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你一定聽說過,而“愚公移沙”可就稀奇了。這移沙的“愚公”可不是一個人,而是6個人。他們要移的沙叫作“八步沙”,是位于騰格里沙漠南邊、古浪縣東北部的一片內陸沙漠。
在40多年前,“八步沙”時常作惡,它的風沙線每年快速向南推移,周圍的農(nóng)田、道路常常被黃沙掩埋,當?shù)厝说纳姝h(huán)境非常惡劣(liF)。
1981年春天,甘肅古浪縣土門鎮(zhèn)6位60歲左右的村民站了出來,發(fā)誓(shK)要把綠色家園從沙漠的手里奪(duY)回來!這6位老人被當?shù)厝擞H切地叫作“六老漢”(石滿、賀發(fā)林、郭朝明、羅元奎、程海、張潤源),他們是八步沙的第一代治沙人。在那會兒,去沙漠別說坐車,甚至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六老漢”靠人背驢馱的方式,帶著樹苗、草種和工具進入沙漠——干饃(mY)饃和酸(suQn)菜就是飯菜;壘(lDi)幾塊石頭再架口鍋就是廚房;在沙地里挖一個深坑,坑邊支上幾根木棍,再蓋一些茅(mWo)草,就是家。
人來了,苗到了,可這樹怎么才能種活?幾場風沙過后,活下來的樹苗連三成都不到——沙漠里能隨便把樹種活,那就不叫沙漠了?!傲蠞h”沒有氣餒(nDi),他們發(fā)現(xiàn)種植在草墩(dOn)子旁邊的樹的成活率比較高,于是總結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方式。就這樣,通過一年又一年的苦干,“八步沙”一點點變綠了,“六老漢”的頭發(fā)也都白了。
后來,“六老漢”中的4位老人相繼去世,另外兩位老人也干不動了,于是,“六老漢”的兒孫們接過重任,成為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
經(jīng)過三代人多年的治理,如今的“八步沙”煥(huSn)然一新,風沙線整體后退了15千米。一個南北長10多千米、東西寬8千米的綠色林場保護著周邊近10萬畝(mL)農(nóng)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