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
摘要:我國的社會主義特色國情決定了目前農村集體資產作為全體農民群眾的重要勞動成果,理應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目前,我國擁有9億多農民,農民、農村、農業(yè)作為“三農”中主要因素,歷來受到黨中央的關注。農村集體經濟體系中,所有的農村集體資產成為廣大農民兄弟取得經濟收入的主要生產資料。近些年來,農村集體資產出現(xiàn)了流失問題,使得各級政府愈發(fā)重視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為了進一步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確保廣大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對于農村集體資產來說,應該加強管理,完善其清產核資工作。文章從資產清產核資的概述入手,并詮釋開展資產清產核資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提出完善該項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問題;策略
農村集體資產是農民日常生產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資料,其與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目前,中國農業(yè)經濟已有了長足發(fā)展,各級政府部門為了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確保農民增收,不斷提升農村經濟發(fā)展,也提升著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水平。對于農村集體資產來說,如何做好資產的清產核資成為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因而,在農村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參與者應該在合法、合規(guī)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清產核資的流程與方法,使其能夠為清產核資發(fā)揮作用,以確保農民集體財產不受侵害。
一、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概述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相關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概述,將從相關理論概念入手,進而闡述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原則,并對于相關的必要性進行解析,為下一步論述清產核資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奠定基礎。
(一)相關理論概念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等各級組織資產的總和。農村集體資產包括了資源性資產及非資源性資產兩大類。資源性資產涵蓋了森林、灘涂、草原、河流、礦山、水面等自然資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并使得農村集體資產發(fā)揮其最大經濟效益。
(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原則
原則是行動的指南,也是辨別是與非的尺子。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來說,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掌握相應的原則來處理該項經濟業(yè)務,從而使得工作有效開展。實際操作中,應該秉承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原則進行。
1. 明確權屬狀況
資產核查人員要明確了解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狀況,做到農村集體利益與農民個體利益兩者兼顧,以確保雙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開展清產核資工作。
2. 提升清產核資過程準確性
在開展資產的核查過程中,要在提升法律遵從度的基礎上,對于所知曉的真實情況要清晰記錄,確保清產核資原始資料的準確、無誤。
3. 注重群眾路線落實
政府相關部門在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過程中,要走好群眾路線,本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加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走群眾路線,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力量,確保過程透明化、結果可視化,讓農民滿意、讓農村集體經濟受益。
(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必要性
1. 清產核資能夠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水平
2020年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集體土地65.5億畝、農村賬面資產6.5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農村集體資產,分布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果不能加以管理,很有可能造成農村集體資產的損失。
2. 清產核資能夠提升農村城鎮(zhèn)化步伐
加強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能夠加快其產權制度改革,提升城鎮(zhèn)化步伐。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將有利于其獲得更多權利,這不僅有效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的使用效率,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進一步調動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使其在享受農村經濟發(fā)展紅利的同時,進一步構建相對全新的、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模式。
3. 清產核資能夠建立農村民主制度
加強對于相關資產管理,能夠使得農村建立起民主制度、民主監(jiān)督體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發(fā)展,為確保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生活、為打贏脫貧致富戰(zhàn)役貢獻力量。
二、農村實施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進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提升業(yè)務能力及業(yè)務水平,為確保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做出了很大貢獻。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對于相關投資認識存在誤區(qū)、程序缺乏規(guī)范性、資產處置不透明、產權權屬不明確、存在著大量的有爭議合同等方面的問題。
(一)對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制度認識不足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為目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提條件,也是改革的關鍵問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來說,顯得極為必要。原因在于,通過合法、合理、合規(guī)的清產核資工作,能夠使得農民知道其重要性,才能使得該工作順利開展。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由于客觀原因所限,國內許多農民基本上不了解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制度、程序與方法,相關人員的實際操作過程執(zhí)行力較低。更有甚者,少數基層工作干部對于該項工作存在一定的誤解,覺得清產核資是在查賬,甚至覺得是反腐工作。有一些基層干部,不是很配合工作人員的清產核資工作,持有消極的態(tài)度而敷衍或是應付。另外,一些農村集體,由于其管理不善,使得農村集體資產大量流失,由于村干部擔心廣大人民群眾不滿意,從而影響其日常工作,便有意或是無意地忽視清產核資工作,將導致農民對該項工作不重視。
(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程序缺乏規(guī)范性,處理資產不夠透明
資產的目的是用來獲取利益的。對于農村集體資產來說,其主要的存在目的當然是為了營利,可以說農村集體資產具有較強的增值性。農村集體資產在實施處置過程中,涉及許多動產或是不動產,其中涵蓋了商鋪、建筑物等不動產。同時,也涉及農業(yè)專用、通用機器設備等。同時,清產核資過程中,也會遇到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等。在農村集體資產的處置過程中,少數工作人員,在開展實際工作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的程序、制度辦理手續(xù),也沒有遵行招、投標制度,而是存在陪標、議標、不投標等問題。另外,一些村干部由于自身素質的問題,缺乏民主意識,喜歡搞“一言堂”。
目前,農村的部分村干部對于涉及自身利益,目的在于運用權力尋租方式,通過各種手段來盜取集體利益,長期占有借款,不按時、足額歸還。另外,少數村委會成員,對于農村集體資產的處置方面,不能很好遵循公開、公正、客觀原則進行,而是利用手中的職權謀取私利。并在參與清產核資中,存在漏報、虛報問題。農村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或不符合規(guī)范的資產過程中,僅是出于敷衍的態(tài)度來走一個過場而已,不能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對集體資產如實上報,將使得農村的經營性資產在規(guī)定時限內無法得以收回,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資產流失,甚至是低價變賣資產的行為。
(三)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權屬不明確
清產核資中,經營性資產是敏感度較高,且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資產。包括機械設備、廠房、建筑物、企業(yè)等。實際操作中,由于農村特有的因素制約,使得村民選舉過程中,因為農村村民委員會成員及相關干部更換較為頻繁,使得換屆后管理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其中,村委會財務人員的流動性過于頻繁,使得財務賬目不清晰。這是因為,財務賬目多次轉手,賬務中所存在的問題難以有人能夠說清楚,賬本中經常會出現(xiàn)賬實不符的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賬上有資產,但是,該資產實物已經沒有,或是雖然實物在,但是實物基本上無法使用;另外,在清查過程中,存在財務賬面資產登記的名稱與實際固定資產名稱不相符,造成日后管理上存在問題。還有就是,賬上資產數量與實際資產數量存在出入,從而造成資產的盤盈或是盤虧。另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權屬不明確的問題反映在,兩個相近村莊為了共同利益而合資建設資產,從而在資產清查過程中,相關人員難以確定權屬及資產價格的真實分配。
(四)存在著大量的有爭議合同
通過清產核資過程可以深刻感受到,土地資源對于農村、農民、農業(yè)經濟的重要性。土地資源不僅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脈,也是國家農業(yè)穩(wěn)定、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證。因而,在清產核資過程中,對于農村集體土地的清查成為重點環(huán)節(jié)。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村民委員會出于長期占有土地的目的,在與村民簽訂農村集體所有制土地合同過程中,僅是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在合同中約定權屬,合同到期后多半會出現(xiàn)權屬的爭議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該問題一般會暴露在清產核資中,非常容易出現(xiàn)工作的不徹底問題。另外,由于集體承包土地合同沒有經過專業(yè)法律人士的審核,合同內容與實際內容存在許多不相一致的地方。其中,村干部長期占有的農村集體的土地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不一致問題目前顯得較為突出及嚴重,是清產核資工作的重點。
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實施策略
農村集體資產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因其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要求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定期的資產盤點。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能夠促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農民能夠真正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來獲取相應的利益。前述,我們也提到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對于清產核資制度認識不足,程序缺乏規(guī)范性,操作中存在問題,產權需要進一步明確,合同簽訂存在爭議等。上述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清產核資工作的不徹底,目標無法達成的問題。鑒于此,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應該對相關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具體來說,應該從聘請專業(yè)顧問團隊、構建與完善清產核資流程、進一步監(jiān)督與完善違法與違規(guī)行為、積極處理好相關爭議合同等幾個方面入手來解決該問題。
(一)清產核資過程中,聘請專業(yè)顧問團隊
“專業(yè)問題應由專業(yè)人士來做”——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從專業(yè)人士角度來看,對于其本專業(yè)的問題,無論是在看法上、思路上、最終解決問題的結果上,其所做出的判斷力及落實到執(zhí)行上都會得出專業(yè)的結果,這是非專業(yè)人士難以做得到的。
1. 聘請專業(yè)團隊解決清產核資問題
以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來看,之所以在整個操作中存著這樣或是那樣的一些問題,與相關的操作人員有著較大的關系。在農村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中,相關部門本著尊重專業(yè)、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應該聘請專業(yè)水平較高、業(yè)務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專業(yè)顧問及實際操作人員。具體來說,可以聘請具有法律執(zhí)業(yè)資格的律師及注冊會計師人才參與到其中。
2. 各級政府要本著實事求是態(tài)度開展工作
從政府層面來看,各級鄉(xiāng)鎮(zhèn)政府管理部門應該本著親歷、親為的態(tài)度開展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盎疖嚺艿每烊寇囶^帶”,對于農民群眾及農村基礎干部來說,若縣、鄉(xiāng)鎮(zhèn)政府能夠帶頭開展資產清產核資,人民群眾將會對該項工作給予支持。同時,上級單位僅帶頭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其目的在于組織廣大農民學習相關制度,從而形成了,專業(yè)顧問、鄉(xiāng)鎮(zhèn)政府、村三位一體的清產核資機制。
3. 專業(yè)人士要加強對于農民的講解
針對廣大農民知識水平相對偏低的問題,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宣講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另外,各地主管局(如農林局)還要積極與相關專業(yè)人士,如,律師、注冊會計師開展合作,并定期開展相關業(yè)務培訓;聘請專家及專業(yè)人員仔細講解該項工作每個節(jié)點的工作內容,做好流程、制定出標準,提升其操作性。以東北三省的吉林為例,該省在我國國內第一個開展并實現(xiàn)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采取培訓——實踐——再培訓的策略,經常聘請一些專業(yè)人員講解相關政策,大范圍宣講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通過大量的基礎工作,使得參與者都基本上了解了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及關鍵時間節(jié)點的具體操作,使得該地順利完成了清產核資,并為農村相關體制改革鋪平了道路,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二)構建與完善清產核資流程
制度與流程是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要件,對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來說,制度制訂后,下一步的工作便是如何按照制度編制流程。也只有清產核資流程清晰了,才能確保該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國政府為了更好地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與核資工作,出臺了相應的工作流程。具體工作流程包括了,賬務清理、資產核查、權屬確定、資產重估、公示、臺賬設立。
1. 從思想意識上重視資產清查工作
在實施資產清查核實以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上較為復雜,對于工作組來說,要清楚了解到,其對于資產核資及財務上的處理工作較為繁重,涉及多類型資產的甄別。
2. 做好資產產權界定
該項工作應在提升法律遵從度的基礎上,法規(guī),嚴格界定產權,并以此為準則行使管理權并加強價值的重新估計。
(三)進一步監(jiān)督與完善違法與違規(guī)行為
清產核資除了要了解農村集體資產是否受到了侵害,從而在第一時間內查出農村違法、違規(guī)、違紀問題。這是純潔隊伍,糾正不正之風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村集體資產清查核資中,要求違法人員要及時改正其違法行為,如數退還侵占的各類集體資產,并繳納應繳費用。同時,還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對于個別人員不配合相關工作,無論是干部還是農民,要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行政乃至于刑事處理。
(四)積極處理好相關爭議合同
1. 清產核資人員對于已有合同進行合法性、規(guī)范性審查
清產核資參與者要了解合同中所涉及農民利益的問題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是否能夠真實代表農民意愿。相關工作者,對于規(guī)范性不強,甚至是不合法的經濟合同應該本著認真、負責任的態(tài)度給予妥善處理。
2. 對于存在異議的合同問題給予妥善解決
若合同當事人有意向解除現(xiàn)有合同,工作人員則需要主持重新簽訂合同。另外,對于土地合同中權屬規(guī)定有爭議的合同,相關人員可以聘請律師來給予解決,從而明確產權關系,并給予登記、公示。
四、總結
無農不穩(wěn),對于我國來說,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關乎我國國計民生的大事情。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在不斷增加,農村集體經濟也在煥發(fā)著生機。然而,新時期下,隨著經濟結構的日趨復雜,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使得一些地區(qū)的農村集體資產出現(xiàn)了流失問題。鑒于此,我國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相關的清產核資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應該本著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對于清產核資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給予正視的對待,同時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正面引導的方式予以處理。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聘用專業(yè)團隊提供技術支持、構建與完善清產核資標準、進一步監(jiān)督與完善違法與違規(guī)行為,積極處理好相關爭議合同的方式開展工作。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將會為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發(fā)揮相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問題與工作策略[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9,39(08):13.
[2]劉瑞玲.淺談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31.
[3]張長喜.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8(06):8-9.
[4]周平娟.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建議[J].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19(04):141.
[5]宮武英.論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J].理財:學術版,2019(01):93-94.
(作者單位:山東省梁山縣大路口鄉(xiāng)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