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份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文件的頒布贏得了學生和老師的一致肯定?!半p減”工作由此也開始全面部署開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減”,還應認識到“減”背后的“加”,這樣才能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構建最新最合理的教育生態(tài)。因此,如何讓這樣一項新政策扎實落地,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焦點。筆者以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談談如何讓“雙減”在小學語文中落地,以期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減負增效”。
一、理念先行,思想過關
科學的理念能夠更好的指導教學行為。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機械的刷題是遠遠達不到的。若是語文教師只注重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以分數(shù)衡量能力,忽視人的概念,以這種理念來指導學生,那么必然會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反感甚至排斥。理念的轉變會引起老師對學生考評方式的多元化。比方說,字詞的積累量、寫作能力、理解能力、閱讀的速度、課外書本的閱讀量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一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考察。用良心做教育,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收獲到可觀的分數(shù),而不是本末倒置。
二、課堂轉型增效
1.把握重難點,解決主要矛盾。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語文老師對于一篇課文都會有自己的解讀,這導致了語文課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上法。個別語文老師上課時,甚至另辟蹊徑,尋找出不同的突破口。且不說收效不大,重要的是浪費了語文課寶貴的學習時間。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訴過我們,教材只是一個例子,語文老師如何用好教材?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編排為評論們備課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指導,通過雙線的單元要素以及人文主題,加上課后習題和單元園地,老師能夠清楚地把握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們要依托語文科組教研和骨干老師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2.課中鞏固,保障練習時間。
小學階段一直倡導語文課能給學生十分鐘的練習時間,而在“雙減”政策的今天,這十分鐘練習時間更是只能加不能減。三至六年級學生的練習冊是《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要求學生在學校完成練的精讀課文部分,但我個人覺得精讀課文中也并不是每個題目都需要做。新學期,年級組內(nèi)老師還可以在精讀課文中篩選針對性強的練習,老師先把關,才能更好地達到精練的目的。
高年級除了落實園地的八篇大作文的指導、創(chuàng)作以及講評外,還有八篇小練筆的任務。八次的小練筆任務可以借助我們語文書上課后的小練筆訓練和語文書上的優(yōu)美文段,每次的訓練只抓住一個訓練點,比如細節(jié)描寫,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中挑選一個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指導學生描寫,多在細節(jié)上做文章,讓作文內(nèi)容有血有肉。
一二年級屬于低年級,沒有練習冊,課中練習以生字抄與為主。落實生字的書寫,輔之以適當?shù)膶懺捰柧?,對三年級的書寫表達流暢能夠打下牢固的基礎。通過小組合作,同桌合作的形式落實口頭表達訓練,而落在筆頭上的寫話材料,更多的是來源于我們的語文課本。
三、作業(yè)分層減負。
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中如果能夠完成絕大部分的練習,回家的書面作業(yè),自然就少之又少。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讓學生回家放養(yǎng),什么都不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yè),那我們就可以布置孩子回去書空生字,第二天來檢測孩子的筆畫及生字書寫情況,并以檢測來督促學生回去認真復習書空,觀察生字結構。高年級的書面家庭作業(yè)同樣也是先完成生字詞的抄寫,以第二天的檢測情況來決定學生當天作業(yè)的抄寫情況:全對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免去當天的機械抄寫,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
如果家庭作業(yè)是小練筆,我們可以對不同能力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潛能生仿一段,學優(yōu)生仿一段的同時,分析自己所用到的寫作技巧。在我們班級,把寫作技巧叫做“攝影技術,”雖然只是換了個名稱,但是學生的興趣卻寫評論卻提高不少。學生能在作文分析中把“音效師”、“探視鏡頭”、“詞語魔方”、“場景師”、“特寫鏡頭”等等這些電影技術進行拆解,明白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機械的書面作業(yè)減去了,我們要增加的就是學生的體質(zhì)鍛煉、個性發(fā)展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多讀書,少做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讀書,少做題”。在學校層面:學校把每周的一節(jié)正課作為專門的課外閱時即啟閱課程。建議設計出相對完整的小學階段的閱讀序列:從低年級的大量誦讀韻文兒歌來突破識字難題,到中年級的大量優(yōu)美白話文的閱讀和古詩詞的誦讀,再到高年級文言文的閱讀,為學生臺身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打下經(jīng)典的底色。在家庭層面:雙減政策下的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呢?言傳不如身。家長和孩子每天可以相互分享閱讀感受,讓孩子為父母朗讀一篇美文,長此以往,孩子的閱讀自信心必然能得到增強。這也在我們班好幾個學生身上得到印證,家長們見證了大聲朗讀所帶給孩子的改變:從一年級的不自信,到二三年級的大聲交流。語文成績的提升,這就是每日大聲朗讀所賦予孩子的能量。
另外,我還倡導“連滾帶爬”的讀法。不要每一本書都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本是“連滾帶爬”的讀,否則就很難有廣泛的閱讀面,也很難培養(yǎng)起閱讀興趣來。我說的“連滾帶爬”的讀,包括瀏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但有老師略加指導,甚至納入教學,就會事半功倍了。這也是激發(fā)閱讀興趣的好辦法。其實,我們小時候讀書,很多情況下都是“連滾帶爬“地讀的,老師不怎么管,但我們自己也讀得津津有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閱讀、閱讀、再閱讀一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見,閱讀是轉化后進生最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前振,探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91.散文百家,2020,(32).21.
[2]楊繼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初探11.散文百家,2020, (32).13.
[3]曾麗珠.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91.え刊,2020,(9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