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魏策二》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b。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c,避席擇言曰d:“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e,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R桓公夜半不嗛f,易牙乃煎敖燔炙g,和調(diào)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瘯x文公得南之
威h,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醯菑娕_而望崩山i,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j,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裰骶餶,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l,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m,強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n。
a 魯共公:戰(zhàn)國時期魯國君主。文中的魯君即指魯共公。
b 梁王魏嬰:即梁惠王,又稱魏惠王。因魏國都城在大梁(位于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魏國又稱梁國。 觴:飲酒器,這里指飲宴。 范臺:又稱“繁臺”,魏國的高臺。當時魏國強盛,魯、宋、衛(wèi)、韓等諸侯國君前來盟會。
c 興:站起來。
d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敬意,離座起立,叫避席。 擇言:擇善而言,即選擇有意義的話。
e 帝女:一說是大禹的女兒,一說是堯或舜的女兒。 儀狄:人名。晉張華《博物志》稱系大禹時人,善釀酒。
f 嗛:同“慊”,滿足,舒服。
g 易牙:擅長烹飪,甚得齊桓公親幸。 煎、敖、燔、炙:幾種烹飪方法。燔,烤肉。炙,熏烤。
h 南之威:美女名,亦稱“南威”。
i 楚王:指楚莊王。 強臺:亦作“荊臺”,又叫“章華臺”,楚靈王所造,在今湖北監(jiān)利西北。 崩山:在今湖北省境內(nèi)。
j 彷徨:流連徘徊。一說“彷徨”作“方湟”“方淮”“方皇”,大澤名。
k 主君:對梁惠王的尊稱。 尊:同“樽”,酒器。
l 白臺、閭須:都是美女名。
m 夾林、蘭臺:魏國的園林建筑。
n 相屬(zhǔ):相連,指接連不斷。
梁惠王在范臺宴請各國諸侯。酒興正濃之時,梁惠王向魯共公敬酒。魯共公站起身,離開自己的座席,選擇恰當?shù)脑掝}說道:“從前,大禹的女兒讓儀狄釀酒,酒味醇美。儀狄把酒獻給了大禹,大禹喝了之后也覺得味道很好。但因此而疏遠了儀狄,拒絕了美酒,并且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美酒而使國家滅亡的?!R桓公有一天夜里覺得肚子餓,想吃東西。易牙就煎熬燒烤,調(diào)和各種美味進獻給齊桓公,齊桓公吃得很飽,一覺睡到天亮還不醒,等到他醒了以后,說道:‘后代一定有因貪戀美味而使國家滅亡的?!瘯x文公得到了美女南威,三天沒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威打發(fā)走了,說道:‘后代一定有因為貪戀美色而使國家滅亡的。’楚莊王登上強臺遠望崩山,左邊是江,右邊是湖,流連徘徊,覺得山水之樂能讓人忘記生死,于是發(fā)誓不再游山玩水。后來他說:‘后代一定有因為修高臺、陂池而使國家滅亡的?!F(xiàn)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儀狄釀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調(diào)出來的美味佳肴;您左邊的白臺,右邊的閭須,都是南威一樣的美女;您前邊有夾林,后邊有蘭臺,都有著登臨強臺一樣的快樂。這四者中占有一種,就足以使國家滅亡,可是現(xiàn)在您兼而有之,能不引起警戒嗎?”梁惠王聽后連連稱贊魯共公的諫言非常恰當。
公元前344年,國勢強盛的魏國在逢澤(今河南開封東南)舉行盟會,魯、宋、衛(wèi)等諸侯國都來參加。本文是魯共公在這次宴會上的一段祝酒詞,勸誡梁惠王要警惕酒、味、色、樂的誘惑,否則將有亡國的危險。
從內(nèi)容上看,魯共公很懂得勸諫的技巧,他運用譬喻說理、排比言事的手法,列舉大禹與“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也曾受到美酒、佳肴、女色、高臺之樂的誘惑,但他們都是有理智又賢明的君主,很快便有所警悟,紛紛對誘惑加以拒絕,從而實現(xiàn)了國家的治理,給后世樹立了榜樣。接著,魯共公自然地將梁惠王與上述賢明的君王進行對比,指出梁惠王奢侈淫靡俱全,國家已顯露衰落的征兆,他卻還不醒悟。這種舉事實講道理、古今對比的方式,使勸諫更具說服力且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梁惠王聽后連連稱贊。魯共公卓越的政治家風范也盡顯其中。
(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