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濤,朱建忠,劉岱岳,李康旺,李芳,孫巧茹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精神關愛科, 廣東 江門 529000)
精神分裂癥突出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損害,疾病反復發(fā)作與患者認知功能進行性衰退、預后不良密切相關[1]。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首要目標是快速消除臨床癥狀,促使其認知功能有效提升,避免相關功能持續(xù)衰退及疾病復發(fā)[2]?,F(xiàn)階段,有效防止精神分裂癥復發(fā)及控制其出現(xiàn)急性發(fā)作的關鍵途徑是采用抗精神病長效針劑療法,有研究指出,長效針劑的療效、安全性均較口服藥物好,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愈率,降低復發(fā)風險[3-4]。棕櫚酸帕利哌酮屬于長效針劑,具有5羥色胺、多巴胺D2受體雙重拮抗特征,患者應用后耐受性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文觀察棕櫚酸帕利哌酮應用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對臨床癥狀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19~36歲,平均(24.21±4.92)歲;病程3~50個月,平均(23.51±17.31)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14~31kg/m2,平均(22.71±7.56)kg/m2。研究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37歲,平均(24.13±5.01)歲;病程4~49個月,平均(23.17±17.52)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14~31kg/m2,平均(22.53±7.68)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CCMD-3關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5];病程≤2年;入組時PANSS總評分>72分;入院時肝功能、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等檢查無明顯異常;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或存在過敏反應;無法配合藥物治療;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暴力或自殘傾向;既往有足療程足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史且療效不理想;酒精依賴;治療依從性差。
對照組予以利培酮(生產商: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808;規(guī)格:1mg×30片),口服,初始劑量保持1mg/d,結合患者病情在1周內將藥物劑量調整至4mg/d,最高劑量不超過6mg/d。
研究組應用棕櫚酸帕利哌酮(生產商:Janssen Pharmaceutica N.V.;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60643;規(guī)格:1mL∶0.1g/支),首日劑量為150mg,三角肌內注射,第8天將100mg肌注于另一側三角肌,以后每個月在臀肌或三角肌肌注100mg 1次。兩組患者均不使用本研究以外的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若發(fā)生焦慮、失眠、心動過速等情況,可視癥狀嚴重程度予以短效鹽酸苯海索、異丙嗪、苯二氮卓類對癥處理并詳細記錄。所有患者均治療12個月,每間隔3個月隨訪一次。
(1)采用PANSS量表評估兩組治療前后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2)療效評估[6]:根據(jù)患者治療后PANSS總減分率判定療效,其中減分率超過75%為治愈,減分率50%~74%視為顯效,減分率26%~49%為有效,減分率≤25%為無效。(3)記錄兩組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研究組治療后各時段的PANS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PANSS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和對藥物的耐受力對治療效果極為重要[7]。長期服藥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常會出現(xiàn)自主減藥、斷藥等不良情況,影響遠期療效。
相關研究指出,棕櫚酸帕利哌酮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治療的遠期療效顯著,在患者體內棕櫚酸帕利哌酮有效成分會水解成帕利哌酮,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對5羥色胺受體及多巴胺D2受體聯(lián)合拮抗作用實現(xiàn),副反應更低[8]。本文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后各時段的PANSS評分更低,治療總有效率更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說明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長效針劑的綜合療效優(yōu)于利培酮,且能夠減少不良反應。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起效快,藥物濃度也更為穩(wěn)定,能夠將藥物有效成分全部吸收。帕利哌酮也能夠對H1組胺受體及α1、α2腎上素能受體發(fā)揮良好的拮抗作用,起到優(yōu)化治療效果的作用。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為長效注射劑,能夠使帕利哌酮更加迅速地融入到血漿中而達到理想治療濃度,并且注射劑能夠在治療期間對藥物持續(xù)釋放或控制急緩進行釋放,使患者能夠保持較好的耐受性[9-10]。此外,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將患者的治療過程大為簡化,患者無需每日服藥即可有效控制病情,不會出現(xiàn)停藥、漏服等不良情況,藥物治療效果更加穩(wěn)定。利培酮部分藥物會逐漸代謝成9-羥利培酮,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經(jīng)由腎臟、胃腸循環(huán)排泄,形成帕利哌酮等代謝產物,而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針劑能夠在患者體內水解為帕利哌酮而直接發(fā)揮藥效,因此,其藥物副反應會更低,增加了治療安全性[11]。
綜上,棕櫚酸帕利哌酮用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治療,療效理想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