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銅仁市德江縣委
德江縣圍繞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了“123456”機制,縱深推動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改革,激發(fā)團教協新動能。
一個明確,強化組織保障。明確團縣委書記兼任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并建立了定期研究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的工作機制。
兩個落實,強化職能職責。一是落實縣少工委“雙主任”制,由團縣委書記和縣教育局分管副局長擔任縣少工委主任。二是落實團教干部交叉任職制,成立縣教育團工委,由教育局中層干部為教育團工委書記并兼職團縣委副書記,團縣委負責學校工作的干部任教育團工委副書記,將中小學團、隊組織劃歸教育團工委直屬管理。
三個全面,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全面建立中學(中職)團建指導員制度,明確分管團委工作的校領導兼任學校團建指導員,負責指導學校共青團工作。二是全面建立中學(中職)業(yè)余團校,由分管團委工作的校領導兼任團校校長,校團委書記兼任團校副校長具體負責工作,配備團課師資隊伍,規(guī)范設置團課課程。三是全面配齊配強學校團干部和少先隊輔導員,結合中學(中職)團組織和少先隊換屆,選配團委書記35名、副書記48名;選聘縣級輔導員6名、鄉(xiāng)級輔導員22名、中學少先隊輔導員26名、小學少先隊輔導員97名。
四個建立,強化激勵約束。一是建立團教協作聯席會議機制,團縣委與縣教育局定期研究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二是建立學校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年度述職評議制度,由縣教育團工委對學校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開展述職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評先選優(yōu)重要依據。三是建立學校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激勵約束機制,擬定團干部、輔導員工作職責、目標、獎懲、考核等辦法,考核結果與評先選優(yōu)、職稱評定掛鉤。四是建立團隊激勵和團員先進性評價機制,強化入團激勵、評議激勵、榮譽激勵、機會激勵、發(fā)展激勵,深入開展“兩紅兩優(yōu)”“三優(yōu)”“紅領巾獎章”等評先表彰活動,構建起一體化階梯式培養(yǎng)新模式。
五個納入,強化制度保障。一是將縣直中學黨建帶團建、隊建工作納入縣委年度黨建考核內容,明確相應的考核分值。二是縣教育局把學校黨建帶團建、隊建納入教育評價和教育督導內容,規(guī)定團建、隊建不合格黨建不能評優(yōu)。三是各學校將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規(guī)劃和年度考核內容,明確不低于10%的考評分值。四是把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納入學校黨務干部培訓和校長任職資格培訓課程,進一步提高學校黨政負責同志抓共青團、少先隊的意識。五是把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經費納入學校黨建工作經費預算,保障團隊工作正常開展。
六個堅持,促進深度融合。一是堅持活動共辦,縣內開展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的大型活動,均由團縣委、縣教育局共同舉辦。二是堅持資源共享。在推進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建設方面,團縣委與縣教育局實行人力、物力資源共享共用。三是堅持事項共商,涉及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時,團縣委與縣教育局做到提前醞釀協商、共同推動落實。四是堅持先進聯合表揚,在開展“兩紅兩優(yōu)”“三優(yōu)”“紅領巾獎章”和優(yōu)秀志愿服務評選時,教師、學生群體均由團縣委和教育局聯合行文表揚。五是堅持責任共同落實,涉及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事項,均由團縣委、縣教育局共同負責、共同推進、共同落實。六是堅持結果共運用,把學校團、隊干部工作時長作為教學課時,年度考核結果作為優(yōu)秀教師評先選優(yōu)重要依據。團縣委、教育局聯合表揚的教師榮譽獎項,作為職稱晉升的加分事項。78709D71-B1AF-434B-87A9-F4A4D72D24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