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旖旎 吳永才
摘要:針對不同版本教材中氫氣的知識點編排相對零散,實驗孤立等問題,在分析一線教師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找到實驗新設計的發(fā)展空間。介紹了利用塑料注射器自制隨制隨停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并完成氫氣制取和性質的系列實驗。分析了實驗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期拓展一線教師實驗改進的視角。
關鍵詞:氫氣系列化;實驗改進;注射器;V型玻璃管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6x-0087-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23
“氫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是初中化學三種常見氣體(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之一,是學生認知和鞏固固液不加熱型氣體發(fā)生裝置、了解氣體性質的重要途徑。
一、系列實驗設計的緣起
1.教材中氫氣的相關內容與實驗
氫氣的有關知識與實驗在人教版、滬教版和魯教版等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歸納整理如下(見表1)[1][2][3][4][5]。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版本教材中涉及氫氣的知識內容編排相對分散,跨度較大,書本上的相關實驗相對孤立。因此,設計一個氫氣的制取和性質的系列化實驗,既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又有助于拓展學生對固液不加熱型氣體發(fā)生裝置的認知。
2.一線教師的已有研究
一線教師對“氫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進行了不斷的探究與改進,主要集中在利用常規(guī)儀器對實驗改進(見圖1)[6]、利用自制裝置對實驗改進(見圖2、圖3)[7]以及微型化實驗(見圖4)[8]。
一線教師對實驗改進的研究豐富了課堂實驗的形式,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1)利用常規(guī)儀器對實驗改進,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xiàn)象要2min左右才能觀察到,耗時較長。
(2)利用自制教具(長柄 U 形玻璃管)對實驗的改進,沒有將氫氣的制備進行整合,同時在管徑為12 mm 長柄U形玻璃管右端點燃氫氣持續(xù)燃燒,對藥品的需求量相當大。
(3)利用 W 型管的微型實驗,尖嘴導管處點燃氫氣,現(xiàn)象不明顯,不利于學生觀察;W型管做氫氣的性質反應裝置,實驗后很難清洗凈,不利于重復使用。
3.實驗新設計的發(fā)展空間
(1)自制裝置??梢宰灾坪啽爿p巧、可控制反應開始和結束的發(fā)生裝置,方便教師連堂教學。
(2)系統(tǒng)整合??梢酝ㄟ^實驗過程的系列化設計將氫氣的制備及相關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進行系統(tǒng)整合。
(3)拓展視野??梢詮臍錃膺€原氧化銅,拓展到氫氣還原氧化鐵。從實驗過程中固體顏色變化形成對比,增強學生對原理的理解,也為之后學習工業(yè)煉鐵做好鋪墊。
二、新設計的裝置與實驗步驟
1.新設計的裝置
(1)氣體發(fā)生裝置
取一支150 mL(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不同規(guī)格)的塑料注射器,將注射器活塞上的橡皮圈取下剪出若干豁口(豁口用于反應開始時固液接觸,橡皮圈用于反應結束時固液分離),在橡皮圈反面系上一根銅絲,方便實驗后將橡皮圈取出(見圖5)。另取相同大小的塑料注射器,先塞上圖5特制的橡皮圈,再塞上活塞(如圖6)。
(2)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的實驗裝置
取一根內徑為6 mm 的玻璃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兩端分別用乳膠管連接兩根內徑為6 mm 的石英V型玻璃管,具體如圖7所示。
2.實驗用品
儀器:鐵架臺(含鐵夾)、一次性醫(yī)用塑料注射器(150 mL)2支、止水夾1個、銅絲(一截)、石英V型玻璃管(內徑6 mm)2根、玻璃管(內徑6 mm,長度8-10 cm)1根、酒精燈2個、點火槍1個、乳膠管若干、燒杯1個、導管1根、尖嘴玻璃管1根、電蚊拍、藥匙2個、紙槽。
藥品及試劑:鋅粒、30%鹽酸、肥皂水、微米氧化銅(粒徑10 um)、微米氧化鐵(粒徑10 um)、水。
3.實驗過程
(1)檢查裝置氣密性
連接好儀器,打開止水夾,推動注射器活塞,觀察燒杯中導管口有無氣泡產(chǎn)生。
(2)制取并儲存氫氣
取出注射器活塞和特制橡皮塞,向前端連有乳膠管的注射器中加入10 g 左右鋅粒,塞上特制橡皮塞,再塞上注射器活塞,抽取適量30%的鹽酸,將注射器口朝上,推動注射器活塞排出裝置中空氣后,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倒置注射器。此時,鋅粒與鹽酸接觸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氣并儲存于注射器內。
(3)氫氣的密度比較、氫氣的驗純與燃燒
翻轉注射器,鋅粒與鹽酸分離反應停止。打開彈簧夾,用乳膠管蘸取少量肥皂水,推動注射器活塞排出氫氣,在乳膠管口形成一個肥皂泡,用嘴吹走肥皂泡,驗證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啟動電蚊拍,用手揮動,捕捉在空氣中飄動的肥皂泡,根據(jù)發(fā)出聲音的大小驗證氫氣的純度。在乳膠管口插入帶尖嘴的玻璃導管,繼續(xù)推動注射器活塞,在尖嘴導管口點燃氫氣,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小燒杯,觀察火焰和燒杯內壁。
(4)氫氣還原氧化銅和氧化鐵
向石英V 型玻璃管中分別加入微量氧化銅粉末和氧化鐵粉末。重新倒置注射器,再收集適量氫氣,將收集好氫氣的注射器與還原反應裝置連接,如圖8所示。10 s左右能觀察到固體顏色發(fā)生改變。熄滅酒精燈,將注射器活塞推到底部鋅粒再一次與鹽酸接觸,持續(xù)產(chǎn)生氫氣至固體冷卻。
(5)檢驗生成的產(chǎn)物
繼續(xù)推動注射器活塞,將反應后的余酸注入石英 V型玻璃管,觀察兩個V型玻璃管中有無氣泡產(chǎn)生。
三、實驗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
1.整合性強
“氫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的新設計將氫氣的制備、氫氣的密度比較、氫氣的驗純、氫氣的燃燒以及氫氣還原氧化銅和氧化鐵等實驗進行了系統(tǒng)地整合,有助于學生整體建構知識體系。
2.節(jié)約藥品
自制的氫氣發(fā)生裝置,通過上下顛倒注射器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從而節(jié)約藥品。還原反應在內徑6 mm 的石英玻璃管中進行,反應物藥品用量較少,產(chǎn)物可以回收使用。
3.安全性高
通過觀察注射器的刻度,可以較準確地控制產(chǎn)生氫氣的量。使用的氧化銅和氧化鐵粉末粒徑較小,都是微米級的,普通酒精燈就可滿足反應條件,安全性高。
4.適宜推廣
自制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制作簡單、不易破碎且成本低,實驗操作過程也簡便安全,適宜將教師演示實驗推廣為學生分組實驗。
5.裝置多用
該自制發(fā)生裝置不僅適用于實驗室制取氫氣,也適用于初中階段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氣等固液不加熱型的實驗。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祖浩.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祖浩.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畢華林.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5]畢華林.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6]潘國榮,李文勇.氫氣制取和性質實驗的改進與建議[J].化學教學,2016(11):67-70.
[7]李德前,魏海.借助長柄 U 形玻璃管改進氫氣性質實驗[J].化學教學,2019(9):75-79.
[8]周潔.氫氣制取與性質一體化微型實驗研究報告[J].化學教與學,2019(6):78-79.896B24FD-4613-405E-AB77-C755AE2E89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