參訓教師運用培訓課程內容和方法工具解決工作中的疑慮和困難的有效程度。

      二是轉化支持。影響參訓教師學習轉化的兩大核心變量為:來自培訓方的專業(yè)指導和來自學校管理層的管理支持。在訓后,重點就此兩方面評估參訓教師訓后績效支持系統(tǒng)。

      三是行為激勵。要讓評估落地,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將參訓教師行為改進與績效掛鉤,這類評估常見于晉升培訓考核、轉崗培訓考核等。在教師培訓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類似的獎懲措施。

      2.數據來源與評估方法

      本層級評估數據來源是學校管理者、參訓教師、參訓教師同伴、培訓專家、學生等。評估方法可采用以下三種。

      一是行為觀察法。具體是指跟蹤觀察法,即項目組在訓后親自到工作現場或采用觀看錄像,借助“關鍵事件記錄表”觀察并記錄參訓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為表現,并與教師以往經驗進行比較。

      二是行為報告法。行為報告法包括多種形式,其中常見的有工作日志、關鍵事件、成功故事。其操作重點是邀請參訓教師參照行動計劃,結合培訓內容,梳理行為改進的承諾事項、具體措施、資源支持、完成情況等。

      三是360度訪談法。通過開展面向參訓教師、參訓教師伙伴、學校管理者、學生等的訪談來收集有關行為的資料,借助“職場追蹤訪談表”,了解訓后的預期行為表現及其發(fā)生前后的情境與條件。

      (五)四層次的評估步驟

      1.界定關鍵行為

      確定評估什么是培訓效果評估過程中最重要的決策??紤]到成本、時間、指標的易理解性,可以將培訓評估指標縮減至可量化的幾個關鍵行為指標。

      2.形成評估證據

      評估人員先確定比較標準,充分利用經驗層評估所提供的原始數據;再依據評估內容、數據類型與數據來源,選擇相應的采集時間、采集方式與采集工具;最后運用適宜的數據編碼、匯總與統(tǒng)計方法,對評估數據進行綜合評析。

      3.撰寫評估報告

      在對培訓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后,評估人員應再結合培訓項目背景與目標等,撰寫培訓評估報告。報告核心內容包括:評估工作概述、四層級分析結果、評估結論建議等。

      4.反饋評估結果

      一旦評估有了結果,評估機構有義務將結果匯報給培訓管理者以及培訓關鍵利益相關方,推動培訓活動的優(yōu)化與改進。

      5.推動持續(xù)改進

      尋求改進建議前,需知曉問題出現的真正原因。接著采取漸進行動?,F實中,很難一次性對培訓進行“徹底改造”,可以先選擇一或兩個問題進行處理,或從那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開始。在每日培訓結束后,可組織項目團隊成員就培訓流程要素進行反思研討,針對問題及時調整。

      四、區(qū)域教師培訓評估體系的應用效果

      (一)落地標準,保障質量

      2017年,《標準》正式印發(fā)并進入應用階段?!笆濉逼陂g,已累計完成12個區(qū)縣市縣示范項目和13個市本級干部教師培訓項目的評估?!稑藴省返氖褂脤χ笇Ш鸵?guī)范大連市教師培訓工作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使各區(qū)市縣的教師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進一步提高了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的質量。

      (二)應用模型,迭代項目

      研究團隊綜合運用基于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項目設計與評估模型,不斷迭代“領雁工程——培訓者培訓”項目。近年來,“領雁工程”圍繞政策理解、項目設計、課程開發(fā)等培訓者必備的核心能力,通過通識培訓、主題研修、在線學習等方式對市、區(qū)兩級進修院校教研員開展多主題專項培訓。目前,已累計完成4000多人次的培訓。

      (三)擴大影響,輻射全國

      研究團隊曾先后4次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培訓管理者培訓中介紹大連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的設計思路和實踐探索;“基于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質量評估思考與實踐”先后亮相2019年、2020年教師培訓者聯盟年會;“基于行為改進的‘三環(huán)四步培訓項目設計經驗”“基于行為改進的‘四層五步教師培訓效果評估探索”先后入選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2020年度、2021年度實踐案例。

      參考文獻:

      [1]王冬凌,劉金華.《大連市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標準》的設計思路與創(chuàng)新實踐[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劉金華,陳振國.行為改進導向的培訓項目設計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1(6).

      (責任編輯:趙昆倫)

      猜你喜歡
      評估模型績效評估
      試驗靶場無線通信系統(tǒng)綜合效能評估方法
      基于支持向量回歸機的電能質量評估
      基于環(huán)境CGE模型的水污染稅政策績效評估
      科技與管理(2016年3期)2016-12-20 10:18:57
      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價值導向分析
      政府績效評估方法的多視角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在大型企業(yè)的應用
      信息安全技術風險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通信運營企業(yè)基于客戶效益的業(yè)財融合研究及應用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41:10
      論當前我國普法措施的轉變
      建筑電氣工程建設中能源節(jié)能技術的應用探討
      庆阳市| 崇明县| 蓬溪县| 玉林市| 星子县| 大英县| 湖南省| 甘谷县| 景谷| 柳林县| 格尔木市| 宝应县| 宁都县| 临武县| 龙陵县| 江孜县| 玉溪市| 富宁县| 巫山县| 成武县| 仙居县| 浪卡子县| 门头沟区| 东乡族自治县| 康乐县| 福安市| 辉南县| 顺平县| 拜城县| 巴东县| 安平县| 策勒县| 鄱阳县| 玉溪市| 柞水县| 鄢陵县| 彝良县| 华阴市| 崇信县| 眉山市|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