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芳
一、教學目標
(一)語言目標:
熟讀精思課文,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和前后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點。
(二)思維目標:
對比閱讀,加深對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感受文章意蘊,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三)價值目標:
反復品讀,與文本深度對話,學會表達與交流。
理解作者質(zhì)樸文字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感悟文學大家筆下流露的人性光輝之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簡潔有味的語言風格,加深對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學會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賞析文章。
難點:體會平凡人物的人性光輝并向其學習。
三、教學方法
教法:
問題驅(qū)動法? 情境體驗法? 提煉總結(jié)法
學法:
自學釋疑法? 合作探究法? 比較閱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梳理人物群像,明晰情感變化
1.采用溫故知新導入法,由第一單元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等杰出人物引出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將畫面鏡頭轉(zhuǎn)向本組三篇文章的主人公——女工、車夫、農(nóng)民父親。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普通人。
2.引導學生邊讀邊畫,將三篇文章中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句提煉成詞或短語,完成表格。
(二)品讀——書讀百遍義自現(xiàn),聲情并茂品佳篇
精讀細節(jié)描寫和關(guān)鍵語句,感受文章簡潔有味的語言風格,體味表達效果。
語段一:《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語段二:《老王》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p>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p>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p>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語段三:《臺階》
而父親自己卻熬不住,當天就坐在臺階上抽煙。他坐在最高的一級上。他抽了一筒,舉起煙槍往臺階上磕煙灰,磕了一下,感覺手有些不對勁,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臺階是水泥抹的面,不經(jīng)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會兒有人從門口走過,見到父親就打招呼說,晌午飯吃過了嗎?父親回答沒吃過。其實他是吃過了,父親不知怎么就回答錯了。第二次他再坐臺階上時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門檻上去。
詳解其中一處語段的關(guān)鍵話語,為學生點撥思路,引導學生自主研讀,小組合作完成另外兩處語段的賞析。詳解如下: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①哥兒——稱呼,親昵、關(guān)切,極為熟悉。(阿長,長媽媽,阿媽)
②‘三哼經(jīng)’——淳樸、沒有文化,但卻生活經(jīng)驗十足(講長毛、不許我走動、吃福橘);封建、愚昧、可愛,用她的哲學愛著我;身世可憐,讓人同情。
③有畫的——“我”兒時對畫的癡迷,魯迅是“中國版畫收集第一人”。
④我給你——阿長對“我”心理需求的關(guān)注和滿足,其深沉的愛,為我以后的生活也播下了種子。
(三)思讀——點燃智慧火花,生成思趣之美
1.比較閱讀,思考以下問題,并闡釋理由:
(1)《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否可以改成《阿長與我》?
(2)《老王》是否可以改成《王老》?
(3)《臺階》是否可以改成《父親》?
2.對接中考真題,品味雅俗之變,提煉寫作智慧:
青島中考作文題目《這才是該有的樣子》(2021年)。
青島中考作文題目《這也是一種榮譽》(2018年)。
青島中考作文題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2017年)。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名其他同學評點,之后教師作點評總結(jié)。
(四)說讀——言表我心訴真情,延讀拓寬視野
思考:
1.時空轉(zhuǎn)換,假如你是魯迅,夢里再次見到阿長,你可能會對她說什么?
2.假如你是楊絳,要為老王寫一則墓志銘,你會寫些什么?
3.如果《臺階》中的父親會用微信,當臺階建好后,他可能在朋友圈發(fā)什么內(nèi)容?
五、作業(yè)布置
從以下3篇文章中任選其中2篇進行對比閱讀,可結(jié)合文章所學,從標題、語段、詳略等方面選角度分析,完成300字的探究報告。
1.魯迅的《范愛農(nóng)》
2.楊絳的《林奶奶》
3.李森祥《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臺階〉創(chuàng)作談》
六、板書設(shè)計
(266042? 山東省青島市第三十九中學市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