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
先來看一個故事:
爸爸買來一個大西瓜,兒子叫來兩個小伙伴一起分西瓜。一個說:“我要二分之一?!绷硪粋€說:“那我要三分之一?!眱鹤诱f:“不行不行,這西瓜是我家的,我要多吃點,我要______________?!?/p>
同學們,你們能在橫線上填一句話,讓這個故事成為一則笑話嗎?(答案:百分之一)
再來看一幅漫畫,你們覺得漫畫中的“笑點”又在哪里呢?
我們?yōu)槭裁磹勐犘υ挘瑦劭绰??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點一定是相同的——它們會讓人不由得笑起來,帶來一種風趣幽默的感受。
那么,如何根據(jù)需要讓我們的作文也能像漫畫、笑話一樣風趣幽默,讓大家愛讀愛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課文,揭開語言風趣幽默的面紗。
一、溯本求源,發(fā)現(xiàn)內(nèi)容蘊含的風趣幽默
讀完《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文,我們?yōu)槭裁磿囊恍??那是因為作者在講述我們似曾相識、似曾經(jīng)歷的一段趣事:“我”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在睡夢中飛翔,老師給出的解釋卻讓“我”更加糊涂,并且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人究竟是怎么來的?”于是“我”不斷思考,終于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從細胞到魚,從魚變成青蛙……最后變成了人,正好是九個月,這就是胚胎發(fā)育的規(guī)律?;氐轿恼碌拈_頭:“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胚胎發(fā)育的規(guī)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弊x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獨立思考”,這樣的“發(fā)現(xiàn)”很有趣?
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對“人究竟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應(yīng)該有了新的科學認知。假若作者回想起九歲時的發(fā)現(xiàn),一定會對自己的天真幼稚感到好笑。于是更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當“我”已經(jīng)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時,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起了人的起源,這讓“我”想到了自己那重大的發(fā)現(xiàn),于是“我”笑出了聲,被老師轟出了教室。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我”被老師轟出教室之后,作者這樣寫道:“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qū)逐和被迫害的風險。”讀到這里,大家一定已經(jīng)忍俊不禁。那么,假如把故事的結(jié)尾改成“我站在教室外面,為自己上課時的種種表現(xiàn)感到后悔自責”,還會讓人感到風趣幽默嗎?
所以,要讓別人覺得風趣幽默,我們得會選材,選擇那些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內(nèi)容,讓讀者覺得有趣的材料;此外,我們還得巧妙安排故事的內(nèi)容,讓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二、尋幽探秘,領(lǐng)悟語言表達的風趣幽默
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果我們在表達時平鋪直敘,往往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這就如同一堆好的食材,因為不會烹飪,最后讓人感覺味道不佳。因此,要讓故事風趣幽默,除了故事本身讓人感到風趣幽默,還要善于運用一些表達方法,讓語言風趣幽默起來。
1.巧用諧音,語義雙關(guān)
《楊氏之子》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小孩非常聰明??拙絹戆菰L這個孩子的父親,可他的父親不在,這個孩子端來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拙娇吹綏蠲罚氲竭@家人姓楊,于是對孩子調(diào)侃道:“此是君家果?!毖韵轮馐牵阈諚?,這種果子叫楊梅,那么這楊梅就是你楊家的果子??!然而,讓孔君平?jīng)]有想到的是,孩子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毖韵轮饩褪牵簺]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豈能說楊梅是我家的果?
孔君平故意將楊梅說成是楊氏之果,這自然是開玩笑,然而問題在于:對于這樣的玩笑,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應(yīng)?假若你說:“夫子你說錯了,楊梅和姓楊的人家沒關(guān)系,難道李子就是姓李的人家的嗎?”如此,故事一定枯燥乏味。而楊氏之子的回答卻讓人眼前一亮:“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這個故事為什么會讓我們覺得有趣?一是故事中兩個人物的語言都巧妙地運用了諧音,語義雙關(guān);二是楊氏之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僅智慧,更顯得有禮貌。
2.活用修辭與生活語言
豐子愷的《手指》一文,將五個手指的形象刻畫得非常生動,讓我們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的人,還讓我們懂得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達效果?讓我們來看一看其中的一段描寫: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頭大而肥,構(gòu)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guān)節(jié)?!?/p>
大拇指的形狀是“身材矮而胖,頭大而肥”,這樣一來,大拇指就一下子讓人感到親切。
再看作者寫大拇指的作用:“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頂住……討巧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p>
讀到這里,你是否發(fā)現(xiàn),作者為什么能將大拇指的形象寫得風趣幽默?你也許會說,作者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的確如此,但還有一點,作者運用的大多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這樣的語言會讓我們覺得更加自然,富有生活的氣息和活力,因而顯得風趣幽默。例如說期末放假是“勝利大逃亡”,說某某這次考試取得優(yōu)秀成績是“破天荒”……
3.自我解嘲,讓人回味
《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文結(jié)尾:“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qū)逐和被迫害的風險?!?/p>
從語言表達上看,這段文字為何讓人忍俊不禁?原因在于作者用了自我解嘲的方式調(diào)侃自己被老師轟出了教室,“世界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qū)逐和被迫害的風險”,將自己天真幼稚的“發(fā)現(xiàn)”說成“世界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而“被驅(qū)逐和被迫害的風險”,歷史上確實有此類事件,作者這樣表達合情合理,那么自己被轟出教室實在是不足為奇了,這樣的自我解嘲才會讓人覺得有趣。
當然,讓語言表達風趣幽默的方法還不止這些。我們在平時的閱讀與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積累,并在習作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這樣我們的語言也能夠風趣幽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