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月琴
作品分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詩歌。詩人樸實的語言和趣味的想象,賦予原本寧靜甚至有些蕭瑟的秋天一絲輕盈和飄逸的美感。在詩人筆下,落葉、風箏、云、湖等都變得靈動起來。詩歌中多次使用動詞“到”“走”,將秋天落葉紛飛、云朵飄飄的景象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整首詩歌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對仗工整、韻律感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幼兒分析
幼兒對大自然有著敏銳而豐富的感受,他們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自然景物的變化和美,也樂于通過各種形式體驗、感受、欣賞自然之美。這首詩歌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緊密,能夠豐富幼兒對秋天的審美經驗,增進幼兒對生活、自然中美的覺察和體驗,愉悅身心,激起共鳴。
設計思考
1.為了避免幼兒在朗誦詩歌時將后半句的“走進”與“走到”混淆,我們對詩歌進行了簡單的修改,將每句的“到”改成“在”。
2.遵循幼兒先感知、再理解、后想象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幼兒在傾聽、回憶、熟悉并朗誦詩歌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的內容美和意境美,樂于參與詩歌朗誦。
2.能通過觀察圖片,感受詩歌中展現(xiàn)的秋日美景。
3.在欣賞與理解詩歌的過程中萌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喜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詩歌掛圖,音樂《風居住的街道》。
經驗準備:有欣賞詩歌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萌發(fā)活動興趣
師:現(xiàn)在是秋天,你們喜歡秋天嗎?到了秋天,我們身邊會有哪些變化?
教師出示詩歌掛圖。
師:今天我?guī)硪环锾斓漠嬀?,看,這幅畫卷上展示的是什么季節(jié)?都有哪些景色?
【說明】教師將掛圖用卷軸緩緩打開,讓圖畫從上到下出現(xiàn)在幼兒面前,使幼兒先從圖畫中感受秋天的詩意和美好,調動幼兒對秋天的經驗,激發(fā)活動興趣。
二、欣賞詩歌,感知詩歌內容
1.傾聽詩歌,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師:這幅畫卷描述了一首關于秋天的詩歌,請你們聽一聽。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聽完這首詩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喜歡詩歌里哪些美麗的景色?
【說明】教師在朗誦詩歌的時候,可結合表情、肢體動作表現(xiàn)詩歌內容,從而增進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2.深入提問,進一步感受詩歌內容。
教師再次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這首詩歌的名字是什么?你們知道什么是“走走”嗎?
師:這首詩歌說了些什么?怎么說的?
師:詩歌里用了哪些好聽的詞語來說秋天呢?請小朋友們再聽一遍,試著用詩歌里的語言說一說。
教師播放配樂,朗誦詩歌。
師小結:這首詩歌的名字叫《秋天,到處走走》。里面說到了落葉、風箏、云和湖水,描寫的是秋天的美麗景色。
【說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詩歌,鼓勵他們嘗試用詩歌里的語言表達聽到的內容。過程中,教師可靈活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他們多次傾聽詩歌,加深幼兒對詩歌的印象,為后面朗誦詩歌做鋪墊。
三、理解詩歌內容,感受秋天優(yōu)美的意境
1.再次傾聽詩歌,重點感知詩歌中的詞語。
師:詩歌里用了哪些好聽的詞語來說秋天?請大家再聽一遍。
師:為什么說落葉、風箏、云在到處走走呢?
師小結:秋天來了,涼爽的風會將落葉和云朵吹得飄來飄去,風箏也會在天上飛起來,就像小朋友們在走路。
2.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詩句含義。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落葉嗎?“落葉走進風里頭”是什么意思?
師:風箏怎么會在天上走呢?為什么說“一走走進云里頭”?
師:為什么說云在山上走呢?“一走走進湖里頭”是什么意思?
【說明】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思考詩歌的含義,感受詩人對秋天各個景色的生動描繪,讓幼兒在先感知、再理解、后想象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意境。
四、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情感
1.跟念詩歌。
師:老師邀請小朋友一起朗誦詩歌《秋天,到處走走》。
教師領誦,幼兒跟念詩歌。
2.變化語速語調,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第一次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更能表達這首詩歌的美呢?讀這首詩的時候你們覺得應該念得快一些還是慢一些?為什么?
師:在這首詩歌中,聲音在哪些地方要念得高一些,哪些地方要低一些呢?
【說明】引導幼兒再次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重點表現(xiàn)出“風箏”和“云”的高。
3.加入動作,朗誦并表演詩歌。
師:我們可以加上動作來念這首詩歌,可以加哪些動作呢?
教師播放配樂,邊逐句讀詩歌、邊引導幼兒為詩歌創(chuàng)編動作。
師:現(xiàn)在我們加入動作來表演這首詩歌吧!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到秋天里走走吧!
【說明】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朗誦情況引導他們變化語速和語調,加入動作,嘗試用舒緩、輕柔的聲音朗誦詩歌。教師可視幼兒掌握情況逐步退出,讓幼兒能逐步獨立朗誦。
附:詩歌《秋天,到處走走 》
落葉在地上走走,一走走進風里頭。
風箏在天上走走,一走走進云里頭。
云在山上走走,一走走進湖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