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時代指的是在當今高科技時代下,晚輩或學生由于擁有了掌握信息的渠道,給前輩或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時代。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個時代。在前喻文化時代,人類的智慧是靠前輩向后輩輸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科技革命的蓬勃發(fā)展使整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革,社會由此開始逐步邁向長輩需要向晚輩學習的后喻時代。
不可否認的是,后喻時代下的學生通過網絡或其他手段會比家長、教師獲得更多信息。當年輕的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與年長的家長、教師所教知識發(fā)生沖突時,學生會大膽或無情地對教師和家長的“教育”進行評價或批判,文化的“反哺”成為社會常態(tài)。時代飛速向前發(fā)展,如果我們的教育觀念依舊停留在“前喻”的觀念上,勢必會滯后于時代。但是,后喻時代下的學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仍然非常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后喻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怎樣的挑戰(zhàn)?后喻時代的教育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如何認識和看待當前我們所處的后喻時代?如何構建后喻時代新型的師生關系?后喻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教師要如何應對?學校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如何在后喻時代更好地實現(xiàn)家校協(xié)同育人?這些問題成為本期熱點話題。A2A43735-B0DE-4390-85B0-B4D695C4C7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