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向下和向上的力量
特約主持
鐵 錚
(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
@任延明(青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客觀呈現(xiàn)了十年來中國青年發(fā)展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流群像。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高質量的發(fā)展條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正迎來建功立業(yè)的難得人生際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代青年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有志氣、骨氣和底氣。植物的生長需要“向下”扎根,積累“向上”成長的力量,而青年人的成長中也需要“向下”和“向上”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新時代中國青年既要找準方向、找到沃土,把扎根西部、扎根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將個人奮斗“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大藍圖”;也要一如既往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向上生長,把“向下”積累學習變成“向上”成長的階梯,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 李洪波(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記錄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發(fā)展事業(yè)成果、反映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精神風貌,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青春擔當。一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有著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通過歷史對比、國際比較、社會觀察、親身實踐,深刻領悟著黨的領導、領袖領航、制度優(yōu)勢、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他們能夠自覺地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大藍圖”,在傳承奮斗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二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有著更加過硬的本領素質。他們生逢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除了物質上的優(yōu)越和精神上的富足,越來越多的青年更加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他們的身心素質、知識素養(yǎng)、社會參與能力不斷增強,能夠在更多實現(xiàn)人生出彩的舞臺上更好地展示才華。三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有著更加主動的擔當作為。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鄉(xiāng)村振興主戰(zhàn)場、科技創(chuàng)新最前沿、“一帶一路”大舞臺……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青年身影。
@卿濤{石河子大學政策研究室(高教研究室)主任}: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在“兩個一百年”奮進的歷史交匯期,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既是偉大時刻的見證者、親歷者,也是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接力者、推動者。通過白皮書的精準刻畫與定位,廣大青年對自我的認識更深刻了,對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更清楚了,對未來奮斗的方向更堅定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牢固。當前,面向青年大學生做好白皮書的詮釋解讀、宣傳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綱舉目張,時代舉綱、青年張目。只要引導教育青年深深扎根民族之魂,深深扎根時代土壤,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 劉鐵軍(北京農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趕考路上,我們面臨的矛盾更加復雜,開展的斗爭更加艱巨,需要新時代中國青年向下扎根,保持定力,錘煉“根勁”,夯實“根基”。青年只有扎根基層,才能接地氣,深入調查研究,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汲取群眾智慧,厚積社會知識,蘊育積極向上的力量,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扎根基層,才能知實情,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深刻領悟我們黨取得的偉大成就,蘊育奮斗向上的力量,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只有扎根基層,才能解難題,在基層錘煉的“必修課”上,提升能力,錘煉韌勁,增強本領,蘊育砥礪向上的力量,擔當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
@ 鐵錚(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
青年不但是中國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因此,青年的國際視野、國際立場、國際擔當尤為重要。一是國際視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對我國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不能只看眼前的、本土的,更要眺望整個世界,洞察國際風云變幻。二是國際立場。要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從國際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胸懷寬廣,有大格局。三是國際擔當。為國家發(fā)展進步奮斗擔當,這是基礎。辦好中國事情本身就是為世界謀幸福。同時,也要為世界和平發(fā)展貢獻智慧力量,要和全世界各國青年團結一心,加強彼此了解、相互取長補短,為建設繁榮美好的世界作出中國青年應有的貢獻。
后疫情時代,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新階段的開啟
@ 林克勤(中國認知傳播學會常務副會長、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發(fā)展智慧高等教育,要有高質量的平臺支撐。后疫情時代,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打造全國高校數(shù)字教學資源一體化服務平臺,為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師生、社會學習者等,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數(shù)字化資源和信息化服務,這標志著高等教育數(shù)字化開啟了新階段,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上線,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是教育數(shù)字化戰(zhàn)略行動取得的重大成果。21世紀以來,高等教育最大的變化就是教育資源數(shù)字化、共享化,從開放課程到慕課,我國高等教育數(shù)字化進程不斷加快,為高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帶來的對高等教育教學方式的巨大轉型與改變,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感受十分深刻。希望隨著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上線,能夠盡早實現(xiàn)基于知識點的全方位搜索,打通學習者在不同平臺間的數(shù)據(jù)交融,實現(xiàn)更智慧的高等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
@ 向仲敏(西南交通大學副研究員、人文學院黨委書記):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近期成功上線了。作為高校一線教師,很高興看到我們團隊兩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中國衣裳”“中華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均在平臺上,兩門課程選課人數(shù)分別為8萬+和10萬+。能為國家線上教育略盡綿薄,與有榮焉。新冠肺炎疫情對高等教育造成巨大沖擊,需要我們妥善應對、智慧化解?!兑住分拓栽疲骸皠雍蹼U中,大亨貞?!币饧丛谖kU中變動發(fā)展,前景盡管大為亨通,卻要守持正固。古老智慧告訴我們:要化危為機,就必須守正創(chuàng)新。這一平臺整合了國內外優(yōu)質在線課程資源,該平臺界面友好,導航便捷,可以按照課程、學校、教師多種方式搜索。海量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既滿足了用戶平時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又能在非正常狀態(tài)下開啟課堂教學的“安全模式”,保證教學任務的可持續(xù)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滿足了守正創(chuàng)新的要求,因而它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啟。
@ 田陽(中國林業(yè)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林業(yè)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上線,既是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為促進后疫情時代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高效集成的平臺。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唯有強化機遇意識、危機意識,積極適應知識獲取和傳授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深刻把握智慧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師生身心認知的新特點,著力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才會占據(jù)主動、贏得未來。我們要進一步聚焦課程育人主陣地、立足教育創(chuàng)新主戰(zhàn)場、突出教師隊伍主力軍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學習借鑒平臺一流課程的寶貴實踐經(jīng)驗,持續(xù)強化開放、共享、交互、協(xié)作等教育教學新理念的貫徹落實,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數(shù)字化、智慧化賦能教育教學,撬動信息化新型教學模式改革,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師生全程互動、培養(yǎng)學生新型能力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真正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使命落細落實,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新貢獻。
@ 鐵錚(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不是大功告成。一要用起來。建了不用,等于沒用。而要使其真正得到應用,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加以推廣、引導、激勵,調動廣大用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要人為地制造繁榮的假象,更不能在選課人數(shù)上弄虛作假。既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更要讓更多的人喜歡。目前,尚有一些師生對此不知或知之不多,了解的社會用戶也不多。二要實起來。學習是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只選了課還遠遠不夠,還要使學習者真正聽進去、學進去。線上課程優(yōu)勢很多,但亦有明顯的劣勢。授課方式缺少互動性、針對性、精準性,聽講情況難以實時監(jiān)控,學習效果缺少科學評價等,都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三要活起來。要動態(tài)管理上線的課程,而不是一“上”永逸。要繼續(xù)擴大上線課程的規(guī)模,吸納更多的課程;課程本身也要隨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fā)展,及時更新內容、豐富完善方式;要健全用戶的反饋機制,及時聽取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并迅速加以改進。要積極引進新技術,彌補在線學習的不足。346505E4-4FEB-41B2-8F0D-90DA8B3017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