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談?wù)勛x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一些空話,脫不出老生常談的窠臼;講一點實例,又往往使人感到“書呆子氣”太重,不大愛看。這確實是個難題。如今且將零碎的斷想,粗記于此,聊為一夕之漫話。
讀書的“讀”字,怎么講?常說“閱讀”,“閱”與“讀”有無異同?先思索一番,也不無益處?!伴啞迸c“讀”,合言泛言無別,分言析言則有異。比如,就拿“文件”來說吧,上司看下級報上來的文件,很少聽說那是“讀文件”,好像是應(yīng)該說“審閱”、“批閱”,這個“閱”就不能用“讀”去替換。學生在學校里,是“讀書”,而絕不能說成是“閱書”。“閱”就是俗語的“看”,看書、看報、看小說……往往含有隨意瀏覽、消閑解悶的意味在內(nèi)?!白x”就不同了,它表示的是正式、認真、細致、深入的一種“看”,這里面是帶有很多的思索、學習、體會、領(lǐng)悟等成分在內(nèi)的。繁體“讀”字的構(gòu)成,右邊是個“賣”(不同于“買賣”的“賣”字)。比如,“瀆”字右邊也有這個“賣”,就含有一而再、再而三,重復(fù)的意思。“讀”字有同樣的“成分”,所以“讀書”有不止一次、反復(fù)研習之意。
“好書不厭百回讀”,如若你非要硬改為“好書不厭百回閱”,就有點兒不對味兒了。我用這個方式,來講講讀書的“讀”字的“神情意味”。認真地說,書讀一遍,是斷乎不行的。一般人往往以為需讀好幾遍的書是由于它太難懂、艱深、晦澀,其實呢,難字僻義,查明便解,不一定等于深沉精妙。有些極“易懂”的通俗文學,卻需要五遍、十遍地去欣賞、去玩索、去尋味。這可能是因為,讀一遍時常常是注意力只集中于一點或一面,而好書卻常常是具有多點、多面、多層次、多方位的。所以,只看一遍的人,自以為“讀過”了,實則只能說是“看了一回”。這樣的“讀”,收獲不大,損失(自己丟棄不顧)得太多。
因此,如要問我讀書有何妙訣,我將答曰:訓練自己,讀時多在頭腦里增添“插電門兒”,靠它們來接“合型號”、“合規(guī)格”的插銷——讀書讀多了,你會發(fā)覺越來越多的“插電門兒”接通了電流,“機器”運轉(zhuǎn)了,光熱發(fā)生了,原來不懂的、未曾想到的,都“通”了。這時,也只有這時,你才會享受到讀書之樂。不然的話,樂自無從生,苦還會來占據(jù)它的地位。
(摘編自大眾文藝出版社《中國文化名人談讀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