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宸宇
米水比例問題實驗探究
【實驗?zāi)康摹?/p>
1.研究米水比例對成飯的影響;
2.研究飯碗加蓋對成飯的影響;
3.研究加熱水對成飯的影響;
4.研究蒸制時間不同對成飯的影響;
5.研究碗的不同材質(zhì)對成飯的影響;
6.研究碗的口徑對成飯的影響;
7.研究米飯總量不同對成飯的影響。
【實驗儀器與設(shè)備】
實驗一:小瓷碗x5,200ml量杯x1,廚房電子秤(量程3kg)x1,蒸箱x1。
實驗二:木碗x1,304不銹鋼碗x1,玻璃碗x1,小瓷碗x3,大瓷碗x1,200ml的量杯x1,廚房電子秤(量程3kg)x1,蒸箱x1。
【實驗原理】
一、變量研究,能夠影響成飯質(zhì)量參數(shù)的變量:
1.米水比例:米和水的比例(加水的量)會對米飯的含水率、軟硬度等均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蒸制時間:蒸制時間會與米水比例的量互相作用,決定米飯的糊化度和軟硬度。
碗的材質(zhì):不同材質(zhì)的碗擁有不同的導熱速率和比熱容,對米飯成品有不同的影響。
是否加蓋:研究在蒸箱中蒸制時,對米飯進行密封加蓋的影響。
水的溫度:研究在淘米結(jié)束后,加入不同溫度的水的影響。
二、實驗方法:采用控制變量法即可得到相應(yīng)的實驗結(jié)果。
通過變換單一參數(shù),控制其他參數(shù)不變,即可得出該單一變量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情況。其中蒸制前大米凈重量稱重為g1,蒸制后米飯凈重量稱重為g2:
米飯含水率=(蒸制后米飯凈重量g2-蒸制前米飯凈重量g1)/g2*100%。
OC仔小貼士:問題的提出:從一個廣泛流傳或貼近自身生活的事件中尋找值得研究的問題。要注重提出的問題的可探究性和應(yīng)用價值。
五一勞動節(jié)到了,OC仔接到了一項假期作業(yè):為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想起媽媽上次說想念木桶蒸飯,他打算先用蒸箱蒸上米飯。“?!保艉妹罪埖奶崾疽魝鱽?,咦,好像沒熟?他舀一小勺嘗一口,果然,蒸出了夾生飯。
為什么會這樣?OC仔決定加入更多的清水,蒸更長的時間?!岸!保诙螄L試的結(jié)果新鮮出爐,他看著一大碗粥欲哭無淚:為什么會這樣?那到底要加多少水,才能做出一碗可口的米飯呢?
三、實驗分組
實驗一:蒸箱參數(shù)—蒸煮模式(100°C),預熱時間7分鐘,加熱時間30分鐘。
實驗二:蒸箱參數(shù)—蒸煮模式(100°C),預熱時間7分鐘,加熱時間45分鐘。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一:
1.準備瓷碗、量杯、電子秤,按照實驗分組往瓷碗中加入米和水。
2.放入空心蒸盤,置于蒸箱從上往下數(shù)第二層,按照實驗分組設(shè)置蒸箱參數(shù)。
3.出蒸箱后,觀察每碗米飯的膨脹程度,稱重,計算每碗米飯的含水率與重量變化。
OC仔小貼士:編號和記錄:良好的實驗必須對過程進行嚴格記錄,以便獲得結(jié)果后可完成分析與重復,所以實驗前必須做好編號和記錄工作。
實驗二:
1.準備好不同的碗,并按照實驗分組往其中加入米和水。
2.放入空心蒸盤,置于蒸箱從上往下數(shù)第二層,按照實驗分組設(shè)置蒸箱參數(shù)。
3.出蒸箱后,觀察每碗米飯的膨脹程度,稱重,計算每碗米飯的含水率與重量變化。
OC仔小貼士:循序漸進:從一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中分析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設(shè)計新的實驗去探究,可進一步取得具有實用意義的新結(jié)果。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結(jié)果分析】
實驗一:
1.通過1,2,3號碗對照可得知:米水比例與米飯最終含水率呈正比。
2.通過1,2,3號碗對照可得知:同樣的時間下,加水更多的米飯糊化度更高,熟得更快,米飯也更軟(反則反之)。
3.五碗飯中均有底部積水,水分未完全被米飯吸收,說明30分鐘不足以將100克米飯完全蒸熟。
4.米飯加蓋可以防止外部水汽進入,使成飯更均勻可控,但米飯口感無明顯偏差。
5.米飯用冷水還是熱水(90°C),對成飯口感無影響。
OC仔小貼士:抽取實驗變量:每一次實驗中,影響結(jié)果的因素都不會只有一個,因此抽取一組互相獨立的變量,來探究某一個因素的改變,是保證實驗順利開展的必要方法。
實驗二:與上一組實驗對照分析,可以得出結(jié)論:成飯的品質(zhì)由米水比例和高溫蒸制時間長短共同決定。
1.通過實驗二的6號碗和實驗一的1號碗對照可知,蒸制時間對米飯的口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兩碗米飯擁有極其相近的含水率和軟硬度,但蒸制45分鐘的米飯擁有更高的成熟度,底部也沒有還未吸收的積水。
2.碗的材質(zhì)會影響成飯的口感與含水率。木碗和不銹鋼碗的含水率在63%左右,而玻璃碗、瓷碗的米飯含水率都保持在57%左右,說明木碗和不銹鋼碗煮出來的米飯更軟爛。這也許是材料導熱性能不同導致的。
3.通過編號5和7的對照,可以得知碗的口徑大?。ㄍ雰?nèi)水的高低),對米飯的夾生感、黏性、口感等均無明顯影響。
4.通過編號4和5的對照,可以得知保持米水比例相同時,米水總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對成飯的含水率、口感、糊化度并無影響。
【問題討論】
通過實驗,引發(fā)兩點思考:
1.人們蒸飯時常用“比米高出一個指頭即可”來決定加水量,但這是不嚴謹?shù)摹Q芯勘砻?,在米水比例和重量相同的情況下,直徑/開口大小不同的碗,水的高度是不同的,自然也不一定是一個指頭的高度。
2.木碗和不銹鋼碗的米飯含水率在63%左右。而玻璃碗、瓷碗的米飯含水率都保持在57%左右,碗的材質(zhì)不同造成含水率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有待進一步探索。
【備注】
實驗中使用的粳米為:
1.東北大米-長粒香米
2.東北大米-珍珠米
參考文獻:
搜狐.蒸出好吃的米飯很難?看火星人如何顯示“蒸功夫”!
[EB/OL].(2020-01-07).https://www.sohu.com/a/365319804_293701.
(點評:李曉航)EEA12D60-236D-4932-B72A-07FE45F2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