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從會
一世讀書抵封侯。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沒有這種幸福感受的人是絕對不會這種感嘆的。而讀書這種幸福,又是那么唾手可得,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去,只要你愿意靜下心來。既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半倚半靠,更能夠閑臥眠床。無論哪一種姿勢讀書,幸福不遜色。你奉她做圣上明君也好,你當(dāng)她是懷中愛侶也罷。她可以是暗夜明燈,也可以是杯中清茶;她能夠是佐酒佳肴,也能做果腹粗糧;她既是名師,也是摯友;她招之即來,揮之猶在。這幸福,除了讀書,還有誰能給予呢?所以說,一世讀書抵封侯,這話一點兒不假。
讀書之樂,人各不同。古人曾有“雪夜閉門讀禁書”之樂,大約那種緊張與刺激會帶來別樣的滋味吧。對于我這樣的農(nóng)家貧婦人,冬季農(nóng)閑時候,享受的則是擁被閑讀之樂。屋外天寒地凍,屋內(nèi)爐火微微,而在這一份微薄的暖里,不用起床,柔軟的棉被驅(qū)走了所有寒氣。人窩在被窩里,即使室溫不是很高,也伸手不寒。倚床閑讀,精彩處面若桃花。讀到好句子,忍不住重讀,意猶未盡時,不自覺讀出聲來,真正唇齒留香。那獨享的妙處,用美酒也不換。
我喜歡讀書自少年始,卻一直沒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xí)慣。幼時家貧,記憶里,家中的土炕占據(jù)了屋中很大的位置,而能夠稱作家具的,只是幾個用石灰抹成的高低不一的柜子,放糧食用。冬天,那小小的泥火爐無法御寒,一家人總是早早地上炕,蓋著被子取暖。父親愛讀書,我這擁被閑讀之樂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養(yǎng)成的。
我不想說自己多么清高,不想說自己在貧寒日子里堅守夢想。認真說來,不是我在堅守,而是多年來我靠著文字取暖。就像當(dāng)年父親說“都說我為你姥爺養(yǎng)老送終不容易,其實是姥爺養(yǎng)活了咱全家”一樣。文字,對我有救贖的恩德,使我在瑣碎的日子里靈魂不沉淪,在無助的日子里內(nèi)心不絕望。后來在網(wǎng)上,我時常讀到一些什么“世界在懲罰不讀書的人”一類的文章,臉上總是泛起一絲苦笑 這種高姿態(tài)的訓(xùn)話大概只有天之驕子才可以寫得出。不是所有付出都會得到美好回報,人生有時候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無能為力。
而我今天的閱讀,則又是另一種滋味了。白天,在嘈雜臟亂的車間里見縫插針讀雜志,然后大口喝茶,劉姥姥一般牛嚼牡丹。晚上回到家,斜倚床畔讀經(jīng)典名著,春寒猶在,小口啜飲滾燙的姜絲紅糖茶,暖暖的,一個人的歡喜也夠把一室寒意驅(qū)散。天長日久,書香浸染,骨子里自有一份高貴,無須錦帽貂裘。想來,文字與文字里浸透的美德,對人性的拙劣有無可估量的救贖力量,正所謂“抱道不曲,擁書自雄”。
有一日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近年來竟是益發(fā)驕縱自己。早些時候,因為手頭拮據(jù)與買書渠道的不方便,將盜版書挑挑揀揀也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一絲占了便宜的感覺。后來荷包漸漸豐盈,再讀盜版書,看著那層出不窮的錯別字,便如同一鍋好湯里看到漂浮的蒼蠅一般讓人作嘔與難受了。我不僅再也不肯去地攤挑挑揀揀,那書架上不少曾經(jīng)奉為上賓的貴客,而今也全部打入冷宮。不僅如此,我還時常有把它們打包打發(fā)走的沖動,卻因心底的幾分不舍遲遲不肯付諸行動。畢竟,那是我貧寒日子里不離不棄的溫暖與依靠,所謂糟糠之妻不下堂。
如今去書店,腰包鼓了,可以盡情奢侈。而網(wǎng)購,更能隨心所欲。再后來,如果有平裝與精裝的選擇,竟一定要買精裝版來讀,全然不是從前的小家子氣??梢娺@人啊,竟是這樣容易驕縱。而閱讀之驕,似乎是值得被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