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越是隔離,我就越是懷念旅行。但我其實并不算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我嫌麻煩。不像我的許多朋友,一年兩次外出,精準如服藥,到點就必須去。以前覺得收拾行裝,購票乘機很麻煩,現(xiàn)在有了貓就更覺得麻煩。以前聽說有些老太太在昆明住了一輩子沒去過翠湖,覺得難以置信,現(xiàn)在會認為是家里人口眾多,生活不易。
如果不去考慮所有的麻煩,旅行是對日常生活的反對。首先是剝離了工作,然后是剝離了熟悉,最后你的確知道自己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游蕩,先前所有的一切都距離自己極為遙遠,那就是自由的感覺。
平日里一個人總是會忍不住去想等我有了錢就能,等我換了工作就能,等我買了大房子就能,等我換了新汽車就能……這是以擁有作為基礎(chǔ)的自由,以為自己一旦擁有了某些東西,心靈就會更少束縛,獲得更多自由。旅行像是一把刀子,直接切斷這些妄想,不單沒有得到這些東西,反而要讓你失去周圍擁有和熟悉的一切,這時候人反而會覺得輕快起來,倒不是因為風(fēng)景和風(fēng)情。
有一次我途經(jīng)法國海濱自由城,車子停在山道上,可以俯瞰那城邊的碧藍海水和點點白帆。法國人在這里停車放尿,所以空氣里有濃烈的氨味。幸好海陸風(fēng)很猛,吹得人恍恍惚惚。當時我有兩種不同的念頭,一種念頭是眼前的一切都美得極為不真實,藍色怎么會有那么多種層次?另一種念頭是眼前的一切都和我無關(guān),這里確乎存在某種生活,和我的生活完全不同,但現(xiàn)在我不在它們中的任何一個。
所以有那么一刻,風(fēng)吹得我有些魂魄離體,我既不想立即上車下山進入那城里,也不想回望身后暫時遠離的一切,它們都和我無關(guān)。于是我站在那風(fēng)里,感受到了一種帶著氨味的自由,越發(fā)感覺到時空無限綿延,自己飄浮在透明的空中,又沉入藍色的海底,站立一瞬間又仿佛過去許多年,全靠那一絲氨味把我牽住留在人間。
這樣的感覺很難在生活中找見,甚至很難在朋友圈找見。我看許多人雖然在記錄自己的旅途,但無非是從一處咖啡廳換到另一處咖啡廳,從一處自助餐換到另一處自助餐,他們還是那樣坐在桌前,連姿勢都沒有變過。網(wǎng)紅才是最好的教師,無需布置作業(yè),更不必用跑圈和教鞭威脅,人們自覺主動地學(xué)習(xí)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姿勢,甚至是他們曾經(jīng)用過的角度,然后對著手機攝像頭復(fù)刻一遍。有無形的手在操控一切,對于許多人而言旅行同樣意味著格式和規(guī)范,其中并沒有漫無目的的游蕩,只有完形填空。
我想,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去到一個新地方就已經(jīng)足夠值得歡喜。其中有些人卻是在找尋,在生活之外找一個處所,在那里找尋自己的理想生活。所以,有些人會一次又一次地去大理,有些人則一次又一次地去海南。他們并非是在旅行,而是在回歸,認為自己應(yīng)該擁有某種靜謐的田園生活,或者更適合生活在溫暖濕潤的海邊?,F(xiàn)實是什么呢?現(xiàn)實是投胎時的空降錯誤,落到了錯誤的地點,需要用旅行來做修正。
每個人對于旅行的期待并不相同,理解也大相徑庭。但是大家的處境卻是類似的,那就是許久都不曾外出旅行,想著要去什么地方走一走。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不許可之后,需要找個什么地方感受一下什么都許可是什么一種感覺。甚至連感覺都不需要,找個什么地方發(fā)下呆也是好的,因為什么都不去想也是一種奢侈,如同突然赦免了某種必須的義務(wù)。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旅途中看過云柱?就是那種夏日午后,你在某處海濱,又或者是某處山林,看見天空中升起巨大的云柱,聳立于天地之間,有些云柱邊緣還會下雨,接地處變成霧氣蒙蒙模糊不清的一片。長久凝視這些水汽形成的云柱,會感覺到它一點點變得堅實,變得沉重,最后會變成某種固體,仿佛長久以來一直那么存在。天和地本來在一起,是云柱把天空撐起來,穩(wěn)穩(wěn)當當罩在這個世界上。
同時,又有個聲音在你心頭大聲提醒:都是液滴,都是氣體,它會隨風(fēng)而散。那么我們稱之為生活的東西,看似堅不可摧,永遠如此,會不會也是因為我們凝視的時間過長?而旅行則是一種輕微的擾動,讓這堅不可摧裂開一絲罅隙,讓心飛出去讓光透進來?
“那你相信光嗎”,奧特曼如此問道。
(摘自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