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蔡襄《荔枝圖》考辨①

      2022-06-24 12:05:38江蘇開放大學(xué)設(shè)計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13
      關(guān)鍵詞:蔡襄畫舫歐陽修

      肖 偉(江蘇開放大學(xué) 設(shè)計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一、北宋蔡襄《荔枝譜》的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人。《宋史·蔡襄傳》稱:“襄工于手書,為當(dāng)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其所作《荔枝譜》是存世文獻(xiàn)中最早關(guān)于荔枝的著述。在其之前的唐末宋初,鄭熊曾撰《廣中荔枝譜》,已佚。蔡襄的《荔枝譜》版本較多,最早的版本應(yīng)為初刊刻時蔡襄手書的家刻本,同時期的莆田書坊刻印的《蔡忠惠公集》將其收錄??梢?,《荔枝譜》在宋代時期已有家刻單行本和坊刻文集本同時流傳。此后的流傳版本較多,據(jù)《四庫全書》統(tǒng)計,主要有:宋刊本、明刊本、明汪氏刊本、《百川學(xué)海(咸淳本)癸集》《百川學(xué)海(弘治本等)癸集》《山居雜志》《說郛(宛委山堂本)》《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古今說部叢書》三集、《叢書集成初集·應(yīng)用科學(xué)類》《藝術(shù)叢編》第一集、《百部叢書集成·癸集》《藝圃搜集》本、《閩中石手刻跡本》《閩中荔枝通譜》十六卷本》《閩中荔枝通譜》八卷本(萬歷本)、《鄧道協(xié)荔枝通譜本》。

      在《荔枝譜》的開篇中,蔡襄先介紹了荔枝的分布和由來:“荔枝之于天下,唯閩粵、南粵、巴蜀有之?!焙蠼淮鷦?chuàng)作《荔枝譜》的動因:“予家莆陽,再臨泉、福二郡,十年往返,道由鄉(xiāng)國,每得其尤者,命工寫生,萃集既多,因而題目,以為倡始?!薄豆沤袷挛念惥邸ず蠹肪矶逶唬骸皾h永元(89—105)間,嶺南獻(xiàn)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晝夜傳送。”在《后漢書》中亦有:“舊南海獻(xiàn)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辈滔濉独笾ψV》中也說:“漢初,南粵王趙佗以之備方物,于是始通中國”。可見,荔枝的主要生長地為嶺南地區(qū),自漢朝時便成為受歡迎的貢品。

      蔡襄《荔枝譜》分“原本始、標(biāo)尤異、志賈粥、明服食、慎護(hù)養(yǎng)、時法制、別種類”七部分。在類別中,蔡襄對其中的“宋公荔枝”的故實作了詳細(xì)的交代:“世傳其樹已三百歲,舊屬王氏。黃巢兵過欲斧薪之,王氏媼抱樹號泣求與樹偕死,賊憐之不伐。宋公名誠,公者,老人之稱。年余八十,子孫皆仕宦?!倍趯憽独笾ψV》之前三年,至和三年(1056),這棵近三百歲的荔枝樹結(jié)果后,宋公送了些給蔡襄,蔡襄吃后贊不絕口,乘興書了《謝宋丈詩帖》記錄此樹:“世傳此樹已三百年……今雖老矣,實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樹也。”以示謝意。此“宋公荔枝”至今仍存活,成為福建莆田宋氏宗祠中名物。

      蔡襄可謂是歷經(jīng)了整個宋仁宗朝的統(tǒng)治時期,而宋仁宗趙禎在歷史上是被評價為“‘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的皇帝。宋仁宗時期經(jīng)濟(jì)文化異常發(fā)達(dá),名家輩出,是文人的天堂。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有六位是在仁宗朝活動的,而聞名世界的中國“四大發(fā)明”中,除了造紙術(shù)以外,另三項均為仁宗時期的產(chǎn)物。蔡襄在這種文化氣息濃郁的環(huán)境中,專于書法,其書法之精在當(dāng)時便為世稱道。蘇東坡評論曰:“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xué)深至,心手相應(yīng),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歐陽修評價蔡襄書法:“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dú)步當(dāng)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北磉_(dá)了對蔡襄書法藝術(shù)造詣的肯定。

      在福建任職期間,蔡襄常見荔枝成熟之圖景:“城中越山(即今屏山),當(dāng)州署之北,郁為林麓。暑雨初霽,晚日照耀,絳囊翠葉,鮮明蔽映,數(shù)里之間,焜如星火,非名畫可得?!辈滔迨潜彼螘r期精于書法的文人,在古代又有著“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一物不知,儒者之恥,遇事能名,可為大夫”的情結(jié),面對著如畫的荔枝圖景,用文字和圖像記錄是作為文人的本能。另一方面,蔡襄又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氐睦笾Α傲衅冯m高而寂寥無紀(jì)”,實際的應(yīng)用中缺少這種譜錄類的書籍來指導(dǎo)種植,這也是蔡襄編撰《荔枝譜》的另一個原因。在作譜過程中,亦感品類之多,便命人寫圖,以便認(rèn)知,《荔枝圖》 便在這種需求下得以創(chuàng)作?!巴跏镭憽端牟扛濉纺酥^白樂天、蘇子瞻為荔枝傳神,君謨不及,是未知詩歌可極意形容,譜錄則惟求記實。文章有題,詞賦與譜錄殊也。”表達(dá)了《荔枝譜》為譜錄類的工具書,而非蔡襄所作藝術(shù)品。

      二、《荔枝圖》作者考辨

      1.《荔枝圖》作者的三種觀點(diǎn)

      持此觀點(diǎn)的代表人物有劉偘、李旻、王逵、周鼎、顧復(fù)等。劉偘題詩云:“高宗寫此圖,六種顏色奇。移茲工巧心,治國諒無虧。鼎湖龍去遠(yuǎn),展卷令人悲?!彼踔烈源藞D繪制之“巧心”見高宗治國之“無虧”,此評恐是愛屋及烏。李旻則批評高宗在烽煙剛?cè)ブH、于王室多難之秋,竟然還有閑情“寫此圖”。王逵更是批評他“宴安之際,不鑒覆轍,猶圖口腹之奉,以自玩而忘不共戴天之讎,何其忍哉”。但周鼎卻認(rèn)為高宗題寫荔枝,乃是“天機(jī)出孝思”。顧復(fù)認(rèn)為《荔枝圖》絹卷,“思陵所作荔枝,爰得乃翁筆妙”。吳升認(rèn)為此圖并非如《清河書畫舫》所云如“進(jìn)呈諸圖”。其根據(jù)蔡襄嘗進(jìn)茶錄例斷定,“此荔子六種若果補(bǔ)圖進(jìn)呈”,前當(dāng)有序,如札子。“自必詳釋某種何名,產(chǎn)自何地,決不僅此累累丹實,令觀者識其狀,莫別其名也”。又云蔡襄文人雅士,豈肯“以口食之微,流為丹青進(jìn)奉耶”?且言劉偘乃正統(tǒng)狀元,豈無鑒裁,張丑所言“殊抵啎也”。韓崇也認(rèn)為張丑以為是蔡襄所作乃“想當(dāng)然耳,實無確據(jù)”,所以他在道光丁酉(1837)六月重加裝背時,標(biāo)籖仍題為思陵。

      張丑在書中宣言:“守約諸公,漫不加考,因見‘紹興’‘御書’等印,遂題為思陵所作,例不滿焉”,認(rèn)為他們認(rèn)陶作阮,非真賞者也。且言:“丑雖不敏,直攄鄙見如右,定為君謨真跡,縱未敢曰破千古之疑,沾沾自喜,較之買王得羊,不失所望差堪軒軒豪舉也耶!”《辛丑銷夏記》記齊彥槐所作題識,雖然未直接言明為蔡襄所作,但其語意頗值得玩味?!岸嗣髟M(jìn)《荔支(枝)圖》六段,紅衣裹玉膚,痛詆思陵,了無謂,不如題作《蔡君謨圖作荔支(枝)六種賦》,色絕佳。自劉侃、周鼎、王逵諸公皆謂思陵所繪,肆意詆譏,殊殺風(fēng)景,惟張青父據(jù)歐陽公與蔡忠惠手書定為端明進(jìn)呈譜圖,‘紹興’等印蓋思陵鑒藏耳,未知孰是?!辈滔逶远嗣鞯顚W(xué)士出知杭州府事,又著有《端明集》。因此,“端明”即為蔡襄。在此語境下,《荔枝圖》被認(rèn)為是蔡襄作。齊彥槐是應(yīng)韓崇所請乃作是評,而此前韓作記與張丑持不同之見。所謂“不知孰是”恐系礙于友人之面的搪塞之語。其首言“端明曾進(jìn)《荔支圖》”,又批評劉偘等人“詆譏”高宗“殊殺風(fēng)景”,且從張丑所言“‘紹興’等印蓋思陵鑒藏耳”。顯然,其本意當(dāng)是贊同《荔枝圖》系蔡襄所作。清人彭蘊(yùn)璨集載《宋本傳》《福建通志》《宣和書譜》《閩畫記》《墨池編》《清河書畫舫》《歐陽文忠公集》《宋詩紀(jì)事》有關(guān)內(nèi)容,認(rèn)為“(蔡襄)所繪《荔枝圖卷》,南渡后重修宣和故事,尚存六種書,為當(dāng)時第一”。

      吳榮光首次于道光戊戌(1838)中秋后三日作跋,認(rèn)為張丑小注“起龍牙訖蜜荔支”為非:“今按譜七篇,首列陳紫,次方紅,次游紫,次即小陳紫,次宋公荔支,又次方為琉黃龍牙蚶殼,譜如此而卷中畫即如此方是忠惠真本”。他懷疑圖上“金字標(biāo)題”為后人附會贗作,或為重裱者所汰,以至于“以琉黃為蜜荔支,或以佛桑漿漬色本殷紅而附會作蜜漬”。吳榮光曾“四至三山,兩任閩藩”,對荔枝品種知之甚深。雖然蔡襄原題已失,但較之張丑與吳氏二人經(jīng)歷及所論,恐以吳榮光所言為是。道光辛丑(1841)四月廿有一日,吳榮光又跋,“圖六種不全,想猶是崔慤等人傳寫,不知何時入紹興御府,以致頭巾諸老橫肆排詆,亦足鑒矣!”有鑒于此,吳榮光認(rèn)為:紹興御府之印,乃是鑒藏之章,并非作者明證,是圖乃崔慤等人傳寫。

      2.《荔枝圖》的真正作者

      劉偘等人認(rèn)為是宋高宗所為,張丑和吳榮光已作辨別,此處不再贅述。張丑認(rèn)為是蔡襄所作,主要是根據(jù)歐陽修與蔡襄手書:“治平二年(1065)二月,某啟:遂爾大暄,不審氣體何似?承已對謝,應(yīng)已漸治裝,無由詣。前日劇瞻企《荔枝圖》,已令崔愨(慤)傳寫,自是一段佳事。碑文好者,前已倒篋。今又于揀退中得此數(shù)十本,勒李揚(yáng)送上,因出,過門為幸。不宣。修頓首。君謨端明侍郎,二十六日?!睆幕貜?fù)的手稿可以看出,蔡襄來信“企《荔枝圖》”,歐陽修回信說已經(jīng)讓“崔愨(慤)傳寫”,且言成就一段佳事。

      考蔡襄于嘉祐四年己亥(1059)秋八月二十四日作《荔枝譜》,第二年(1060)三月十二日于泉山安靜堂作書。是書為七篇,首篇述福建荔枝故實及作譜之由;次二篇略說興化、福州荔枝情況;第四篇至第六篇述荔枝用途、栽培及貯藏加工方法等;第七篇錄荔枝32種,詳載產(chǎn)地及特點(diǎn)。譜后有歐陽修嘉祐八年(1063)七月十九日題語:“余少游洛陽花之盛處也,因為牡丹作記。君謨閩人也,故能識荔支而譜之,因念昔人嘗有感于二物,而吾二人者適各得其一之詳,故聊書其所以然而以附君謨譜之末?!睆囊陨鲜指寮皻W陽修譜后附文可以推斷,歐陽修當(dāng)對蔡襄所作《荔枝譜》一事甚為了解。

      蔡襄《荔枝譜》篇首言:“予家莆陽,再臨泉福二郡,十年往還,道由鄉(xiāng)國,每得其尤者命工寫生,稡集既多,因而題目以為倡始?!庇纱丝芍?,在作譜之前,蔡襄已讓人為荔枝之尤者作圖。歐陽修在嘉祐八年(1063)附文中沒有提及該譜有其他附錄或插圖,但蔡襄卻在1065年2月前寫信向歐陽修“企要《荔枝圖》”。據(jù)此可作一大膽假設(shè),蔡襄所為《荔枝譜》雖然文字詳實,但涉及具體品相,恐非常人所能區(qū)分,故以圖形之。如其記江綠“大較類陳紫而差大,獨(dú)香薄而味少淡”;方家紅“可徑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支之大者,皆莫敢擬”;緣核“頗類江綠,色丹而小,荔支皆紫核”;圓丁香“皆旁蔕大而下銳,此種體圓與味皆勝”。凡此種種,更有“虎皮以下二十品”,雖然記之甚詳,但肯定沒有圖文并茂給人印象深刻。而蔡襄身處北宋時期尚書畫的氛圍中,又是恪守法度的書法大家,很有可能對此前“命工寫生”的荔枝圖并不滿意,故再求新圖,以附其后。鄧慶寀曾作《閩中荔支通譜》,對荔枝可謂是知之甚多,但當(dāng)孫不伐問其“荔支(枝)之狀何若”時,他亦答曰“難言”。后鄧慶寀仿白居易與蔡襄例,“亦貌陳紫、宋香以示”“共得四十五枚,色澤膚理與生無別,但不能香味耳”??梢?,荔枝之難繪。

      崔慤,字子中,《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圖繪寶鑒》均載其事跡。安徽鳳陽人,乃崔白之弟,曾在宮廷畫院任職,官至左班殿直,與兄相類,擅長畫花鳥,畫兔自成一家。以歐陽修、蔡襄及崔慤之間的關(guān)系來看,請其補(bǔ)圖之說當(dāng)系實有其事。張丑據(jù)歐陽修所復(fù)書信認(rèn)定《荔枝圖》為蔡襄所作,乃理解之誤,實為崔慤所為。

      自己作文而請人圖之者古有其例,如白居易曾作荔枝圖寄朝中親友,乃是道士毋邱所為作。《因樹屋書影》云:“白樂天別駕忠州,為荔枝圖寄朝士姻舊,或干以財,率不答,但畫荔枝圖與之?!薄栋紫闵皆娂吩疲骸霸褪哪晗?,命道士毋邱元志寫?!敝皇前自姼嗟氖且晕镉魅?,感慨自己流落蠻荒,不為朝廷重用而已。清代學(xué)者潘奕雋也認(rèn)為 《荔枝圖》為崔慤所寫,其《三松堂集》詩云:“貎得新圖態(tài)逼真,涪州品遜福州純。寫生也擬煩崔愨(慤),輸爾芳香味入唇?!?/p>

      蔡襄作為著名書法家,雖然擅長用筆,但并未見其有畫作傳世。且畫工之技,時人多鄙之,以蔡氏所居之高位,恐不屑為之?!肚搴訒嬼场吩疲骸熬兝L事樸茂爾雅,而其傳世絕少”,想來只是猜測之言。以“陳仲醇之博聞廣見,尚以弗克一遇為歉”,蔡襄繪畫之藝,恐非如其所言。歐陽修所謂“一段佳事”,亦當(dāng)是指蔡襄作譜,崔慤寫圖,合作為一本也。至于崔慤所作之圖以何種方式出現(xiàn)在《荔枝譜》中,現(xiàn)不得而知。

      從上文論述可知,所謂蔡襄《荔枝圖》實是崔慤所作。但此圖與《清河書畫舫》所載蔡襄“進(jìn)呈譜圖”是否為同一本,還需再行考察。

      張丑所藏《荔枝》六圖,“起龍牙訖蜜荔支”,吳榮光指其與《荔枝譜》不合。顯然,此本《荔枝圖》并非“進(jìn)呈圖譜”,但也不能據(jù)此否定此六圖并非崔慤所為。《荔枝譜》所載荔枝有32品,至于一卷六圖所為幾品,以及是否有重新裝裱題簽導(dǎo)致的順序錯亂等,皆無從得考。況且《荔枝圖》早在張丑手中已經(jīng)“糜爛”不堪,至于是否流傳下來,今已不得而知。

      另,據(jù)《九鑰集》所載,宋懋澄言其家“先世相傳有宣和皇帝繪《荔枝圖》,題曰“‘賜宋殿直’,識以璽書”。二圖是否有所關(guān)聯(lián),文獻(xiàn)亦無明確記載。

      三、《荔枝圖》的流傳

      1.宋代流傳

      崔慤應(yīng)歐陽修所請,為蔡襄作《荔枝圖》,原圖首先當(dāng)為蔡氏所有?!独笾ψV》成書后的第二年(1060)蔡襄將《荔枝譜》進(jìn)呈朝廷,借由仁宗皇帝之手,刻印刊行,得以普及。其中《荔枝圖》應(yīng)在譜中,一同進(jìn)入北宋宮廷。今觀莆田縣蔡襄紀(jì)念館藏宋拓本《荔枝譜》(圖1)及美國哈佛大學(xué)漢和圖書館藏 《古香齋寶藏蔡帖》 (圖2),上有“政和”印?!罢汀庇楸彼位兆谒谩靶推攮t”印鑒之其中一種,這足以說明此譜在北宋時期已為內(nèi)府所藏。但考《清河書畫舫》及《大觀錄》等文獻(xiàn),所記《荔枝圖》上僅有“紹興”“御書”等印,不見北宋內(nèi)府收藏印記。究其緣由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此圖與譜原本分開,《荔枝譜》為內(nèi)府所收,《荔枝圖》則由其家寶藏。另一種可能是二者共同為北宋內(nèi)府所收藏,在流傳的過程中歷經(jīng)各種磨難,尤其是遭遇兵火之災(zāi)流落民間,原有流傳印記受損,或經(jīng)重新裝裱遺失原貌,后又為南宋御府收藏。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稱此圖雖“遭靖康兵火得不化為烏有先生,足稱幸甚,似乎難免前后之殘闕矣”,認(rèn)為《荔枝圖》為北宋宮廷收藏,歷經(jīng)靖康之難,后因南宋高宗皇帝重修宣和故事,潛命搜訪圖書,而又進(jìn)入南宋內(nèi)府,這是極其幸運(yùn)之事。

      圖1 宋拓蔡襄《荔枝譜》(莆田縣蔡襄紀(jì)念館藏)

      圖2 古香齋寶藏蔡帖《荔枝譜》及歐陽修跋局部(美國哈佛大學(xué)漢和圖書館藏)

      2.明代流傳

      《荔枝圖》元代無考。明初有王逵識云:“右宋高宗繪《茘枝圖》一幅,吾友于以誠之所藏者,而求題于余?!y(tǒng)四年(1439)春二月上吉甲午,鄉(xiāng)貢進(jìn)士襄陽經(jīng)衛(wèi)欈李王逵。”天順二年龍集己卯(1458)仲秋朔吉,蘋川周鼎客石湖陳忍齋所跋云:“曩余嘗作宋思陵《茘枝》二絕句,……恐非詩教矣。予欲得藳毀之,弗及,尚與畫同藏于于松巖所。余二十載,空前紙待余書,欲卻之則似乎靳,應(yīng)其求則貳過焉,為補(bǔ)二十八字,微與之諱,并書之后紙?!庇纱硕峡芍藞D明初,至少在1439年至1458年間曾為于以誠所藏,王逵所云“于以誠”與周鼎所說“于松巖”當(dāng)為一人。

      明代收藏家張丑作《清河書畫舫》記錄其家族收藏以及所見所聞之書畫作品中,蔡襄名下載《茘枝圖》一,絹本六卷,大刷色,“前有‘復(fù)古殿寶’,后有‘紹興御書’之印,‘復(fù)古殿寶’凡四印”。后有守約劉偘、納齋李旻、欈李王逵及蘋川周鼎跋。這是張丑所見《荔枝圖》的流傳印記?!肚搴訒嬼场肪砥哂浉纾?610)開歲三日,張丑于真賞齋動筆題識,妄議諸家,鑒定失真,將《荔枝圖》定為君謨真跡,沾沾自喜,自以為破千古之疑,為方家所笑。當(dāng)時此圖止存六段,雖然“刷色鮮麗,筆意高古”,但張丑“第以糜爛細(xì),故易去”。由于《清河書畫舫》記之甚略,也不知流入誰手。據(jù)圖后韓崇手記,中間原有李雯一詩,后失去。不知是否曾為其收藏。

      3.清代流傳

      清初顧復(fù)《平生壯觀》所記《荔枝圖》與張丑所見無異。吳升《大觀錄》記《荔枝圖》題為高宗《荔枝圖卷》:“上用‘乾卦’印,晚居北內(nèi),(高宗)多用‘太上皇帝之寶’‘德壽殿寶’‘御府圖書’。此卷澹黃絹本,高八寸,長五尺,絹止一幅,因荔枝有六種,故為六圖,押‘紹興’長方璽,‘御書之印’方璽,劉守約諸家詩跋書贉紙?!迸c《清河書畫舫》所記“于松巖”不同,《大觀錄》作“王松巖”,此或系刊刻之誤,當(dāng)為同一人,即“于松巖”。張丑題跋云是圖“筆墨精謹(jǐn),絹素縝密”,而吳升言其“絹粗”,不知孰是。

      清代吳榮光《辛丑銷夏記》所記“末御府《荔枝圖卷》,絹本,高八寸一分,長五尺二寸二分”,尺寸與《大觀錄》所記亦微有出入,中間失去李雯一跋,后有韓崇抄錄《清河書畫舫》所記張丑跋語,以及韓崇手記、吳榮光題跋。

      清后期,此圖為韓崇所藏。韓崇(1783-1860),字符芝、元之,一字履卿,人稱南陽學(xué)子,蘇州元和縣人,乃韓是升幼子,韓崶之弟,也是汪鳴鑾與吳大澂外祖父。韓崇酷嗜金石,工書詩,相關(guān)著述較多,傳世的有《書畫題跋》《江左石刻文編》《江右石刻文編》《寶鐵齋書錄》《錄德錄》《義門先生集》《三節(jié)合編》等。道光丁酉(1837)六月,韓崇為其重加裝背,標(biāo)籖仍題作思陵,抄錄《清河書畫舫》張丑之語,并作跋云。道光戊戌(1838)中秋后三日,韓崇還請齊彥槐為之作題識,書于滄浪亭之石枰精舍。次年,時年六十九歲的吳榮光亦兩次為之作跋。

      結(jié)語

      蔡襄《荔枝譜》為實用之譜錄,系統(tǒng)全面地記錄了荔枝的科學(xué)知識,因有感于文字之記錄無法直觀地呈現(xiàn)荔枝原貌而作圖輔以認(rèn)知。由此《荔枝圖》得以面世,然古之書畫作品能流傳至今實為難得,對于《荔枝圖》作者之辨一直伴隨在流傳過程中。從蔡襄自己在《荔枝譜》中所述的情況來看,蔡襄親自作圖的可能性很小,而宋高宗之說亦不可信,綜之文獻(xiàn)資料,其真正的作者應(yīng)為崔慤。在流傳的過程中,仍有新的版本存在著不確定性,這也成為后續(xù)的研究值得關(guān)注之處。書畫作品的流傳,伴隨著材料的糜爛、兵火之禍、好事者的作偽、書畫愛好者的精于臨仿等,都給今天的辨?zhèn)螏砝_。然《荔枝圖》并非作為繪畫作品而作,而是為了輔助《荔枝譜》幫助人們更好地認(rèn)知。《荔枝譜》是作為工具書的譜錄類書籍,實用性是第一位的。因此,從功能的角度來說,《荔枝圖》亦非藝術(shù)作品,這完全符合蔡襄編撰《荔枝譜》的初衷。

      猜你喜歡
      蔡襄畫舫歐陽修
      甲辰新春乘旬河畫舫游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畫眉鳥
      胡子怎么放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Values in Culturebound Scener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歐陽修快馬追字
      啟蒙(3-7歲)(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一艘畫舫
      民主(2018年7期)2018-11-17 04:50:58
      悲傷的來信
      勤奮的歐陽修
      秋臨
      詩林(2016年5期)2016-10-25 23:53:01
      仙桃市| 东明县| 嘉祥县| 土默特左旗| 江华| 丹东市| 五台县| 遂川县| 古丈县| 广宗县| 司法| 东光县| 青铜峡市| 繁峙县| 茶陵县| 乌拉特后旗| 丽江市| 吉林市| 琼结县| 巴南区| 福鼎市| 隆尧县| 聊城市| 邳州市| 武威市| 夹江县| 凤山市| 景谷| 和政县| 静乐县| 康乐县| 万安县| 贵港市| 汶上县| 青龙| 荥阳市| 南通市| 肇庆市| 游戏| 明水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