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行
我很喜歡吃菠蘿。
和我們常見的水果一樣,菠蘿是不是也生長在高高的樹上?
我曾經(jīng)這么認為。
2016 年7 月,去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的熱帶植物園參觀植物時,我才發(fā)現(xiàn)菠蘿的植株并不是喬木,而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熱帶植物園里有菠蘿的幼株出售,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棵,把它帶回了家。我要好好兒地研究它一下。
菠蘿的肉質(zhì)莖很短,有30—40 片堅硬多汁的葉子,呈蓮座式緊密地排列在上面?;ㄆ跁r,菠蘿會從蓮座叢的葉片中抽出花序,繞著越來越膨脹如松果一樣的花序軸,在淡紅綠色的肉質(zhì)苞片包裹中,開出上百朵呈螺旋狀排列的淺紫色花。這些花雖然很小,但富含花蜜,會吸引饞嘴的動物們前來采蜜。
值得一提的是,鳳梨科植物都具有天然的“蓄水池”。菠蘿也不例外。菠蘿基部的葉片緊密疊生,在其基部形成滴水不漏的“水池”。池水雖然可以滿足自身生長之需,但時間久了,池水會發(fā)臭。因此,一定要適量澆水。
剛買回家的時候,那株菠蘿的球果很小,猶如一個“綠手雷”。
這株菠蘿在我們家一共生長了七周,其球果從“綠手雷”變成了“黃地雷”,慢慢地成熟了。
我將成熟的菠蘿做了縱切,發(fā)現(xiàn)菠蘿可食用的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最中間的部分,為圓柱狀,質(zhì)感比較硬;另一部分是環(huán)繞在“圓柱”四周的部分,質(zhì)感比較柔軟。
同一個果實,果肉怎么還分質(zhì)呢?
原來,菠蘿的球果并不簡單:它是由許許多多圍繞著花序軸發(fā)育成肉質(zhì)苞片包裹的小花融合發(fā)育而成的聚花果。實際上,我們食用的“果實”是肉質(zhì)膨大的花序軸和呈螺旋狀排列于花序軸外周的小花。這些小花的數(shù)量達200 多個。
菠蘿果實中間那個可以食用、質(zhì)感比較硬的圓柱,是菠蘿膨大的花序軸;而那些質(zhì)感柔軟、可食用的部分,由發(fā)達的肉質(zhì)子房、苞片和花萼發(fā)育而成。
那么,那些需要挖掉的孔洞又是什么?
那是由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的空腔,腔內(nèi)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因此,這些孔洞需要挖掉。
弄明白菠蘿的“果實”結(jié)構(gòu)后,我開始享用它。
糟糕,我的舌頭好麻好麻。大意了,真的大意了,我忘記用鹽水泡一泡菠蘿了。
吃菠蘿前,為什么要用鹽水泡一泡?我認為,這么做,是為了將菠蘿果實中的酸味中和一下,這樣吃起來會更甜。其實,不盡然。
吃菠蘿會“麻嘴”的原因是,菠蘿體內(nèi)含有“菠蘿蛋白酶”。菠蘿蛋白酶是幾種蛋白質(zhì)水解酶的統(tǒng)稱,它們可以破壞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
如果不用鹽水泡一泡,這種酶會刺激我們的口腔黏膜和嘴唇表皮,從而讓我們感受到刺痛感。
正是為了防止動物在啃食菠蘿過程中嚼得太細,從而破壞菠蘿的種子,菠蘿才進化出這種蛋白酶,作為繁殖后代的防御手段。
菠蘿蛋白酶屬于普通酶,擁有酶的所有弱點:鹽、酸堿、高溫等都能有效地抑制它的活性。因此,我們吃鮮菠蘿的果實時,最好用鹽水泡上一段時間。這樣做可以抑制菠蘿蛋白酶對我們口腔黏膜和嘴唇表皮的刺激。
用鹽水泡菠蘿的果實只會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性,并沒有使其失活。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高溫加熱。很多東南亞菜之所以把菠蘿做熟,就是這個原因。舉例來說,菠蘿咕嚕肉、菠蘿炒飯、菠蘿派等,從來不“扎嘴”。
在菠蘿上市季,市面上還有一種叫鳳梨的東西。它和菠蘿外觀相似,口感相似,價格卻相差很多。因此,很多人可能會心生疑惑:菠蘿和鳳梨是同一種水果嗎?
菠蘿(Ananas comosus)的中文正名就叫鳳梨。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鳳梨就是菠蘿,它們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名稱而已。
既然菠蘿和鳳梨是同一種水果,那它們?yōu)槭裁撮L得不太一樣呢?
我們不得不講一講物種和品種的概念。
拿最常見的蘋果來說,“紅富士”“蛇果”“國光”都是蘋果,它們的外表卻不太一樣。其實,它們本質(zhì)上都是蘋果,只是品種不同而已。
品種,是人們?yōu)榱四撤N專門目的,通過雜交、誘變、嫁接等手段,選出符合需求的個體,加以培育得到的,是人為選擇的結(jié)果。
物種,是在自然狀況下發(fā)生的。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個體,但與其他生物不能雜交,或者雜交后產(chǎn)生的雜合后代不能再有后代。
總之,菠蘿和鳳梨物種相同,品種不同。
很多人說,它們吃菠蘿的果實時會吃到少量菠蘿種子。
我是吃菠蘿的“老司機”,怎么從來就沒有見過菠蘿種子?
一位老師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菠蘿花一般是不結(jié)實的,也就省卻了我們像吃西瓜一樣需要吐籽的煩惱。無籽水果并不是先天就不結(jié)種子的,只是我們在培育它們的過程中,為了食用方便,對它們進行了人工干預,讓其不結(jié)實。
“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菠蘿開花后,經(jīng)蜂鳥或者蝙蝠傳粉,結(jié)出的果實的內(nèi)部會正常形成種子。但是,菠蘿是一種嚴格的自交不親和性植物,也就是說,要想獲得種子,必須異花授粉。我們之所以在普通菠蘿的果實里看不到種子,是因為我們通常會批量種植同一個品種。事實上,有一小部分菠蘿會因為意外地被周邊田地里的不同品種授粉而發(fā)育出種子?!?/p>
與眾多被子植物一樣,在生長進化的過程中,菠蘿形成了一種避免近親繁殖和促進異交的種內(nèi)隔離機制—— 自交不親和性。其具體表現(xiàn)是,雄蕊、雌蕊發(fā)育正常,并自然成熟,自花或相同基因型異花授粉后,卻不能結(jié)實。
菠蘿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果實中的果糖、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的含量很高。菠蘿不但可以為身體補充一定的營養(yǎng),還可以起到消食止瀉、補脾胃的作用。
除了食用價值之外,菠蘿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菠蘿果實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可以有效地分解人體體內(nèi)的蛋白質(zhì),促進食物的消化,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脂肪的堆積。
菠蘿皮富含菠蘿蛋白酶,故而有豐富的藥用價值。研究表明,長期食用菠蘿皮,心腦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降低。
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菠蘿還可以“穿”在身上。
所謂“穿”在身上,指的并不是把菠蘿切成片,然后穿在身上,而是我們可以對菠蘿的葉片進行加工、制衣。
從菠蘿葉片中提取的纖維叫菠蘿葉纖維,也叫菠蘿麻纖維。這種纖維可以和其他天然纖維或者合成纖維混合起來。用菠蘿麻纖維制成的衣物,不但吸汗透氣,還不容易起皺褶。
如果你買回家的菠蘿頭的葉子翠綠、堅挺,那你千萬不要丟掉它,我可以手把手地教你種植菠蘿。這么做,既可以美化家居環(huán)境,又能凈化空氣,長出來的菠蘿果實還可以吃。
其實,栽種菠蘿頭的養(yǎng)護和要點,很簡單:第一步,到水果店選購一個新鮮的菠蘿,帶有翠綠色菠蘿頭的最佳。菠蘿頭上不要殘留果肉,一旦殘留果肉,就會影響菠蘿頭生根。
第二步,對菠蘿頭進行修剪。先將菠蘿頭的外皮剝掉,讓根莖露出來,只需剝掉2厘米左右厚的外衣即可。
第三步,準備一個干凈的培育瓶。往瓶子中倒入清水,讓菠蘿頭的下端接觸水面,也可以在水中兌一些生根粉。這樣可以加快菠蘿頭的生根速度。
第四步,把處理好的菠蘿頭進行水培盆栽,把它放到光線充足、溫暖的地方進行養(yǎng)護。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菠蘿頭的下端長出細嫩的白根。
第五步,如果想讓它結(jié)出菠蘿來,要將它栽種在土壤中。土培菠蘿的盆土,需要是疏松、透氣、肥沃的土壤。
第六步,對它進行科學養(yǎng)護,耐心等待開花結(jié)果即可。
菠蘿當然是菠蘿,波羅蜜當然不是菠蘿的花蜜。
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可就有人傻傻地弄不清楚。
有一次,我對爸爸說:“爸爸,您幫忙去超市給我買點波羅蜜吧,我饞了?!卑职侄挷徽f,就出門去超市了。
不一會兒,爸爸就打電話來了。他說,他在超市里看見了槐花蜜、棗花蜜、荊花蜜,就是沒有發(fā)現(xiàn)菠蘿蜜。
我都快笑暈了。
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為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波蘿蜜和榴梿,它們兩個樣子十分相似,都是老莖開花,果實碩大、堅硬、多刺,你會不會認為,這兩者是近親。其實,波蘿蜜是??浦参?,而榴梿卻是木棉科,這兩者根本八竿子都打不著。
波蘿蜜原產(chǎn)印度,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本草綱目》里,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就有對波蘿蜜的記載了:“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p>
波羅蜜的花朵分為雌花和雄花,雌雄同株,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生于小枝的末端,長數(shù)厘米,花朵密生,單個花朵僅1 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干上或粗枝上,橢圓形,同樣是密生。雌花授粉后,雌花序列上的小花朵,各自孕育自己的果實(核果),這些單個的小核果共同聚集成一個大果實,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波羅蜜了。
波羅蜜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水果,一般重達5—20 公斤,最重超過50 公斤。有意思的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一個波羅蜜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果實,換句話說,是許多個小果實。因為波羅蜜的果實是聚花果,所以也叫花序果、復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jié)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
看到這里,你是否明白了,為什么雌花要開在樹干或者粗枝條上了吧,果實太大了,小枝條承受不起它的重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