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菊
對學生而言,學好語文知識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語言表達技巧,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文化,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也同樣如此,在高效課堂的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交流與思考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實踐與練習,掌握語文學科所設立的核心教學目標。所以探討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無論是從檢驗教師教學方法上來說,還是從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都對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比較低。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動腦筋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相對頻繁的互動,而這種互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頭腦風暴,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但在實際教學時,大多數(shù)教師在處理課堂教學方面所采用的手段卻比較簡單粗暴,他們更側(cè)重于單方面的知識輸出,卻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自然也就談不上和學生展開除了課堂提問之外的其他有效互動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會想方設法地將知識點轉(zhuǎn)化為更直白的內(nèi)容讓學生吸收和理解,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學生在學習中會過于依賴老師,導致學生在遇到難題時不會動腦思考,從而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構建。其次,教學觀念難以真正轉(zhuǎn)變,雖然這兩年我們一直都在不停地說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但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依然只是工作中的探索,但卻不是教學時的全部,在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面前,很多教師還是會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向?qū)W生進行授課,并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自己教學成果的主要指標,不愿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不愿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所以無法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二、構建小學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還是以興趣養(yǎng)成為主,所以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將側(cè)重點放在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到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愿意主動去學習。所以在構建小學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分小組討論、課堂提問以及多媒體教學視頻外,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即興演講、情景劇、課外探索等手段,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本中文字的魅力以及語文知識所具有的趣味性,進而使學生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二)做到因材施教
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教師在上課時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都不能少”。這個需要教師首先明白,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學習上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同一年齡段的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特征,然后針對性地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生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全面地顧及每一個學生。另外,因材施教也要求教師在課堂作業(yè)和學習成果的評價階段,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三)轉(zhuǎn)變教學理念
要想讓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得到更好的構建,教師本身所持有的教學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持續(xù)地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有效地提升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效果。
所謂的語文高效課堂,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出了要求,同樣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要求,這就使教師要想收獲實效的高效課堂、取得更好的成果,就必須充分了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結(jié)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策略來提升高效課堂的構建效果,進而助力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