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 ×示 ” 結構詞匯化描寫

      2022-06-22 01:24:11鄧祥龍李成芳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20期
      關鍵詞:詞匯化典型性

      鄧祥龍 李成芳

      【摘要】 現(xiàn)代漢語中“×示”結構發(fā)生了詞匯化?!案媸尽毕群蠼洑v了并列結構階段、自由換序階段、意義由泛指到特指階段,最終轉化為名詞,完成詞匯化?!爸甘尽北緸闋钪卸陶Z,進而意義發(fā)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通過指稱化發(fā)展為名詞?!氨硎尽薄肮尽薄鞍凳尽痹趧釉~轉為名詞的詞匯化進程中,名詞性特征逐漸增強。

      【關鍵詞】 告示;指示;詞匯化;典型性

      【中圖分類號】H14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0-01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36

      基金項目:亳州學院2021年度校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1XJXM041)。

      從歷時的角度考察詞匯化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霸~匯化”是從歷時即語言發(fā)展的角度定義的,指非詞匯性的成分變成詞匯性的成分,或者詞匯性較低的成分變?yōu)樵~匯性較高的成分。在詞匯化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是某個形式(或范疇)的詞匯性的程度[1]。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一批“×示”結構發(fā)生了詞匯化。其中的“示”不再具體表示將某事呈現(xiàn)之意,具有一定的黏著性,詞匯化程度較高。

      一、“×示”結構詞匯化的可能性

      “示”字形始見于甲骨文,本像神主之形。后引申表示上天顯示某種征兆,以垂示禍福?!墩f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古代漢語應用中常用作及物動詞,有把事物指出來或者擺出來讓人知道之意。如《莊子》“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薄笆尽痹诖肆x項上與“語、告、指”等有同義關系;又《華嚴經音義》引倉頡篇:“示,現(xiàn)也。”“示”有表現(xiàn)、展現(xiàn)之意,與“顯、展、表”等構成同義詞;又《正字通·示部》:“示,教也?!贝肆x項又與“教”近義?!笆尽痹诓煌恼Z義環(huán)境下與諸多詞有相近義項,由于他們可作及物動詞,表聯(lián)系事件的動詞基于詞性的對等,極易并列成詞而定型化。同時,兩個并列項都是單音節(jié)及物動詞,二者之間就構成一個韻律詞,其后的賓語進一步推動其詞匯化進程?!笆尽迸c其他及物動詞組成的雙音節(jié)詞,極容易發(fā)生詞匯化。

      二、“告示”詞匯化演變過程

      “告示”在“×示”中的演化過程和個性特征較為鮮明。

      (一)“告示”是并列結構階段

      先秦時期,“告”和“示”作為兩個獨立的詞,可各自處于不同的短語,也可以連用構成并列短語。此時的“告”指“告訴他人”,“示”指“把事物指出來讓人知道”。例如:

      (1)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則夫塞者俄且通也之?!盾髯印s辱篇》

      此例“告”“示”并列,她們的賓語都相同,都是“人”,可以從后面的“告之示之”得以證明。可知“告示人”是一個縮略的并列結構,在“告”后有一個空范疇,其所指與“示”后的賓語“人”相同。

      (二)“告”“示”可自由換序階段

      東漢到唐,“告示”存在換序形式“示告”,兩種形式都可以使用,且同一部書中也有同時出現(xiàn)兩種形式的用例。使用“示告”的例子如:

      (2)師幸原其不及,示告其難易,故敢具問其所以。(東漢《太平經》)

      (3)夫以吾道與然此大德言力也。因茲所示告也。(空?!队z告》)

      使用“告示”的例子如:

      (4)至誠可專念,乃心痛涕出,心使意念主行,告示遠方。(東漢《太平經》)

      (5)殺人成復仇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議,當須告示。(劉肅《大唐新語》)

      同時,“告示、示告”的整體意義可以由“告”單獨表示,如:

      (6)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干寶《搜神記》)

      (7)唯階下遷思易慮,以時即位,顯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號。(陳壽《三國志》)

      這種存在同義的單音對應形式的雙音節(jié)詞的詞匯化程度較低,與短語的區(qū)別特征少[2]。因此,此階段的“告示”仍處于詞匯化的邊緣。

      (三)意義上發(fā)生由泛指到專指的階段

      宋代以降,“告示”發(fā)生了詞匯化過程中的重要轉折。“告示”的使用頻率遠超“示告”,在使用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實際使用中僅有少量“示告”的用例,如:

      (8)適見扇頭詩,疑為吾甥女手筆。入示告妹,果非誤也。(馮夢龍《情史類略》)

      元代以后,“告示”意義上發(fā)生專指化。所謂專指化,指一些雙音節(jié)詞,最初意義比較寬泛,后來使用范圍變得狹窄,只能指某些特定的事件或行為[3]?!案媸尽痹谡w上有所引申,使詞匯意義從一個較寬的范圍變得狹窄,常用來指政府通告大眾的文件。如:

      (9)如今沿途留下告示,如有收留小女翠鸞者,賞他花銀十兩。(楊顯之《瀟湘雨》)

      (10)那壁廂掛著的是告示也。(馮惟敏《不伏老》)

      (四)名詞的相對定型化的階段

      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告示”的名詞性特征典型化,偶有作為動詞的用法,如:

      (11)這些內容早已告示出去,十鄉(xiāng)百里的青年全已知曉。(李文澄《努爾哈赤》)

      “告示”在元明之后,基本定型為一個專門表示“政府通告大眾的文件”的概念。相較于前代的常用義表示一般意義上的“告訴、告知”,整體意義的外延便不再等同于組成成分的外延,變成一個獨立的單位來使用。如:

      (12)但是從八一嫂說了“衙門里的大老爺沒有告示”這話以后,卻有些生氣了。(魯迅《風波》)

      “告示”句法功能發(fā)生轉化,由動詞類轉化為名詞,定型化以后,能在很多固定詞中充當構詞成分,如“安民告示、紅告示、無頭告示”等。如:

      (13)他又復進圖輪倫城,下安民告示,命令城內外軍民降者免死。(李文澄《努爾哈赤》)

      (14)也有偶一為之的情況,他覺得需要采用一下無頭告示的手法。(譯林出版社《鵜鶘案卷》)

      三、“指示”詞匯化演變過程

      “指示”的詞匯化過程與“告示”不一致,這與“指”的意義有極大關系。《說文·手部》:“指,手指也?!睆墓胖两瘢种噶x都是“指”重要的義項。《前漢·蕭何傳》:“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弊⒃唬骸爸甘菊摺R允种甘局??!薄稄V韻》:“指,手指也,又示也、斥也。”“示”意凸顯之后,“指示”作為并列雙音節(jié)動詞才廣泛使用。

      (一)“指示”是狀中短語階段

      語料顯示,漢代已出現(xiàn)“指示”連用,同時期也有很多“指以示”的用法。如:

      (15)顏淵與孔子俱上魯太山,孔子東南望,吳閶門外有系白馬,引顏淵指以示之曰:“若見吳昌門乎?(王充《論衡》)

      這種“指”為“手指”義,作為狀語修飾“示”,意為“以手指點表示”。這種用法沿用較久,如:

      (16)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機曰:“卿江東何以敵此?”(劉義慶《世說新語》)

      (17)指以示公曰:“此必囚賄捷盜所為也?!保o昀《閱微草堂筆記》)

      上述例子中,“指”都是作為“示”這個動作的方式出現(xiàn),并且中間可以用“以”來連接?!耙浴泵撊ズ?,“指示”仍作為偏正結構大量使用。如:

      (18)相如見秦王無意償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9)戚指示木所在,匠遽為操作。(周亮工《書戚三郎事》)

      行為動作總是伴隨著某種情狀而呈現(xiàn)的,因而情狀與動作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句法上表情狀的狀語緊挨著動詞,因此最易粘合成詞?!爸甘尽本褪沁@樣一種存在形式。

      (二)意義上發(fā)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

      唐代以來,“指示”的意義發(fā)生了抽象引申,從具體的“指給人看”抽象為“指點、指引”之意,該形式從整體上發(fā)生了意義的轉移,轉移后的偏正關系模糊化,詞匯化程度也相應地提高了。如:

      (20)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21)這一則語,可以指示人做工夫。(頤藏主《古尊宿語錄》)

      (22)此時英雄既到,敢求指示一二。(晚清貪夢道人《施公案》)

      以上例子中的“指示”是一個動詞,義為“指點”,意義相比以前抽象化了。在用法上,可以帶賓語(如例21),也可以后有補語修飾(如例22)。

      (三)通過指稱化發(fā)展為名詞

      在“指示”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指示”的意思抽象化后,也出現(xiàn)了作名詞的用法,如:

      (23)師因云巖諱日營齋,僧問:“和尚於云巖處得何指示?(《五燈會元》)

      這種作為名詞的用法與“指示”的意義抽象有很大關系?!皬母旧险f,謂詞本身并沒有過程性,只表示抽象的動作或狀態(tài)、屬性都是非過程性的。這種情況就同名詞本身是無指的、只表示抽象的事物一樣?!盵4]這種抽象意義經過指稱化,變成一個名詞性概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指示”從動詞性“指點、指令”義到名詞性“指令”義,在意義上不發(fā)生轉指,而是自指。因此,兩者是具有同一性的?!皾M足任何一項都具有名詞性:一可以受名詞直接修飾;二可以作準謂賓動詞的賓語?!盵5]“指示”可以用“加以”修飾,并且可以用“一些、許多”等數(shù)量詞修飾,因此,具有名詞性是無疑的。

      在后來的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中,“指示”的名詞化特征也更明顯,指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發(fā)出的指令性意見或者文件。

      (24)我們這里,本來有個社,今年春上堅決收縮了?!笆湛s,是上頭的指示。”(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示”的動詞用法和名詞用法同時存在,但名詞性特征更明顯,經常做定語用在“指示燈”“指示牌”“指示標語”中。

      四、“表示”“公示”“暗示”的詞匯化演變過程

      (一)表示

      “表示”的詞匯化過程和“指示”有相似之處。最初表示具體的顯示某種意義,如:

      (25)若錫于東儲,於禮嫌重,非所以崇峻陛級,表示等威。(《隋書禮儀志五》)

      (26)又表示危懼,深營身觀,曲訪大臣,慮不全立。(六朝《全劉宋文》)

      上例中的“表示”是具體顯示的意思,此時“表示”還可以用單音同音詞“示”替換,如:

      (27)觀禮,諸侯各建其旗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唐《通典》)

      觀察語料可以發(fā)現(xiàn),“表”“示”兩詞的粘合是由于兩詞的意義相近,均有表明、展示的意思,在很多場合可以替換使用。如:

      (28)銜恩遇,進款誠,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是曰賄交,其流二也。(六朝《全梁文》)

      (29)嬴門伏劍以表心,聶政感惠而屠菹,荊卿絕臏以報燕,樊公含悲而授首。(六朝葛洪《抱樸子》)

      上例中“以示心”“以表心”均為表明心跡之意。中古復音詞大量增加,“表示”也是此現(xiàn)象的折射。當“表示”融合為一個詞,其意義也發(fā)生了引申,意為通過某種行為顯出某種思想、感情、態(tài)度等。如:

      (30)窩闊臺既即位,重用耶律楚材,楚材以舊制簡率,未足表示尊嚴,更請窩闊臺汗增修朝儀。(《元史演義》)

      “表示”的這兩種用法均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但其名詞性質也在凸顯,如:

      (31)哈勃發(fā)現(xiàn),這可以用個簡單的等式來加以表示:Ho=v/d(接力出版社《萬物簡史》)

      (二)公示

      “公示”的最早出現(xiàn)是作為一個動詞,意為“向公眾展示”之意。

      (32)公示人多以偈。然題贈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識其旨者,異跡甚著。(北宋《禪林僧寶傳》)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動詞,公布,讓公眾了解并向公眾征求意見”[6],顯然把動詞性質作為它的典型特征。而《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指政府機關或團體下達的指示、通告等”[7]。在實際語言使用中,“公示”的名詞性特征是更明顯的。首先,“進行”“加以”等準謂賓動詞可加以修飾;其次,可以直接被名詞修飾,如“民主公示”“物權公示”等;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的“公示”文體。因此,名詞性當是“公示”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的典型特征。

      (三)“暗示”

      “暗示”出現(xiàn)較晚,語料顯示,清代“暗示”才結合成詞,最初是從“暗暗示意”緊縮而成。表示不直接表達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語言或動作使他人領會。

      (33)?;稳胧溃烤退林?隨意改名,暗暗示意。(無垢道人《八仙得道》)

      (34)如來暗示了羅漢,對老孫說出那妖的根原,才請老君來收伏。(吳承恩《西游記》)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暗示”依然用作動詞使用,帶“著、了、過”。如:

      (35)他先想到應該寫一封信給陸女士,訴述自己的困難,暗示著要對報館辭職的意思。(茅盾《蝕》)

      (36)姨太太輕輕一提,就暗示了即使她在外邊軋姘頭,也是有所恃而不怕的。(茅盾《子夜》)

      “暗示”具有較強的指稱性,可以受數(shù)量詞修飾,可以作準謂賓動詞的賓語,其名詞性特征在逐漸增強。如:

      (37)即使是失敗,也可以在消極的地方留下一些暗示。(俞平伯《冬夜》自序)

      綜上,“表示”“公示”“暗示”都是由動詞轉為名詞的詞匯化進程中,其名詞性特征逐漸增強。

      五、小結

      現(xiàn)在將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示”結構分類如下:

      ①提示、批示、啟示、展示、標示、請示、演示、表示、揭示、訓示、出示;

      ②明示、預示、暗示;

      ③告示、公示。

      第①類在歷時的使用中是并列結構,由于連續(xù)事件的動詞詞性對等而固化成詞,發(fā)展至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動作的復合詞,同時兼有名詞性特征(均可做準謂賓動詞的賓語)。作名詞時表示由某種具體的呈現(xiàn)特定意義的手段。第②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可表狀中結構的動詞,也可分析為定中結構,具有名詞性。第③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性已經成為其基本特征,動詞性特征不再典型。

      綜上,我們發(fā)現(xiàn),“×示”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的使用中,基本都具有名詞性特征,或名詞性特征已成為典型?!笆尽本哂幸欢ǖ酿ぶ?,而且整體上具有名詞用法,在詞類屬性上也有一定特異性。因此,“示”的詞匯化程度已相對較高。

      參考文獻:

      [1][2][3]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3,125,133.

      [4][5]郭銳.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69,161.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451.

      [7]羅竹鳳主編.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802.

      作者簡介:

      鄧祥龍,亳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李成芳,亳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猜你喜歡
      詞匯化典型性
      電容器典型性問題的探究
      地基處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時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純凈的心寫純凈的人
      傳媒評論(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介詞“依據(jù)”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V三V四”的構式及貶義色彩形成原因
      一例非典型性豬偽狂犬病的診治
      廣南縣一起非典型性豬偽狂犬病的診治
      Q來A去
      本溪市| 农安县| 临泉县| 满城县| 大安市| 丹巴县| 竹山县| 绥棱县| 峡江县| 平武县| 当雄县| 正镶白旗| 迁西县| 崇明县| 沙田区| 锡林郭勒盟| 宣恩县| 柘城县| 博爱县| 勐海县| 左贡县| 师宗县| 勐海县| 伊春市| 禹城市| 永川市| 甘谷县| 阳高县| 营口市| 汝南县| 来凤县| 广宁县| 长泰县| 古浪县| 轮台县| 茶陵县| 德钦县| 广安市| 随州市| 庆城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