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兵
摘要:在倡導多元文化理解的大背景下,音樂教學在關注課程審美價值的同時,也應該關注課程的人文價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了解相關音樂文化背景,運用視頻欣賞、師生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深入挖掘音樂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最終達到豐富人文情懷的目的。
關鍵詞:人為情懷;育人價值;教學實踐
韓愈《師說》中寫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今天,“授業(yè)”可以理解為知識、方法的傳遞,“解惑”好理解,就是解答疑問,那么“傳道”就應該理解為良好言行的熏陶,人格魅力的傳遞,優(yōu)秀品質的啟迪,換句話說,就是教師要具有人文情懷。放在音樂教師身上,就是除了把一首歌,一種技能傳授給學生外,更重要的是把音樂中所蘊含的真,善,美的東西傳遞給學生。
初中的音樂課,技能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在音樂學習中培養(yǎng)人文情懷和道德修養(yǎng),同樣富有意義。初中學生界觀初步形成,思維敏捷、情感豐富,他們對于愛情、友情、親情有著自己的理解,對于國家、民族、人類有著一定的認知思考。在音樂課上,當教師真誠的用音樂傳遞思想,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在音樂課上除了學習技能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得到完善,這其實是教學的最佳狀態(tài),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所追求的。
當年,田漢和聶耳創(chuàng)作《義勇軍進行曲》,這首作品從技術上來說,固然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但這首作品背后傳遞的價值觀和集體的民族情感,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前赴后繼的投身革命,最終贏得國家和民族的獨立,直到今天,凡是有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人們,一聽到這首歌,都會肅然起敬。所以,任何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除了作品本身技術和藝術方面能打動人以外,作品背后傳遞的濃濃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內(nèi)涵,無疑更有價值。
下面以《西北放歌》的教學片段為例,論證這一觀點。
課堂實錄:
出示黃河壺口大瀑布的圖片。
老師:我們都知道,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可以說,它孕育了整個中華民族,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國歷史上有幾大古都就產(chǎn)生于黃河流域,大家知道有哪些古都嗎?
學生:長安、洛陽、開封
老師:很好,同學們,但就是這樣一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早些年,卻因為生態(tài)破壞,我們的母親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停頓)
學生:什么災難(有學生輕聲地問)
其余的同學都用一種征求答案的目光看著我
老師:點擊多媒體,出示了幾張圖片(黃河斷流、田地龜裂、莊稼枯死、老百姓缺水的寫照)
老師:講解圖片背后的故事,并觀察學生的情緒的變化。
學生:用震驚的眼光觀看圖片,并聽著我的講解。
老師:同學們,這就是黃河流域的一個生活寫照,大家在想,這是哺育了中華民族的黃河嗎?是的,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那年夏天,黃河因為干旱斷流,西北大部分地方出現(xiàn)缺水,這就是中華民族母親河目前的現(xiàn)狀,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大家都應該珍惜水資源
學生:有能力的地區(qū)和人們,應該支援西北的建設。
……
老師:我能感受到大家善良的心靈,同學們,西北現(xiàn)在也許比較落后,但在歷史上,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黃河流域所在的西北大地曾經(jīng)孕育了整個中華民族,西北的生活條件也許還很艱苦,物質生活也許還不夠富足,但他們卻創(chuàng)造了令我們這個民族都驕傲的文化,尤其是浩瀚的民歌,今天我們就走進這片土地,走進西北的民歌。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課堂導入的片段,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西北民歌,教師沒有直接播放講授音樂,而是從西北的風土人情開始,抓住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字眼------缺水,用時大概五分鐘,相對于一般的導入來說,時間有點偏長,但在這堂課中有積極的意義。
在這堂課中,體現(xiàn)音樂教師人文情懷的核心點就是在于把一個真實的西北展示給學生,用畫面把大家?guī)У揭环N嚴肅的氛圍中,直面苦難與艱辛。這些學生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當我一張張圖片講解過去的時候,我看到了學生臉上表情的變化,這種視覺和語言上的巨大沖擊力,對于一群江南的孩子來說,會有心靈上的震撼。教師再把這種情緒加以引導,一堂課就不再是簡單的欣賞西北民歌了,而有了一些關于國家、民族的思考,課堂就也變得更有意義。當然,課堂目的不是為了展示苦難,而是體悟艱辛背后西北人還能放歌信天游和花兒的那份灑脫和豪情,在一種嚴肅但充滿對自己民族熱愛的情緒中,完成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一次有意義的心靈體驗遠比掌握一個知識點來得重要。
其實,音樂課作為技能課,技能的學習固然是重要的,但我認為有比技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西北的民歌,如果只是簡單的學唱歌曲,不難,但讓他們了解這片土地,了解這片土地的現(xiàn)狀,從心底認同它,那么他們在今后的歲月中也會關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故事,這樣做不是比學會一首歌更有意義嗎?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具備良好的人文情懷,對學生的美育有著很好的效果,在關注他們技能掌握的同時,讓我們也來關注他們的心靈,其實,音樂教師并不缺少人文情懷,只是我們曾經(jīng)忽視了它。
參考文獻:
[1]袁慧玲,關春霞.“以美育德”的多維化探索[J].人民教育,2021(6)? .
[2]許洪帥.中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內(nèi)涵與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
[3]秦雯.在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J].藝術科技,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