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禮周
摘 要:中國的教育體制日益發(fā)展和健全,生物教學改革也獲得了巨大的成果。而探究性學習,就是當下為提升生物教學和課堂效果所提供的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高中生物教育學科變革的一項主要方面,便是探究性學習。然而,這一理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和障礙,在目前高中的生物學課程探究性教學中,還面臨著課程時短、學生興趣程度不高、教學實踐設施匱乏等問題。文章基于客觀現(xiàn)實,對目前的高中生物教育開展探究性教學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指出了解決目前現(xiàn)狀的對策,期望能夠為進行真正的探究性教學提出一點意見。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對策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各項事業(yè)實現(xiàn)了很大成績,同時,在教育領域也發(fā)生了長足的進展。近年來,將探究性學習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變革的關鍵,各個高中對探究性學習都是有積極的心態(tài)的。在傳統(tǒng)中學的生物學課程中,學生如果能夠良好的應用探究性學習這一概念,將會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課程中,由于探究性學習的普及已經(jīng)遭遇了障礙,必須采取措施克服這種障礙才能真正將生物學課程的切實和探究性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夠更有效的推動中國高中生物改革走向一個嶄新層面。
一、高中生物課程中,探究性課程遇到的問題、挑戰(zhàn)
(一)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難以有效銜接
生物是一個實踐研究的領域,在高中生物課程中除協(xié)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生物知識結構框架之外,還應采用教學實驗的手段,使他們在動手實踐與實驗研究中全面掌握生物基礎知識的內(nèi)容[1]。但是,由于課程器材和學時設置的影響,使得理論教育和實際作業(yè)教育無法有效銜接,在學生探究性教學活動中更多地以老師介紹或通過多媒體教學裝置介紹的方法來進行實踐活動,理論和實際作業(yè)的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的掌握。
由于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狀況和學習方式都存在著差別,這就使得學生們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效果差別較大,尤其是在生教學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如果離開了老師的指導傳授將無法完全獨立地開展研究教學。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對沒有明確的目標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一般是因為對生物學知識點比較靈活,要求學習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思維遷移能力才能全面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避免遺漏了教學目標[2]。
(三)探究性學習時間較少
高中階段的時間相對緊湊,因此高中學生們必須正確合理確定各科的時間才能保證自己成果的均勻性。但因為生物的基本知識點系統(tǒng)相當豐富,學生在掌握與匯總生物學基本知識點時常常要花掉大量的學習時間,為優(yōu)化使用學習者掌握時機,會使用教輔資源以及由老師總結的方式完成生物學專業(yè)基本主要知識點的總結,但探究性學習不夠往往會讓學習者滯留在較淺層的生物課堂上,進而無法徹底了解生物基本知識點的內(nèi)容與運用。
二、高中生物學課程的探究性課程的實施措施
(一)強調(diào)教師指導,保證學生徹底了解知識內(nèi)容
老師在我們的探究性教學中也應發(fā)揮其引領功能,把各知識點模塊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知識點運用技能、基礎知識特色等以課堂提升、關鍵詞的方式介紹給孩子,讓孩子在探究性學習時更具有目標、方向性。老師還必須適時為他們進行答疑解惑工作,搜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疑問并集中加以說明,他們通過帶著疑問學習時更能了解知識點背后的內(nèi)在價值。
(二)創(chuàng)造課堂情景,鼓勵學生深入學習
生物學探究性教學的有效實施要求教師按照課程特色來建立相應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置身于課程環(huán)境中時能進行對學生知識內(nèi)涵的多角度觀察,使探究性教學的功能得以發(fā)揮。比如,在“細胞觀察”一課中,老師可以根據(jù)細胞中的構造來進行學習情景的設計,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等學習工具把細胞壁、細胞膜、線粒體等細胞構造立體的向?qū)W生展示,使他們在探究性學習中能夠根據(jù)著立體造型進一步認識各部分構造的性質(zhì)。
(三)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效率
在開展生物學探究性課程時要引入更先進的教學模式,來使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小組協(xié)作教學的方法也能夠有效提高小班對學生能力與水平不同所帶來的影響,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類并為小組設計共同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分組學習中共享自身的學習結果,將自身的理解與問題同小組成員進行互動探討,在共同交流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生物學水平也會獲得整體提高,同時分組協(xié)作的教學方法也將降低學生獨立學習的困難度,使學生探究性學習效果也得以整體提高[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快速的今天,轉變教與學的思維方法已勢在必行。徹底的轉變教師思想,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少走某些科研上的彎路。在教育生物學研究的新里程上有著重要而深刻的意義。因為以往的教育經(jīng)歷都告誡著我們一定得讓學生們知道,老師為何而教,而學生自己又為何而學。但總而言之,積極的指導學生去思考、探究、設計遠比死搬硬套要更能提高的科學素養(yǎng),更關鍵的是它注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上,而這也正是探究型教學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玉芹.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高效運用[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22(4):60.
[2] 孫中永.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問題課堂教學研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4):91-93.
[3] 楊明. “情““境“交融——探索高中生物教學新思路[J]. 考試周刊,2022(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