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推進,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為新方向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以分數為先的應試教育時代已然成為歷史。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發(fā)展為方針的初中物理教學,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強化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構建現代化新型物理課堂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初中物理這門學科,是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實驗探究以及邏輯性的思考,提升個人思維能力的學科。通過具有對比性、測量性、驗證性的實驗探究,加上邏輯思維論證,讓學生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正視物理學科的真正價值,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考量指標和追逐方向,要求教師在新時期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和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將分析傳統(tǒng)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將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傳統(tǒng)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一成不變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導致了課堂教學無法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在過去的課堂中,教師習慣通過單向的知識傳授體系來完成教學,所謂的“單向”,指的就是由教師主導,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知識的內化過程由教師掌握,學生習慣了接受“加工”后的信息,養(yǎng)成了懶于思考的習慣。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并無錯誤,但是會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依賴教師的習慣,在學習中缺少自主思考,無法在復雜的知識體系中通過自主認知尋找規(guī)律,只能在教師講解的模板中應用知識。在學生自主解題的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一旦知識點的應用發(fā)生遷移,或是解題的模板發(fā)生變化,學生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不僅導致學生的能力難以提升,還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化思維的發(fā)展,教學趣味性也沒有體現,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皆無法得到培養(yǎng),阻礙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教學重心偏離,物理學科價值難以發(fā)揮
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學習它不僅僅是對學生能力的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著巨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分析物理問題、研究物理現象、探索物理實驗,能培養(yǎng)自身嚴謹的學科思維和優(yōu)秀的探究能力。但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過于重視分數,一切以分數提升為核心,忽視了物理學科的其他價值。學生在枯燥的理論講解和機械化的題海練習中,逐漸降低學習欲望,不僅學習效率較差,學習的激情也會下降,單一的思維過程不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導致教學模式的進步受阻,無法達到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
(三)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習能力難以提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采用大包大攬的知識傳授方式,遠不如教會學生學習技巧。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很少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不敢與教師進行深入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交互閉塞,不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學模式與學生的需求不相符。在這種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問題無法得到反饋,會逐漸形成知識斷層、認知脫節(jié)。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問題,盲目地推進教學進度,會導致教學效率下滑,導致班級間水平差距加大。這種忽視學生學習實情的教學現狀,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能力無法提升,核心素養(yǎng)難以得到強化的重要原因。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出發(fā)于“生”,務本學生實際
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學效果提升的前提,教學能力的高低會造成不同教師在不同的學科教學中取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而導致這種差別的原因是,能力強的教師能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同時,以巧妙的教學設計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實情和當堂教學狀況,通過講解知識、觀察效果、收取反饋,來對后續(xù)的教學計劃進行改變,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想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讓學生的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不僅要做好備課、教學模式設計,還要立足學情開展教學。而分層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能力高低為判斷依據,通過學習成績、臨堂表現、作業(yè)完成度等參考要素,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來設計差異化的目標。
比如,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要以不同的要求來督促班級內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針對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應適當增加教學寬度,提升思維深度,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其能解決復雜的習題。對班級中的中層生,應要求其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原理和現象,能解決中難度習題,夯實基礎知識體系。而對班級中的后進生群體,教師應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及原理,能解決簡單習題,同時清楚知識體系在生活中的運用途徑。除了在教學目標上的分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差異化設計來對學生進行分層,通過基礎題、必做題、選做題,來對學生群體進行分層,以“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在階段性的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明晰個人能力成長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把長遠目標拆分成短期可實現的教學目標,進而促使學生不斷地提升個人學習能力,讓其學習信心得到強化,讓其綜合物理素質得以提升,進而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核心素養(yǎng)品質。
(二)立足于“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
初中物理具有較為明顯的學科特點,大多衍生于平凡的生活中,以抽象化的語言總結出復雜的生活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研究其特征和性質。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借助生活化現象來解釋物理原理及定義,讓物理教學更加生活化。這不僅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將知識帶入生活化場景中,也更具有記憶特點,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拉近生活和物理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內在的學科魅力。利用生活化教學來分析物理現象,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比如,在學習“磁場”這個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森林、沙漠、地下隧道等地方指南針會失靈。而關于指南針失靈的原因,學生卻不清楚,電視劇中的解釋五花八門,缺少合理的科學依據。教師就可以以這個現象為切入點,讓學生去了解“磁場”的存在。其次,就是利用生活化現象來設計實驗,抽象物理概念單靠理論化講解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果借助實驗來詮釋難點定理,不僅能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還能讓學生從趣味的物理現象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比如,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模擬“人在死海看書”這一生活化現象,利用易拉罐來做類比實驗,通過實驗來講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中的應用。通過類比實驗來優(yōu)化學生的理解過程,能大幅地提升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記憶。最后,就是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生活化的課外實驗,物理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設計簡易課外實踐,讓學生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感受物理知識的存在,明晰物理規(guī)律,優(yōu)化學習認識。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途徑,讓學生立足于“理”,養(yǎng)成嚴謹的學科眼光和學科思維,同時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跳出被動的學習地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三)溫暖于“情”,發(fā)揚情感教學
一談到初中物理的學習,很多學生都會覺得知識抽象、枯燥,失去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細化教學過程,也要注意情感教育。在初中階段,學生逐漸成熟,思維也逐漸健全和完善,因此學習中的挫敗感很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讓學生正面對待各種學習困難和問題,教師要在教學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溫度”,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體貼,以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當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交互的過程。溫暖的教學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再焦躁、輕浮,而是以一種探索的心理去發(fā)現物理教學中存在的趣味。
所以,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師要學會在課堂教學中注入情感元素,讓學生的情感訴求得到滿足,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細節(jié)化、情感化,“熔化”教學情感環(huán)境,通過互動“汽化”枯燥教學氛圍,讓師生關系得到“升華”,放大學生的閃光點,通過不斷的肯定和鼓勵強化認同感,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感受抽象概念的實際體現,發(fā)揮德育教學的價值,讓物理教學充滿“人情味”,進而發(fā)揮物理的學科價值,逐步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素質教學理念落到教學實處,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借助于“輔”,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近年來的發(fā)展和進步,推動了我國的教學進步,多媒體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能為現代教學不斷地提供“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能通過多元化的資源支持來提升教學有效性,通過實際探究、學生實驗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快速分析物理實驗現象、探究結論、總結規(guī)律、提高掌握。比如,在學習“歐姆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歐姆發(fā)現“歐姆定律”的過程制作成趣味短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熟悉的信息化展示方式,來拓展歐姆定律的應用途徑和方向。同時,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資源呈現手段,探究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或者插入知識的時代背景、科學家生平故事等,讓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和宏觀性得到提升。除了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F在大多數多媒體教學板都具有“課件錄制”的功能,教師可以將課堂講述的過程錄制下來,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班級學習交流群中,讓學生在課后學習當中能通過微課來進行能力強化和鞏固,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的優(yōu)勢,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過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新穎性和多樣性,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而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五)提升于“評”,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除了完善的教學模式以外,還需要教師借助一系列的評價機制去完成。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學生一般是以“分數”為核心要點,圍繞學生做出各類評價,并以此來評估學生的能力。但實際上,這種方法是較為片面的,因為學生的綜合化能力并不完全通過試卷顯現出來。舉個例子來說明,班級中的學生A,在平時的各類物理實驗當中表現優(yōu)異,且具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同時在臨堂回答中展現出了較快的反應力,準確率很高,但是在考試中卻屢屢成績不佳。針對該學生,教師如果只以分數去評價他,難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對教師來說,評價機制的落腳點應該不止于分數,而是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方方面面,除了考試的分數,還要關注學生的臨堂表現、動手能力、探究能力、作業(yè)完成度等,以學生階段性學習的綜合表現,來確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指引學生如何更準確高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方向邁進。以這種客觀且全面的教學評價,讓學生逐漸擺脫“分數為先、分數為重”的錯誤學習思想,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才能讓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和強化。同時,教師要弱化分數在教學中的影響,多設計實踐性探究內容,讓學生應用知識的場景逐漸由試卷變?yōu)橐粋€個具象化的生活場景,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還應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評價中,要嘗試運用分層評價去為學生規(guī)劃后期發(fā)展方向,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適合的成長路線,協助學生拆分長期目標,階段性地完成重難點學習任務,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階段性的成長也能讓學生體味成功,強化其學習自信,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能力長期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幫助。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要讓當前的教學體系發(fā)生改變,讓教學效率得到強化;在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設計,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當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能提升個人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迎合新課改教學要求,還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打造一個現代化的高效初中物理課堂。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