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中國是漆器的母國,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中國最早的漆文物是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漆弓,距今有8000 年的悠久歷史。木弓剛出土時還帶有紅色,現(xiàn)在留下的漆色呈黑褐色,可見跨湖橋的先民們已然精通使用天然大漆進行涂裝和髹飾。河姆渡時期的朱漆木碗是新石器時代前期漆器的典范,證明在7000年前先民們已經(jīng)能夠調(diào)制朱漆并用來髹涂器物,由此可以推斷人們使用天然生漆進行髹涂的歷史應該更加久遠。此后從商周時期至南北朝,擦漆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商周時期的漆箱、漆案、漆幾等都非常精美。
擦漆用的漆為天然生漆,又名國漆、大漆、土漆,是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乳白色汁液。這種汁液具有涂裝的功能。生漆在中國古代被用得淋漓盡致,源于天然漆的優(yōu)質(zhì)品性。它是中國特有的、使用歷史悠久、天然形成的涂飾材料,至今沒有一種合成涂料能在堅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過它,因此被稱為“涂料之王”。
在日常生活中,大漆可以直接涂刷在物品上,讓涂抹大漆的物品具備耐水、耐潮等優(yōu)良特性,而且還能夠隔絕土壤中的細菌腐蝕,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使用大漆涂刷的物件,能夠產(chǎn)生一種耐久性非常強的漆面,可以將該物件長時間保存。據(jù)考證,涂刷了大漆的物品,能夠擁有耐酸、耐有機溶劑的漆膜,即便使用較長的時間,也不易導致物品表面被腐蝕,因而被人們廣泛使用。古有云“好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如釣鉤;入木三分厚,光澤永長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蝕、防滲透的物理特性。一般來說,大漆產(chǎn)生的漆面是能夠在150℃以下的溫度環(huán)境中長期使用,若是在其中混入耐熱性顏料的話,還可以提高漆膜的耐熱溫度。大漆所涂刷的漆膜還具備良好的電絕緣功能,無論是在高溫還是在高濕的情況下,都能夠起到很好的電絕緣性能。
擦漆工藝用于古典家具的歷史悠久,沿用這種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手工藝,使用天然綠色環(huán)保生漆為原料,經(jīng)過多次反復打磨、上色,做出來的家具木紋清晰、平滑流暢、色澤清熒光澈,手感舒適,最重要的一點是非常環(huán)保,由于本身就源于植物,所以它與木質(zhì)的親和力非常強,可以滲透到木質(zhì)的深處去。同時,由于它的天然性,所以沒有污染,安全環(huán)保,不傷害人體。有的家具使用化工漆,化工漆對家具有染色作用,使家具材色失真,讓人不易看到木材的本色?;て岙a(chǎn)生異味,對居室環(huán)境產(chǎn)生一定的污染。而土漆做家具則有百益而無一害。擦漆家具在使用幾百年以后,出現(xiàn)斷紋,尤為美麗,是收藏家極力追求的對象。
中國漆工藝門類技法眾多,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專著,為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黃成所著的《髹飾錄》。全書分乾、坤兩集,共18章186條,記錄了多種漆器工藝,被譽為漆工的百科全書。其中《髹飾錄》坤集,黃成記“單素第十六”,“單漆,有合色漆及髹色,皆漆飾中尤簡易而便急也”。楊明注“又有揩光者,其面潤滑,木理燦然”。其中“髹色”,指在木胎上髹漆或揩漆,顯露木紋肌理,即“罩木”“木紋罩明”,古時漆工稱“清水貨”?!翱帷币沧鳌安疗帷?,日本稱之為“拭漆”。明末流行于淮河以南區(qū)域,常施于櫸木、柞榛、黃花梨、紫檀家具,民國后紅木家具更盛。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典家具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紅木家具作為中國傳統(tǒng)家具工藝的典型繼承者,自然也傳承了擦漆這一經(jīng)典傳統(tǒng)工藝。北京泓文博雅藝術(shù)館館長潘海英說,當時的漆飾工藝十分發(fā)達,能工巧匠輩出,擦漆工藝達到了很高水平。民間漆飾比較簡樸,宮廷則講究華麗,朱紅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飾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吉祥、旺盛的心理。相對而言,當時的文人雅士都比較喜愛這類家具。
擦生漆工藝迥異其他家具上漆。以一件紋理漂亮的紅木家具為例,想保留紋理,又想表達大漆的深邃特色,不想用太艷來呈現(xiàn)作品時,就要選擇擦漆方法了,因為經(jīng)擦漆工藝完成的漆器深邃內(nèi)涵,另外就是完成了圖畫、圖案等施作后,為避免被破壞而用擦漆來起到一層保護膜的作用,也讓漆器更顯質(zhì)感。在日本,80%的漆器最后步驟是采用擦漆來完成的,只有20%的漆匠是使用推光來完成鏡面處理。
擦漆主要步驟與要點:
可直接用手掌、手指、棉布、軟性橡膠等來作為擦漆的用具。沾上漆之后直接擦拭于物件上,可以直線往返或繞圓方式均勻地擦拭漆面。唯一要注意的是不可有多余的漆殘留于漆面上,擦拭過的地方以平整無痕跡的要求為標準。一次完成后則需陰干。可施作數(shù)次,直到想要呈現(xiàn)的效果為止。
擦是一種薄涂漆面的工藝。雖然很薄的一層,不過如果未經(jīng)稀釋直接使用生漆來施作的話,除非原本是黑色,否則會有反黑的效應發(fā)生。故若是彩色的漆面,為了保持原來的色彩,除了使用透明生漆外,必須事先稀釋生漆方可。
擦漆,簡單地說就是將漆擦拭在漆面上。傳統(tǒng)之法是采用棉布蘸漆擦拭漆面,不過只能稀釋薄涂,漆濃則易蘸棉毛于漆面上,很難有所成?,F(xiàn)代科技有無塵布可替代,實為擦漆之利器,非常適合擦拭,且沒有掉毛的現(xiàn)象。使用無塵布包成團或折角、布板隨意,只要拿在手上施作時平穩(wěn)即可。蘸上漆后將漆擦拭于漆面上。擦拭時是有講究的,不是把漆涂布或是糊上去就可以(布蘸漆后將漆略為分布后即開始使用擦揉的方式,緩緩地繞圈揉漆在漆面上。這道工序步驟的目的是將漆充分地揉進每一個漆面的毛細孔里,讓漆面因細密地擦揉使毛細孔充分地填滿,讓漆面更顯細致)。均勻地揉散分布每個角落,注意下邊邊角得擦拭到位。完成上述步驟等待5分鐘后,接下來就是拭的步驟,拭就是揩青的意思。把整個漆面由頭到尾一次直線輕輕地將漆痕擦拭平整,來來回回輕輕地擦拭平順至無痕跡為止,有痕跡的現(xiàn)象大多是漆殘留漆面過多,此時翻轉(zhuǎn)到干凈的布面或是更換新布重新擦拭,直到平順無痕為止。完成上述揩青步驟等待10分鐘后接著就是定色。整個過程總結(jié)為擦漆、揩青、定色三步。
定色,這是大漆里的專門技法名詞,指的是經(jīng)此工序技法施作后漆面的顏色、漆膜的強制固化,使得對漆面的要求在施作者的掌控下平穩(wěn)地待干燥。
施作要領(lǐng)是用一個噴壺,將水霧噴于剛揩青的漆面上,直到水霧全面沾滿,完成后等待一到兩分鐘,取一新無塵布或柔細面紙輕輕直線擦拭漆面,直到漆面水跡全數(shù)擦凈為止。經(jīng)此步驟能讓漆面快速結(jié)膜固化,且有加速干燥的功效。注意要點是水跡一點都不能殘留,否則將會在漆面留下水漬的痕跡。
擦漆三步是一連貫步驟,只要確實掌握各步驟停頓的時間差就能輕松地完成。只是選用此工藝技法并非一次就算完成。三部曲的施作有一定的規(guī)范次數(shù),也代表著漆面精致的要求成果。大致上區(qū)分為:施作三次(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時的漆面只是初級的光滑平順而已;施作五次(這是初級漆面),此時的漆面是平順光滑亮麗;施作八次(這是高級漆面),完成后的漆面將呈現(xiàn)平順光滑、亮麗細致,是一件賞心悅目的精品漆器。施作十二次(這是精品中的精品),完成后的漆面不只是亮麗、光滑、平整三大特點,更有強烈的透光視覺效果,完全呈現(xiàn)大漆的深邃感、高雅氣質(zhì),將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漆器。
總之,除非是需求強烈的透明度,否則施作時還是以原漆濃度添加3%—5%的橄欖油攪拌均勻后直接擦漆為佳。初學者剛開始也許難適應,可先添加10%的橄欖油稀釋后再進行亦可,若是要求透明效果,則建議改用生透漆來施作,如此透明的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