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俗話說,高考語文得作文者得天下。炎炎夏日,閱卷教師揮汗如雨,作文若一般,定不會引起閱讀者的好感,分數(shù)也只會停留在平均分左右。如何使閱卷人讀完你的文章之后頓感涼意,有一種想給你高分的沖動,這很重要。我認為想在眾多文章中凸顯出來必須要有你的亮點,那么可以在標題、開頭、結(jié)尾、語言及文章結(jié)構(gòu)方面下功夫。下面我將對學生寫的一篇優(yōu)秀范文進行較為詳細的例說。
一、回顧材料
在成昆鐵路四川段,運行著一列沒有空調(diào)、沒有餐車、沒有臥鋪的“綠皮車”。這趟列車連接著樂山市、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地,全程設50多個車站,行程近600千米。鐵路沿線是大涼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這趟“綠皮車”每一二十分鐘??恳徽?,其大運量、低票價的服務,成為沿線群眾出行、趕集的首選,它是動車時代穿行在大涼山的扶貧“慢火車”。
有人說,在動車組馳騁的今天,“慢火車”的存在顯得不協(xié)調(diào);也有人說,因為地域差異很大,“慢火車”的存在有著濃厚的時代情懷。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二、材料簡析
本則材料不能脫離主體段落,應將重點放在綠皮車對涼山地區(qū)帶來的實際效果上,符合當?shù)氐陌l(fā)展,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以及因地制宜等方面。
三、范文展示
細品小火慢燉的清香
唐山一中 2015級 王敬淇? 55分
1.吃慣了爆炒葷腥之盛宴,你可思文火細煮的一碗茶香?
2.看慣了富麗繁華之燈光,你可記得那水鄉(xiāng)里未眠的漁火,那山城中搖曳的月光?
3.坐慣了風馳電掣的動車高鐵,你便容不下那帶著淳樸鄉(xiāng)情緩緩駛來的綠皮火車了嗎?
4.讓那慢火車再走一走吧,也讓鐵路兩端的人們,莫忘那富貴,也莫忘那清貧。
5.當迎面駛來的綠皮車以其“三無”面貌坦誠示人,以其似乎并不健壯的腿腳從容走過,卻又以其大運量、低票價的優(yōu)勢,操著左券,以其親和便利之心,向世人昭示其價值,讓我們?nèi)绾蜗蛩啊巴!??當一輛輛高鐵動車急急如律令,從北上廣駛來,又向滬寧杭駛?cè)?。人們感嘆之余,可想過綠皮車從何處駛來,又將往何處去?
6.它從我國區(qū)域發(fā)展差異大、貧富差距懸殊的現(xiàn)況中駛來,向共同富裕,建設小康之路駛?cè)ァ>G皮車上載著的是云貴高原崎嶇婀娜的山景,那高消費、高成本、長工期的“快車”們載得動嗎?綠皮車上載著的是溝通沿線各地的希望和便利,那些長途??康摹翱燔嚒眰冾櫟蒙蠁??恐怕還未提起速來,便已經(jīng)錯過了只隔一二十分鐘的站點了吧。
7.它從特困地區(qū)的人民需求中駛來,向精準扶貧的目標駛?cè)ァo論是我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cè)改革還是延續(xù)至今的西部大開發(fā),一直到精準脫貧的“精準”二字,都應該強調(diào)以人民需求定調(diào)子。特困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是快還是多停多站的便利?山區(qū)百姓需要的到底是高大上的服務和享受,還是大運量、低票價的親民之選?落后地區(qū)需要的到底是“形貌”上的協(xié)調(diào)“昳麗”還是符合當?shù)匕l(fā)展水平的深入人心?大概綠皮車的閑庭信步,人們的實惠笑臉早已給出了答案。
8.哲人言:“道德不該是令人膜拜的神龕,應是是出手可及的溫暖?!蹦敲唇煌ɑ菝癫辉撌橇钊送鴧s步的“筋斗云”,應是綠皮車里拉出的親切與情懷。十萬八千里之快,特困地區(qū)轉(zhuǎn)型的腳步還跟得上嗎?
9.快車帶得起城市的飛躍,揚的起繁華的塵囂。
10.可別忘了,只有慢火車才帶不丟扶貧、脫貧的希望,只有慢火車才拉不完那滿滿的鄉(xiāng)情。
11.那小火慢燉的清香,你聞到了嗎?
四、亮點評說
(一)標題、開頭、結(jié)尾三照應
該生標題為《細品小火慢燉的清香》,其中的“小火慢燉”,指的就是“慢火車”,而“清香”就是“慢火車存在的價值”。表面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深刻的內(nèi)涵,值得用心去品味,屬于比較文藝的標題,給人余味。
開頭和結(jié)尾承接題目而來,形成了三照應,這也是行文時的必然要求。這位學生的開篇分成了三小段,可以說屬于層層深入的類比形式,由淺入深,使標題和中心緊扣在一起,我們也就更明白作者擬題的用意了。
形式上來看,開篇用了三個問句,那么問題就來了,必須要有回答。此生巧妙之處在于用第4段回答上文的提問,而且是全文的觀點段落,非常自然地使觀點獨立成段,閱卷人能比較快的抓住文章的主旨,可謂匠心獨具。
(二)出彩的語言
從標題,開頭和結(jié)尾我們就能看出此生的斟酌之處,開頭類比修辭的使用更是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第8段中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不為形式而形式,其中“筋斗云”指的就是快車的速度,和后文的“十萬八千里”形成了照應,自然不做作。
用詞上也是比較成熟的,比如第5段中對成語“如操左券”的活用,非常有利的說明了綠皮車的大運量、低票價的優(yōu)勢;第5段中的“急急如律令” 是漢代公文常用的結(jié)尾語詞,意謂情勢緊急,應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辦理。后多為道教念咒驅(qū)使鬼神時所用的末語。我想,沒有一定的積累量斷不能用到如此詞語。
還有就是對疑問句的使用,這一點在主題段中都用上了。第5段中“人們感嘆之余,可想過綠皮車從何處駛來,又將往何處去?”讀起來語不驚人,但這一問極為巧妙,它既是承上句“當一輛輛高鐵動車急急如律令,從北上廣駛來,又向滬寧杭駛?cè)ァ钡奶釂枺▋?nèi)容),又是下文的一個提問(結(jié)構(gòu))。
第6段同樣用了疑問的設置,但這段使用了對比的形式,對比之中自見答案,比普通的講道理要深刻得多了,且發(fā)人深省。第7段同樣用了對比疑問的形式,但更深刻之處在于連用三個問句,又構(gòu)成了排比,增強語勢。這樣的語言形式比一般的直白的論述顯得靈活很多,我們在寫作時能夠加以借鑒。
(三)巧妙的結(jié)構(gòu)安排
這位學生的結(jié)構(gòu)安排讓人拍案叫絕,為何評價如此之高,我認為有三點:
第一、分論點突出且不教條。本文的6、7兩段開頭觀點突出,獨立成段,內(nèi)容充實,能夠讓閱卷者清楚地把握每段所寫的內(nèi)容。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喜歡將分論點寫在每個主題段落的第一句,為了突出效果,多用排比的形式。想法不錯,但是為了形式而寫作,多用一些非常簡單的排比,絲毫沒有內(nèi)容,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沒有新意,印象分會大打折扣。
第二、全文銜接緊密。有些學生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任何設計感,非常散亂。本文思路清楚,文章第5段結(jié)尾承上啟下,巧妙地構(gòu)架了整篇文章,在第6段和第7段的開頭分別用一句話照應了上文的提問,別開生面,在短暫的考試時間里能有如此之構(gòu)思,實屬不易。
第三、內(nèi)容方面層層深入。有些學生的文章也屬于層進式,但是卻沒有將自己的思路較為明顯的顯現(xiàn)出來,還需要閱卷者仔細閱讀才能發(fā)現(xiàn)。說句實在話,閱卷時間有限,閱卷老師也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不會有很大的耐心去找你每個段落的觀點。因此,在眾多“埋沒觀點”的文章中讀到一篇層次清楚的文章后,定會有“柳暗花明”之感。本文的優(yōu)點在于,邏輯關系緊密:先寫的是綠皮車能給人帶來的表面的作用,第7段中深入到精準扶貧的高度,由淺入深的展開,同時增強了文章的說理力度。
五、后記
總體來說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考場作文,這位學生平時對作文的寫作非常用心,文章的結(jié)構(gòu)甚至遣詞造句都會精心的揣摩,我想這就是作文的設計意識。毫不夸張的說作文就如一件藝術品,怎樣做到最精致,必須要有作者的心思在里面。學以致用很重要,有一些學生平時比較喜歡看作文,以為看了背了就成為自己的了,但我認為還必須要落實到寫上,不練習斷不能提高,這也就是用的過程,只有經(jīng)歷過自己的加工才能真正的為己所用,印象才最為深刻。以上我對該生作文的三大優(yōu)點進行了展開說明,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高中的學生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