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詩如茶”蠹測

      2022-05-30 10:48:04周朝暉
      書城 2022年10期
      關鍵詞:茶事宋詩唐詩

      周朝暉

      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達到的兩座高峰,這是文學史的常識。但唐詩和宋詩相比如何呢?元明清以來,似乎“崇唐貶宋”,認為宋詩的美學價值遠遠無法和唐詩相提并論的議論占了主流。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都已經(jīng)被唐詩寫完了?!毖韵轮猓姼枇艚o宋人揮灑的余地已經(jīng)很有限了。倒是錢鍾書持論較為中肯,他推崇唐詩,也肯定宋詩的獨特價值,如《談藝錄》中就有這樣的見解:“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痹凇端卧娺x注》中,錢先生更為宋詩說了不少好話,大約這也是至今只要論及宋詩,就或多或少要提起錢鍾書的一大因素吧。

      研究中國文學的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評論唐詩與宋詩的不同特點時,寫道:

      唐詩如酒,宋詩如茶。正如唯有酒客才知道酒中天地,唐詩要謳歌的是特殊詩人才能錘煉出來的特殊情感,還要有使那種情感能夠興奮的題材。唐詩至少以此為理想。宋詩則不然,是把任何人都能夠擁有情感、能夠經(jīng)歷的題材創(chuàng)作成為詩。宋詩沒有唐詩的興奮,或者有意避開了那種興奮。可是沉靜、熟視、內(nèi)在的美存在于宋詩之中。(吉川幸次郎《宋詩隨筆》,轉(zhuǎn)引自張哲俊《吉川幸次郎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

      “唐酒宋茶”這個比喻很有趣,形象而又直觀地道出了某種本質(zhì)的差異,令人耳目一新。吉川對宋詩美學的總體概括,所持論的依據(jù)是:“唐代氣勢恢宏,盛世偉業(yè),故唐人有著一種自信與豪氣。而宋朝哲學發(fā)展極大,又面臨著來自西北和東北邊陲少數(shù)民族的威脅,憂患揮之不去,故宋人重思索,宋文化又帶精致內(nèi)斂之特點,這也就造成了唐宋詩的風味的不同。唐詩如同醇厚、濃烈之美酒,宋詩則如清新悠遠之香茗?!币虼?,宋詩有著不遜色于唐詩的獨特美。

      茗邊漫興,以茶說詩,從宋人茶盞中管窺蠹測宋詩風味,或許可以找到另一種進入宋詩的方式吧。

      吉川幸次郎認為敘事性是宋詩最重要的美學特征之一。具體來說就是“以文為詩”與敘事性有機結(jié)合,將日常生活作為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強化詩歌的敘事性。

      敘事詩并非始于宋代,六朝樂府、唐詩都有非常出色的敘事詩,如《木蘭辭》,如《琵琶行》《長恨歌》等。只是宋代的敘事詩數(shù)量更多,也更為普遍,這是詩歌發(fā)展到宋代的一大變化。以茶為例,茶事“興于唐,而盛于宋”,由于以飲茶為中心的茶事活動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茶成為詩歌的一個重要題材,以茶事為素材的敘事詩無論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達到一個高度,比如范仲淹的這首《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fā)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吁嗟天產(chǎn)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冥。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jīng)。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

      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這首詩是范仲淹讀了章岷抒寫建安斗茶盛況的詩作后,所作的和詩,章岷的原詩沒有流傳下來,但從范仲淹的和詩也可一窺其貌。這首和詩通篇讀來,與其說是詩,更像一篇記敘性散文,“宋詩散文化”的特點在這首詩里體現(xiàn)得很充分。全詩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前一部分描繪“采茶”“制茶”和“斗茶”的情景,進而又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概述建茶擁有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歷史悠久,名冠天下;第二層描寫初春時節(jié)茶農(nóng)搶時間采摘嫩芽后精心焙制,以備納貢;第三層主要描繪貢茶產(chǎn)地的“斗茶”風氣—從精選茶具、用水,直到烹煮之后比茶味,比茶香,品評之后勝敗者的精神狀態(tài),整個過程用語華麗,形象凸顯,色彩鮮亮。后一部分由實入虛,由建安“斗茶”習俗引發(fā)無盡感慨,思接千古地與屈原、劉伶、盧全、陸羽、伯夷、叔齊等歷代名士的人生際遇建立關聯(lián),感嘆飲茶的賞心樂事,淋漓盡致渲染閩茶的神奇功效。

      這首詠茶詩歷來膾炙人口。當然將這首詩稱為敘事詩,多少與人們對敘事這一題材的既定印象有差異,最主要的是從全詩來看,并沒有可以稱得上故事情節(jié)的部分。不過,在吉川幸次郎看來,宋詩的敘事性不一定以講述故事情節(jié)為主,更多的敘事常常用以概述描摹某一事物。另外,宋詩的敘事性離不開理性的概括,理性與敘事性的關系在宋詩中更為重要。對此,吉川幸次郎說:“宋詩題材的積極動機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接觸到的日常事物作為詩歌題材。貼近生活的宋詩趣味就產(chǎn)生于此,還產(chǎn)生了以往所沒有的詩趣?!保ㄐ掖卫伞端卧姼耪f》,轉(zhuǎn)引自張哲俊《吉川幸次郎研究》)

      貼近日常生活也是宋詩的一大特征。

      吉川幸次郎在《宋詩概說》中說,宋人寫詩熱衷于表現(xiàn)日常生活,常常捕捉生活的細部,捕捉身邊的生活,這些過去從沒進入詩歌的素材進入了宋代詩人的視線中,并且成為書寫對象,這是宋詩貼近生活的特征,也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轉(zhuǎn)型。這個特征可以從宋人如何看待和賞玩日常飲茶看出一些端倪。

      宋詩人樂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樂趣與情趣,使得詩歌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但這并不是說,宋代以前的詩歌就沒有寫日常生活的。以茶詩為例,茶作為開門七件事的日常之一,入詩并非始于宋代,遠的不提,中唐的詩人白居易、皮日休等就極為細致地寫過日常飲茶的種種。只是,最為普遍集中地表現(xiàn)茶事這一題材、對日常茶事最細微的描寫,還要等到宋詩才開始出現(xiàn)。

      從宋初開始,茶事大量進入文學書寫領域,尤其成為詩歌的一大題材。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概括起來,不外兩點:其一是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重大變化;其二是茶在宋代全方位地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茶文化與文學所呈現(xiàn)的新氣象,按照吉川幸次郎的文學史觀來看,根源在于“宋代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與此前的中國生活環(huán)境形成了劃時代的界限,走進了我們的現(xiàn)代”(《宋詩概說》)。如果以今天的常識來回望宋人的社會生活,當然與所謂的“現(xiàn)代”還有著很大的距離。但相比宋之前的時代,宋人的生活無疑向近代邁出了很大的一步。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未來前景抱有期待,等等,這些社會現(xiàn)象的巨大變遷,使得原本屬于上層社會的生活享受一下子走進了平民階層,特別是平民文人。這種時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必然在文人的詩文歌詠里表現(xiàn)出來,這也就是吉川所說的“宋詩日常生活的趣味”。

      這種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趣味偏好,又恰好契合了當時如火如荼的茶事盛況。兩宋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登峰造極的時代。宋代的茶葉生產(chǎn),是在唐代興盛的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起來的,起點本來就很高,全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州郡產(chǎn)茶,幾乎遍及大江南北;大批制作精良的名優(yōu)茶種接連涌現(xiàn),出現(xiàn)了如“龍鳳團茶”“小龍團”“瑞雪翔龍”“萬壽龍芽”“新龍團勝雪”等名品;飲茶的方式,在日趨精進講究的同時也呈現(xiàn)多元化,除了延續(xù)唐代的煎茶、末茶之外,民間還出現(xiàn)了較為隨意便捷的散茶法;兩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一大批高水準的茶學專著,如《茶錄》(蔡襄)、《品茶要錄》(黃儒)、《東溪試茶錄》(宋子安)、《宣和北苑貢茶錄》(熊蕃)等,甚至連宋徽宗趙佶也是一個茶迷,撰有《大觀茶論》,將宋代的茶藝推到一個與書畫藝術等量齊觀的審美高度。與茶業(yè)發(fā)展生機勃勃景象相映成趣,宋代茶詩也同樣迎來一個鼎盛時期。

      宋初詩壇出現(xiàn)了不少擅長茶詩的名家,如與南唐時期的韓熙載齊名的徐鉉以及著名古文家王禹偁,不僅本人好茶,也極善于寫茶詩。徐鉉的《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洋洋灑灑,縱說橫論,從新茶萌發(fā)、采摘、碾葉、烹茶、品飲以及茶客、茶空間、茶的功效等全方位進行評述,堪稱宋初茶詩代表作,不過這類作品基本延續(xù)了唐五代茶詩的寫作范式。茶詩題材的寫作發(fā)生重大變化,似乎是到了慶歷年間(1041-1048)才出現(xiàn)的,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梅堯臣。宋初茶詩到梅堯臣手中,不但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且著眼于在極為瑣屑的日常中描寫茶事,在寫法上開始具備不同以往的特質(zhì)。

      梅堯臣是與歐陽修齊名的北宋前期倡導詩文革新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學史上的最大功績就是以大量創(chuàng)作開拓了宋詩的領域,為宋詩跳脫出唐詩的籠罩找到一條途徑,在二○○七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史新著》(章培恒、駱玉明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中,對他在拓寬宋詩創(chuàng)作領域的功績做了這樣的評價:“他的詩歌內(nèi)容非常廣泛,而且有意識地向各種自然現(xiàn)象,生活場景和人生閱歷開拓,有意識地尋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題材,或者在前人寫過的題材上翻新,開啟了宋詩好為新奇、力避陳熟的新風?!泵穲虺际群蔑嫴?,他的茶詩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對茶事的書寫幾乎就是他創(chuàng)作理論的實踐—他寫了摘茶的器具和蒸茶騰起的煙霧,“采從青竹籠,蒸自白云家”(《建溪新茗》);寫斗茶中茶沫持久咬盞的心得,“烹新斗硬要咬盞,不同飲酒爭畫蛇。從揉至碾用盡力,只取勝負相笑呀”(《次韻和再拜》);寫茶喝多了睡不著覺,數(shù)羊似的數(shù)月光下樹上烏鴉的啼叫聲,“夜枕不得寐,月樹聞啼鴉”(《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嘗何如耳因條而答之》);寫空腹喝茶肚子里“咕嚕?!钡捻懧暎霸娔c久饑不禁力,一啜入腹鳴咿哇”(《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等等。用這樣的筆觸寫茶是前人少見或不曾有的,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稱道梅堯臣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就列舉了他詩中寫的“聚餐后害霍亂,上茅房看見糞蛆,喝了茶肚子里打咕嚕之類”等看起來不像詩的“瑣碎”之事,其實這是梅堯臣在詩歌的日常性方面所作的嘗試。

      敘事性與日常性既互相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共同增加了宋詩的生活氣息。上引的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同樣體現(xiàn)了這一特質(zhì)。這首狀物敘述詩的高潮部分是斗茶的場面:“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這一場面的描寫用的是寫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細致入微—碾茶的時候,銅制的茶研四周綠色的茶末飛揚;烹煮后點茶,茶湯在紫玉杯盞里浮泛著翠綠色的微波。茶香比得上美酒,茶味比得上幽谷的芝蘭。還附帶一筆寫觀眾和參賽者的情狀:“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逼渲小笆恳暥种浮币痪?,典出《禮記·大學》中“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一語,眾目睽睽之下的比賽,令競技者緊張到極點。勝者飄飄欲仙,敗者形同敗軍之將,無地自容的窘態(tài)同樣一覽無余。這首詩,散發(fā)著茶香和競技的煙火氣,那也是撲面而來的濃濃生活氣息。更不必說,斗茶的題材在這首詩之前,還是沒人涉足的領域,就是在白居易的詩歌里,如此細膩刻畫一種日常生活的,也很罕見。

      在詩中表現(xiàn)哲理性與政治性,是宋詩的又一顯著特點。

      宋詩多說理,這是宋詩歷來受到詬病的一大原因。文學藝術的表達應以形象思維見長,抽象的說教和說理不是文學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以議論為詩,以理為詩,會沖淡詩歌韻味的和諧,破壞詩歌形象性。然而,宋代的宗教思想和哲學極為發(fā)達,宋人對于宇宙人生有自己一套哲學觀念和理論,這就導致他們自然而然會借助詩歌來表達世界觀和人生觀。但大多數(shù)宋詩,因為貼近了現(xiàn)實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抽象性,也減少了破壞詩歌形象性的程度。同時由于有了成熟的哲學新思想的支撐,宋詩有了深刻機智的、更富于學問思辨的色彩,折返歸來成就了宋詩的深刻性,是唐詩中所沒有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吉川幸次郎例舉了陸游的《啜茶示兒輩》一詩:

      圍坐團欒且勿嘩,飯余共舉此甌茶。

      粗知道義死無憾,已迫耄期生有涯。

      小圃花光還滿眼,高城漏鼓不停撾。

      閑人一笑真當勉,小榼何妨問酒家。

      這首詩頗有趣味。垂暮之年的陸放翁以飯后家族茶會的形式,以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為經(jīng)驗教訓對兒女進行家教,家國情懷的微言大義出現(xiàn)在茶余飯后的家族談話中,其間散逸著濃厚的儒家氣息。首聯(lián)敘寫茶會時間、地點、氣氛,用語“團欒”“勿嘩”“共舉”表明場面莊重而和諧。頷聯(lián)重在講述自己今生遵照孔夫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圣訓,努力踐行儒家的道義準則,如今年屆耄耋,死而無憾。頸聯(lián)訓示后輩珍惜自己的青春歲月,奮發(fā)進取,莫讓年華付水流。尾聯(lián)訓示后輩對待生活學習要永遠保持謙遜的姿態(tài),此處說理,運用比喻修辭,形象生動,讓晚輩易于接受。由此可見,宋詩的理性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形象性,一種詩藝審美情趣。

      另外,對政治的批判也形成了宋詩的理趣。以詩歌表現(xiàn)社會政治生活是儒家的詩歌傳統(tǒng),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遠的不說,唐詩中就不乏具有強烈批判現(xiàn)實意義的詩篇,如《石壕吏》《兵車行》《賣炭翁》等。這一傳統(tǒng)在理學盛行的宋代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這是因為,在宋初奠定的重文抑武的框架下,由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文人成為國家官僚階層的主要成員,士大夫的主體性意識和參政議政意愿空前高漲。他們以國家棟梁自居,意氣風發(fā)地參與國事、議論政治,這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風貌,也是理學在宋代繁榮的時代背景。從歐陽修、王安石到蘇軾,他們不但熱衷于在詩文中講道論學,也有很多衛(wèi)道的議論??梢哉f,比起前代,宋代詩人在政治上、思想上有更強烈的使命感,也更重視詩歌的政治教化功能。這種時代思想文化影響所及,自然也會在表現(xiàn)國家大事和社會生活的詩歌中投下濃重的影子,也會在對日常生活瑣事的觀察中留下痕跡。宋代茶詩中也有不少將茶事與為政之道、與官風民風聯(lián)系的諷喻和批判,充滿了強烈的政治意味。在這個話題中,我想舉蘇軾的《荔枝嘆》為例。

      這首詩作于紹圣二年(1095),當時他貶謫廣東惠州。惠州盛產(chǎn)荔枝,蘇軾寫的這首荔枝詩,結(jié)合朝政身世,抒發(fā)自己對政治風氣和社會風氣的感慨。這首詩很長,在詩中,蘇軾寫了惠州荔枝的美味,轉(zhuǎn)而想起禍國殃民的“紅塵妃子笑”典故,于是狠狠鞭笞了古代進貢荔枝的做法,然后劍指當朝的貢茶制度,把丁謂、蔡襄這兩個宋初督造貢茶取悅皇上的官僚前輩都拎出來筆伐一頓: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

      蘇軾指出,為邀君王寵幸,不計手段,一味爭寵,這是宮中粉黛的“愛君”;但作為一個賢明忠實的臣下“愛君”,應該是以忠君恤民為念,正直磊落,剛正無私。將蔡襄不惜民力精制貢茶取悅皇帝之舉與宮女邀寵相提并論,政治批判意義夠濃的。惠州荔枝與建安團茶,都是地方名物,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政者失德,不僅敗壞官風,也將禍及國家。這些可以寫成雜文、散文的內(nèi)容,蘇軾同時也將它寫進了詩歌。只是,詩歌講究含蓄,因此在詩中,蘇軾沒有直接去抨擊某種體制弊端,而是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比如,在日常茶事中也隱含著執(zhí)政者與國家安危的關系,富于諷喻性和哲理性,而不會給人說教之感,也說明了宋詩在題材上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文學無不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對宋詩政治化現(xiàn)象的成因,吉川幸次郎將其歸結(jié)為宋代開始蔚為繁榮的理學在文學上的反映,是頗有見地的。

      二○二二年八月十八日

      修訂于廈門海滄馬鑾灣畔

      猜你喜歡
      茶事宋詩唐詩
      宋詩五首(書法)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茶事春秋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記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嶗山茶事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2
      唐詩賞讀
      泽库县| 会宁县| 开原市| 凌海市| 锦州市| 田东县| 玉林市| 南华县| 嘉禾县| 汝城县| 陇南市| 石台县| 潼南县| 扎兰屯市| 吉木乃县| 垫江县| 黑山县| 钟山县| 通海县| 方山县| 巴青县| 清流县| 新宁县| 望江县| 年辖:市辖区| 宜城市| 绵竹市| 延安市| 蒙阴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阜新市| 登封市| 五大连池市| 伊春市| 浪卡子县| 明光市| 改则县| 库伦旗| 洱源县| 涿鹿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