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經典音樂具有民族性、歷史性與多樣性,是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產物,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民族記憶、歷史風貌,對高校學生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使其受到激勵與鼓舞,帶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文章從“紅色經典音樂”的內涵入手,分析了紅色經典音樂在高校美育課堂的應用現(xiàn)狀和實踐價值,提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以期借助紅色經典音樂,進一步提升美育教學成效,為教學工作提供豐富指導,引導高校學生保持正確觀念、提升審美情趣,實現(xiàn)精神健全發(fā)展。
關鍵詞:紅色經典音樂;高校教育;美育課程;教學實踐
引言
高校美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將紅色經典音樂引入美育課程,是當前美育的重要任務。紅色經典音樂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民族記憶、歷史風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使其受到激勵與鼓舞,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和審美塑造能夠起到重要影響作用。因此,美育教師要高度重視紅色經典音樂的運用,充分發(fā)揮紅色音樂的指向作用,深挖紅色音樂的思想內涵、育人價值。教師要明確紅色經典音樂的運用現(xiàn)狀,通過“融合美育教材”“加強教學融合”“參與教育基地”“組織紅色活動”“開發(fā)在線課程”“落實多元教學”,持續(xù)加強學生的歷史文化認知與審美素養(yǎng)。
一、紅色經典音樂在高校美育課程體系中的實踐價值分析
(一)豐富美育課程教育內容
美育具有針對性與目的性,教師需要細致篩選教育內容,合理開展審美教育。從本質而言,美育課程是高校落實育人任務的重要途徑,紅色經典音樂不僅可進行思想教育,由于其包含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除了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文化與紅色精神內涵,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紅色革命音樂在創(chuàng)作與傳承時,融合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精神,旋律優(yōu)美,內涵深厚,既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還能帶領學生感受音樂魅力,在教育中升華學生的情感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傳承傳統(tǒng)文化,得到充分的全面發(fā)展。
(二)發(fā)揮紅色文化育人價值
紅色經典音樂是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歷史時期的縮影與產物。傳承紅色堅毅文化、深挖紅色堅韌內涵、弘揚紅色賡續(xù)思想,高校是重要陣地。高校要形成先進思想、樹立正確目標,要借助多種方式,促進大學生保持科學觀念、養(yǎng)成良好素養(yǎng)。而美育課程作為“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升華學生情感認知、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在音樂素質相關課程中,借助紅色經典音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紅色音樂蘊含的偉大思想與正面力量。
二、紅色經典音樂在高校美育課程體系中的實踐策略
(一)納入高校美育教材
美育課程需要圍繞教材講解,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結合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落實教育工作?,F(xiàn)階段,教育部提倡將革命精神與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程教材中,以此發(fā)揮其育人功能,落實高效、長遠、系統(tǒng)化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這一舉措充分體現(xiàn)出我國對紅色文化及革命教育的重視程度,對推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對此,高校在制定美育課程教材時,要結合相關標準,編創(chuàng)具有藝術審美性、革命教育性的教材內容,為后續(xù)教學、高效融合紅色文化奠定基礎。其中,高校美育課程主要以音樂賞析為主,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遵循實時性、時勢性以及地方特點,除了選取經典的紅色歌曲,還要融入紅色歌劇、戲曲、舞蹈等其他體裁,在各方面滲透紅色教育,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可能,借助多元化的紅色教育增強學生對美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例如選擇經典歌劇《江姐》、革命京劇《紅燈記》、芭蕾舞劇《白毛女》。
(二)加強美育學科融合
在融合美育課程的各門學科時,應立足內外兩方面開展:一是加強內部融合,即融合各門藝術學科,如音樂融合舞蹈、美術融合書法、影視融合戲劇。在開展美育教學實踐時,教師要樹立學科融合的教育思想,將所有藝術學科看作一個整體,使其相輔相成,優(yōu)勢互補,進一步提升美育授課效果,為充分滲透紅色經典音樂與紅色文化奠定基礎;二是融合其他學科,如整合德育內容、拓展體育活動與勞動教育,通過整合其他學科,進一步豐富美育教育資源。在授課期間,教師要確保各學科緊密結合,充分挖掘方方面面的美育教育內容。教師除了課堂教學,還要整合實踐活動與校園文化,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構建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跨學科教育工作。此外,教師要大力弘揚“崇德尚藝”這一寶貴精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素養(yǎng),在指導學生掌握藝術知識、感悟藝術魅力的同時,進一步升華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質。
(三)走進愛國教育基地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借助紅色愛國主義基地,可以開展最為直接的紅色文化教育,如“半條被子”革命文化紀念館,湘南起義革命紀念館等。其中,紅色基地包含著社會發(fā)展進程與歷史真實事件,屬于直觀化的“活教材”,蘊含著深厚內涵與育人價值。對此,課程教師要大力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鼓勵、組織大學生積極走進紅色基地,通過參觀歷史文物、傾聽紅色故事、齊聲演唱紅歌,落實全方位的紅色教育熏陶工作,進一步提升美育教育實效性。高校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紅色基地時,要大力挖掘紅色故事、歷史事件,抓住機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參觀“半條被子”紀念館時,教師可以圍繞館內的文物,為學生講解有關軍民情誼的真實故事、偉大事跡,還可以整合其他教育內容,如相關詩詞、文章、名言佳句,為學生配樂,組織學生詩朗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鑒賞歌曲,如為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等譜曲而成的藝術歌曲,進一步烘托紅色教育氛圍,使學生對紅色事跡產生贊嘆、敬佩之感,充分落實紅色美育教育。
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學科是落實美育的重要途徑,將紅色經典音樂引入其中,既可以加強美育的開展成效,還能豐富美育內容,為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指導與思想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美育知識、保持先進思想、樹立正確觀念。對此,美育教師要大力踐行教育任務,多方面融合紅色經典音樂、滲透歷史文化思想,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教育活動,掌握豐富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與時俱進,借助新型教學方法,點燃學生對歷史文化與紅色音樂的學習熱情,在多元化教學下,充分發(fā)揮紅色經典音樂的育人培養(yǎng)作用,努力提升自己的美育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鑫,杜鑫茹,吳修林.紅色經典音樂在高校美育課程體系構建中的價值與實踐探析[J].藝術教育,2021(09):263-266.
[2]曹暉.紅色經典音樂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分析[J].神州(中旬刊),2020(09):102.
[3]梁威.紅色經典音樂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與策略[J].戲劇之家,2020(15):146-147.
作者簡介:唐絮(1985.05——),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研究生,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