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凌云 喻曉玲
[摘要]本研究通過宏觀數據整理歸納中國棉花供需情況、進出口情況、中國棉花生產布局以及兵團植棉規(guī)模及產量變化情況;依托對兵團棉花種植戶的實地問卷調查,分析兵團棉花種植戶的基本情況、詳解兵團棉花種植戶種植行為,駁斥美國對于新疆“強迫勞動”的不實指責;綜合判斷美國制裁對棉花產業(yè)鏈、供應鏈中包括兵團棉花種植戶、兵團紡織企業(yè)、中國服裝出口市場、消費市場在內的各主體、各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影響,在未來進一步明確兵團棉花產業(yè)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美國涉疆制裁;棉花產業(yè)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圖分類號]F323.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2)03—0153—08
[作者簡介]柳凌云,女,兵團黨委黨校(行政學院)管理學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棉花產業(yè)經濟、農產品營銷;喻曉玲,女,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研究方向:農業(yè)經濟、旅游經濟。
引言
自2017年底美國發(fā)布《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逐漸加大對中國各方面的遏制力度[1]。2020年下半年,美國開始以新疆“強迫勞動”等問題為借口頻繁向新疆以及兵團相關的機構、企業(yè)和個人實施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在輿論宣傳上,以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美國陸軍退伍上校維爾克森等為代表的美國政府要員多次污蔑中國,為新疆冠以“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等帽子;西方媒體更是捕風捉影,直接制造虛假新聞攻擊中國、攻擊兵團,為啟動美國制裁提供借口,制造先期輿論環(huán)境。在法律手段上,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假定新疆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涉及“強迫勞動”,計劃全面禁止這些產品出口美國。在行政手段上,美國政府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等部門通過出臺《新疆供應鏈合規(guī)咨詢意見》,以此為依據加強涉疆的出口管制和制裁力度,限制我國實體和個人正常的國際商業(yè)活動和交流活動。在外交手段上,美國憑借在全球范圍內構建起同盟網絡,對“五眼聯盟”以及其他國家施加外交影響,間接打擊中國、新疆、兵團。
2020年7月,美國財政部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列入SDN清單,美國企業(yè)被要求停止與兵團的業(yè)務往來;2020年9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下令禁止來自新疆的棉花、棉紡織品及其所制成的服裝等進入美國,理由是所謂的“強迫勞動,侵犯人權”;2021年1月,美國政府開始禁止所有原產于新疆的棉花產品進口到美國;2021年12月,美國將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簽署成法。美國的一系列涉疆制裁行為直指棉花產業(yè),是因為棉花在世界發(fā)展歷史上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棉花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僅涉及廣大棉花種植戶的利益,還關系到紡織工業(yè)的興衰,更是千萬消費者的生活必需品。
雖然美國對外宣稱實施制裁是為了履行大國責任、保障國家安全,但實際上美國涉疆制裁的根本目的還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一方面,美國想要通過對兵團以及新疆棉花的制裁為美國棉花及相關行業(yè)的企業(yè)在國際產業(yè)競爭中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爭取更大優(yōu)勢;另一方面,美國實際上是想要通過對棉花包括棉花上下游產業(yè)的轉移來重塑全球產業(yè)鏈,進一步去維護美國在全球政治與法律上的霸權地位。
一、中國棉花生產概況
(一)中國棉花供需情況
從世界棉花產量來看,1960年世界棉花產量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蘇聯、印度,中國排第四位。1970年蘇聯成為世界第一產棉大國,隨著冷戰(zhàn)的爆發(fā),美蘇兩國也在棉花領域展開爭霸。2000年前后中國基本確立世界棉花生產第一國的地位,與此同時印度棉花種植業(yè)也發(fā)展迅猛,2014年印度棉花產量超過了中國。2015年以來中國棉花產量逐年上漲趨勢顯著,2018年中國棉花產量突破600萬噸,到2020年中國棉花產量增長至631.4萬噸,占世界棉花產量的25.4%,同比增長31.8%,與印度棉花產量并列世界第一。
從世界棉花消費量來看,主要棉花消費國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其中,中國棉花消費量常年穩(wěn)居第一,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2020年世界棉花消費總量為2551.9萬噸,中國棉花消費量占比達33.7%,達到860萬噸;印度棉花消費量占比20.7%,為529.1萬噸,排在世界第二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及土耳其棉花消費量依次為222.1萬噸、161.1萬噸、158.9萬噸。
(二)中國棉花進出口情況
從世界棉花進出口情況來看,美國是世界棉花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則為世界需求量第一的棉花進口國[2]。2020年全球棉花出口數量為969.8萬噸,進口數量為969.4萬噸。其中,美國出口棉花占世界棉花出口總量34.8%的,達到337.5萬噸;巴西棉花出口量217.7萬噸僅次于美國,占世界棉花出口總數量的22.5%;印度排名第三,棉花出口數量為124.1萬噸,占世界總出口數量的12.8%。中國棉花進口占全球棉花進口總數量的24.7%,數量為239.5萬噸。2020年位列棉花進口總量第二、三位的是孟加拉國和越南,分別進口棉花156.8萬噸和148.1萬噸。
(三)中國棉花生產布局
隨著中國棉花生產的區(qū)域優(yōu)勢差異及資源稟賦差異,中國棉花生產布局逐漸發(fā)生變化。從棉花種植規(guī)模來看,2010年開始,中國棉花種植面積整體呈下降趨勢,長江、黃淮棉區(qū)棉花種植面積逐年縮減,但新疆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20年中國棉花種植總面積3169.9千公頃,其中黃河流域棉花種植面積464.6千公頃,同比下降16%;長江流域棉花種植面積277.8千公頃,同比下降15.7%;新疆棉區(qū)棉花種植面積2501.9千公頃,占比78.9%。從棉花產量來看,受種植面積影響,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qū)持續(xù)減產,新疆(包括兵團)棉花產量逐年增加。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達516.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7.3%。如表1所示。FBE2147F-50C5-450B-B46D-B0747A24FD01
(四)兵團植棉規(guī)模及產量變化情況
2010年以來,兵團植棉面積和棉花產量占全國比重均明顯提升,單產和長絨棉單產不斷突破。如表2所示。2021年,兵團棉花全產業(yè)鏈入選全國農業(yè)全產業(yè)鏈重點鏈;在棉花全部6項質量指標中,兵團棉花平均長度、馬克隆值級等5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
從全球棉花供需市場來看,中國棉花產量世界第一,消費量世界第一,從全球棉花進出口市場來看,中國是世界棉花最大的進口國,美國是世界棉花最大的出口國,這意味著從上游的棉花原料生產到下游的消費中國都是最主要的參與者,因此中國在世界棉花市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即世界棉花看中國。受到自然條件、技術差異、兵團和地方補貼政策、植棉政策、農資補貼政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棉花生產實現了從東部地區(qū)向新疆地區(qū)的整體遷移[3]。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量連續(xù)25年位居全國第一,兵團以全國28.7%的棉花播種面積生產了全國36.4%的棉花;即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
二、新疆兵團實際植棉情況的調查分析
(一)樣本量選擇與研究方法
調研地點: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十二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五十一團、五十三團,共獲得180份兵團棉花種植戶的調查問卷。經甄別和篩查舍棄“問題問卷”后,獲得有效問卷172份,有效問卷率為86%。其中,漢族種植戶120人,主要集中在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維吾爾族51人,主要集中在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二團。
問卷調查選取的調查區(qū)域為兵團集中植棉師團,樣本量總體較為分散,涵蓋了各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族別以及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棉花種植戶。因此樣本量選取具有代表性,問卷調查結果較為可靠。用SPSS.20對被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進行描述統計分析,得到其頻率、百分比、均值、標準差,從而對樣本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二)對棉花種植戶的調查分析
1.棉花種植戶基本情況。兵團棉花種植戶年齡調查顯示,本次被調查的棉戶年齡在26—35歲的最多,占比達到27.9%;其次是年齡在46—55歲的棉戶占比27.3%;年齡在18—25歲的棉戶較少占比14.5%;年齡在56—60歲的棉戶最少,占比14.5%。從這些結果可以看出,兵團棉戶的年齡分布比較分散。
兵團棉花種植戶性別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占比為66.9%,女性占比為33.1%。族別調查結果顯示,漢族占67.4%,維吾爾族占27.3%,回族占2.3%,其他族別的棉戶占到2.9%。學歷調查結果顯示,有66.3%的被調查棉戶學歷在初中及以下,只有5.3%的棉戶學歷在高中以上,說明被調查棉戶的學歷普遍較低。被調查對象的指標分析中,均值代表集中趨勢,標準差代表了波動情況。如表3所示。
2.棉花種植戶居住情況。兵團棉花種植戶出生地調查顯示,63.4%的棉戶出生于新疆本地,其中包括出生于阿拉爾市的57.6%以及出生于圖木舒克市的5.8%;還有14%的棉戶出生于重慶,9.3%的棉戶出生于河南,8.7%的棉戶出生于四川;另外有少數棉戶出生于安徽、甘肅、湖南、陜西等地區(qū)。棉戶現居地為十團一連、四連、五連和十二團三連的最多。
兵團棉花種植戶居住地居住年限調查顯示,居住年限在30年以上的棉戶最多,達到30.2%。只有16.3%的被調查棉戶居住年限小于5年;總體來看73.7%的棉戶的連隊居住年限在10年以上,大部分棉戶的連隊居住年限較長。如圖1所示。
3.棉花種植戶種植情況。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年限調查顯示,棉花種植年限在5年以下的棉戶最多,占到29.1%;其次是種植年限在6-10年和30年以上的棉戶,均占比15.1%;但是總體來看,棉花種植年限超過十年的棉戶占到65.8%。如圖2所示。
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面積調查顯示,被調查棉戶的棉花種植面積在6畝到440畝地不等,棉戶的種植面積為40畝的棉戶數量最多,頻率為76次??傮w來看,棉花種植面積在40畝以下的棉戶占68%,棉花種植面積在120畝以上的棉戶僅為7.6%,只有少數棉戶進行土地流轉,實施規(guī)模化種植營。如圖3所示。
根據對棉花種植戶的調查分析可知,兵團棉花種植戶主要以中青年為主、以漢族為主、以男性為主,他們長期居住在連隊從事棉花種植,大部分棉花種植戶種植面積在40畝。因此兵團棉花種植戶以兵團職工為主,種植地主要為個人職工身份地,沒有大規(guī)模土地流轉,未形成棉花規(guī)?;洜I。
(三)對種植行為的調查分析
1.棉花品種選擇。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品種調查顯示,北疆早熟棉區(qū)主要種植的棉花品種有新陸早74號、新陸早84號、新陸早 80號、惠遠720。南疆早中熟棉區(qū)主要種植的品種有新陸中78號、新陸中82號、塔河2號。棉花品種的好壞、適宜程度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棉花產量。從南疆種植的棉花品種來看,塔河2號占比為50%,其他品種占比為38.37%,新陸中占比為11.63%,說明南疆棉戶大多使用的是第一師塔河種業(yè)研發(fā)的塔河2號品種和新陸中品種。如圖8所示。從種植品種選擇上來看,兵團棉花“一主兩輔”的用種模式基本實現。兵團棉戶選擇的都是產量高、抗病性好、易機采的棉花品種。有利于從源頭上提高棉花的品質,實現兵團棉花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2.機械化水平。兵團棉花機械化水平高于新疆整體水平,從播種到管理、采摘,逐步朝著實現機械化作業(yè)全覆蓋的方向發(fā)展。2020年新疆棉花機采率為75%,到2021年新疆棉花機采率達到85%,其中兵團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8.3%,機采率達94.2%。被調查的兵團棉花種植戶表示“犁地耙地、播種、灌溉施肥、采摘、殘膜回收等全流程均可機械化作業(yè),田間管理不同階段也有相應技術規(guī)范”。2021年,兵團對棉花無人機打藥、機采等提出了新要求。鼓勵大型植保機械開展脫葉劑噴施作業(yè),并由團場統籌安排采收作業(yè)。嚴格執(zhí)行《兵團采棉機田間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采收棉花保證脫葉率達到 90%、吐絮率達到 95% 以上,避免夜采、露水采、噴水采等影響棉花質量的采收行為[4]。嚴格的機械化要求可以有效降低棉花“三絲”,機采棉質量指標與手摘棉差別將進一步縮小。FBE2147F-50C5-450B-B46D-B0747A24FD01
3.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情況。雖然兵團植棉機械化水平較高,但南疆地區(qū)受棉田碎片化因素影響還存在一部分人工采收棉花行為。在問卷調查的172位棉戶中,2019年有20位棉戶選擇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2020年有22位棉戶選擇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2021年有25位棉戶選擇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在選擇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的棉戶中,選擇雇傭1—2人的棉戶較多,如圖4所示。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僅有極小部分棉花選擇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此外,接受調查的棉戶表示,雇傭少數民族拾花工人的棉戶都有雇傭合同。
4.兵團棉戶種植成本與收益情況。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收入調查顯示,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收入普遍較低。52.9%的棉農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31.2%的棉農年收入在5萬—10萬元之間;15.9%的棉農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其中收入在20萬—25萬元和25萬—30萬元的棉農占比均為1.2%。兵團棉花種植戶棉花種植成本調查顯示,兵團棉戶種植棉花的成本投入偏高。51.16%的棉戶成本投入在1001—1500元之間,28.49%的棉戶成本投入在1501—2000元之間,還有5.8%的棉戶投入了2000元以上的棉花種植成本。
結合受調查棉花種植戶提供的成本支出情況匯總棉花種植成本估值表,如表4所示,兵團棉花種植成本估值為1476元/畝。其中肥料、水電、采摘等項目在總支出成本中占比較大。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需承擔土地流轉或者土地承包費用,2020年北疆部分地區(qū)土地流轉費大致在600—900元/畝,2021年不斷上漲突破至1000元/畝,有些好地已漲到1300—1400元/畝。
5.棉花種植合作社發(fā)展情況。截至2021年底,兵團農工合作社總數達5203家,比上年增加了893家,增長20.7%。聯合社32家,比上年增長45.5% 。兵團團場改革后,職工在農業(yè)生產中有了更多自主權,農工專業(yè)合作社正成為連接棉農和技術的重要中介。合作社通過市場化統一采購農資,統一提供農機服務,鼓勵職工標準化種植棉花。通過“龍頭企業(yè)+合作社+工廠+棉戶”的運營模式收購優(yōu)質棉,確保籽棉品質一致性好;統一使用拖拉機打脫葉劑,保證棉花集中脫葉效果好、雜質少;統一機械采收,使用打包機統一集中采收籽棉,采用限時段進行采收,控制籽棉含水量;統一拉運,避免銷售扎堆,保障安全生產。這些合作社的牽頭負責人很多本就是種植大戶,民間自發(fā)的棉農合作組織力量正在不斷壯大。以八師石河子北泉鎮(zhèn)鴻興翔合作社、七師胡楊河市裕農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十師一八四團鑫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棉花合作社等都已經逐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yè)鏈趨勢。
三、美國抵制新疆棉花的影響
(一)對棉戶種植意愿的影響
根據中國國家棉花市場監(jiān)測系統于2021年11月對全國14個?。ㄗ灾螀^(qū))、46個植棉縣(市、團場)、1700個定點植棉信息聯系戶展開棉花種植意向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361.3萬畝,同比增加42.2萬畝,增幅1.0%。新疆意向植棉面積為3581.2萬畝,同比增加0.7%。其中,新疆地方的意向植棉面積為2314.1萬畝,同比增加1.1%;新疆兵團的意向植棉面積為1267.2萬畝,同比基本持平。
2022年,全國植棉意向普遍增加,兵團棉花種植戶植棉意向也并未受到美國制裁影響,主要受新疆棉花種植戶植棉收入提高因素影響。一方面是政策支撐,2022年國家繼續(xù)實施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2022年兵團皮棉追溯補貼0.2元/公斤,優(yōu)質棉補貼0.3元/公斤。一系列棉花補貼政策保障了棉農的收益,穩(wěn)定新疆棉農的植棉信心。另一方面是市場環(huán)境,中國棉花市場開放,市場良性競爭強。2021年在加工產能過剩以及新疆棉減產預期下,新疆籽棉收購競爭激烈,籽棉價格大漲。棉花每畝收益較去年大幅提升。2021年新疆機采棉銷售均價10.3元/公斤,種植收益為1377元/畝,收益同比增加22.97%。手摘棉銷售均價11.2元/公斤,種植收益為1238元/畝,同比增加41.30%。高收益進一步帶動了棉戶植棉積極性。因此新年度兵團棉花種植戶植棉意愿依然強烈,美國限制措施對兵團棉花種植影響較小。
(二)對紡織企業(yè)的影響
從兵團棉花銷售情況來看,兵團第一師棉麻公司穩(wěn)定客戶江蘇慶茂紡織有限公司停止采購兵團棉花,生產原料轉向進口棉;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創(chuàng)錦棉業(yè)有限公司主要合作的8家貿易商中,有3家退出了合作;新疆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和田泰達服飾等棉紡織企業(yè)由于使用了兵團棉花被列入制裁名單,被制裁企業(yè)與拉夫勞倫,湯米希爾菲格,雨果博斯,無印良品等國際品牌的業(yè)務合作受到影響。
部分國際品牌商要求服裝紡織企業(yè)出具紙質承諾書,承諾不使用新疆棉或在訂單上指明使用棉花的品種產地,以用于國際品牌商追溯。由于兵團及新疆棉花產量占比較大,難以做到,企業(yè)收到品牌商要求后一般不直接承諾,但對于訂單上有明確要求的,企業(yè)一般按要求采購原材料。
從兵團紡織企業(yè)情況來看,兵團棉紡織企業(yè)主要為棉紗企業(yè),棉紗制品多銷往內地,直接出口的較少。對于棉紗僅內銷,下游不涉及出口的企業(yè),沒有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這類企業(yè)在兵團數量最多,占一半以上;對于雖然棉紗內銷,但下游涉及與出口品牌合作的企業(yè),受美國制裁影響采取“貼牌”“代加工”方式生產,這類企業(y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于產品直接對歐美出口的企業(yè),已經基本停止對外業(yè)務,如兵團第六師的新疆六孚紡織工業(yè)園、兵團第八師的如意集團,但這類企業(yè)總體數量較小,僅占兵團紡織規(guī)模1/4左右。
美國制裁將導致兵團棉花銷售面臨交易無法完成或款項被凍結的直接影響以及法律糾紛、聲譽風險、業(yè)務發(fā)展等方面的間接影響。一方面美國可能直接對兵團棉花銷售進行業(yè)務限制;另一方面,兵團棉花銷售企業(yè)被納入制裁名單后,可能被限制甚至切斷了與美國企業(yè)及部分跨國企業(yè)間的業(yè)務往來。雖然短期內部分貿易企業(yè)減少或停止采購兵團棉花,兵團棉花呈“出口轉內銷”趨勢。但長期來看美國制裁未能阻礙商業(yè)的內在邏輯——產業(yè)發(fā)展需求不可抑制。FBE2147F-50C5-450B-B46D-B0747A24FD01
(三)對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的影響
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33.7%,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5]。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占世界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20%,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中國在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國中所占比重高達30%—40%,長期位列前三,是美國紡織品服裝主要進口國。在中國對美出口的紡織品服裝中,成品服裝占比達70%。
從中國服裝出口數據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出口額達1224.1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從中國出口市場看,美國、歐盟、日本、東盟是中國服裝出口前四大市場,其中中國出口至美國服裝達293.1億美元,同比增長43.3%。從美國海關進口數據看,2021年前三季度,美國進口服裝總額5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從美國進口市場看,美國從中國進口服裝13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1%,占美服裝進口市場份額為23.5%,較去年同期提高0.1%。另外,全球疫情因素導致東南亞紡織服裝業(yè)的外貿訂單大量回流中國,中國在紡織服裝業(yè)的優(yōu)勢更為凸顯。中國對美國出口服裝產品不降反增,說明美國制裁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影響較小。美國消費市場難以與中國棉紡織服裝產業(yè)割裂,美國離不開中國制造業(yè)。
(四)對時尚品牌消費結構的影響
H&M品牌宣布禁用新疆棉引發(fā)了中國消費者對以BCI組織為首的多家歐美服裝企業(yè)的抵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為例,2021財年第三財季(2020年12月初至2021年2月底)至2022財年第一財季(2021年6月初至2021年8月底)的分季度營收來看,Nike在大中華區(qū)的收入分別為22.79億美元,19.33億美元和19.82億美元。最新公布的2022財年第二財季(2021年9月初至2021年11月底)的財報顯示Nike在大中華區(qū)近期的營收表現呈現出斷崖式的下滑,收入18.44億美元,同比大跌20%;稅前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91億美元也跌至5.69億美元,跌幅高達36%;大中華區(qū)營收占比也減少至16.24%,僅好于Nike在亞太及拉美市場的收入。也就是說,自2021年3月起,耐克在大中華的環(huán)比收入開始下滑。除2022財年第一季度以外,其他季度營收環(huán)比呈現負增長態(tài)勢。而Nike大中華區(qū)營收下滑正好與2021年3月爆發(fā)的“新疆棉”事件的時間線相重合。
在中國運動品牌市場中,Nike的市場占有率高達25.6%,其余的國產運動品牌占有率均較低,其中除了安踏占15.4%之外,李寧僅有6.7%。而BCI組織禁用新疆棉事件引起的市場波動改變了中國國內消費者選擇偏好,導致Nike等國際運動品牌部分市場份額轉移至國內品牌。Nike在中國的代理商之一寶勝國際(YYsports勝道體育)在其最新公布的每月收益顯示,公司11月收益14.3億元,同比下降30.3%;截至2021年11月30日為止的11個月收益214.3億元,同比下降7.2%。Nike的另一代理商滔搏2021/22財年第三季度零售與批發(fā)業(yè)務的總銷售金額同比下跌20%—30%。國貨品牌銷量則呈正向增長態(tài)勢,2021年第三季度,安踏銷量相比上年同期正增長10%至20%,李寧則正增長20%至30%。并且,得益于中國國內強大的供應鏈網絡和產業(yè)鏈優(yōu)勢,部分中國本土時尚品牌訂單還呈現出爆發(fā)式增長。
美國以“人權”和“強制勞動風險”等由頭脅迫其他國家或者跨國公司實行抵制“新疆棉”措施,或者其他國家跟隨效仿美國的行為,或者企業(yè)考慮其市場形象主動要求其供應商禁止使用新疆棉等行為,將會使這些品牌失去中國市場,改變中國時尚品牌消費結構。
四、結論
通過對兵團棉花種植戶基本情況和種植行為的調查,從產業(yè)鏈視角分析美國制裁對于兵團棉花產業(yè)的影響,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中國棉花在世界棉花產業(yè)中居于重要地位,新疆棉花在中國棉花產業(yè)中占據主導地位,新疆棉花向兵團集聚,棉花產業(yè)是兵團農業(yè)的支柱產業(yè)和優(yōu)勢產業(yè)。美國制裁兵團,抵制新疆棉,危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是對全球棉花產業(yè)鏈的打擊。
第二,兵團棉花種植戶長期從事棉花種植,其中維吾爾族/其他少數民族種植戶、女性種植戶占比較少;兵團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高,對于少量雇傭的少數民族拾花工多為長期雇傭且簽訂勞動合同,不是偶發(fā)性行為。美國以“維吾爾人被強迫勞動”抵制新疆棉說法沒有事實依據支撐,屬于虛假論斷。
第三,兵團是國家重要優(yōu)質棉生產基地,以占全國1/4的面積生產了全國1/3以上的棉花,有力保障了國家棉花產業(yè)安全。美國制裁以來,兵團不斷優(yōu)化棉花品種結構,以解決棉花品種多亂雜和原棉品質一致性差問題,兵團棉花顏色級、長度、斷裂比強度、馬克隆值等品質指標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棉花質量明顯好于上年,棉花產能優(yōu)勢穩(wěn)定釋放。
第四,在兵團棉花種植合作社帶動下,在國家及兵團各項政策保障下,我國棉花市場運行平穩(wěn),兵團棉花種植戶收益增加。兵團棉花種植戶不擔憂美國制裁影響,多數兵團棉花種植戶新年度植棉意愿依然強烈,棉花供應鏈供應端穩(wěn)定。基于兵團棉紡織企業(yè)構成及國內市場強大韌性,多數棉紡織企業(yè)未明顯受到美國制裁影響,棉花供應鏈制造端穩(wěn)定。美國制裁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影響較小,中國出口美國服裝不降反增,對中國時尚品牌消費結構影響較大,中國本土品牌發(fā)展勢頭強勁,棉花供應鏈銷售端穩(wěn)定。美國通過制裁新疆達到全面重組全球棉花產業(yè)鏈和供應鏈的目的以失敗告終。
參考文獻:
[1]谷紅陽. 從“關稅戰(zhàn)”到“科技戰(zhàn)”——中美貿易爭端焦點分析[D].北京:對外經貿大學,2020.
[2]李梓秋.四大棉花生產國的產業(yè)現狀及特點[J]. 農經,2021.
[3]侯玉龍. 資源約束和價格競爭壓力下新疆棉花生產降成本[D].阿拉爾:塔里木大學,2021.
[4]劉學堯.兵團棉花如何提質增效創(chuàng)品牌[J].當代兵團,2021 (3).
[5]林濤.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發(fā)展對策[J].亞太經濟,2019.
[6] 鄧金劍. 美國限制進口新疆國棉花:供應鏈與產業(yè)鏈之爭[J].國際經濟合作,2021 (5).
[7]陳思娛. 中美棉花貿易市場勢力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21.
[8]崔小年.全球棉花供需格局調整與提升中國棉花產業(yè)競爭力研究[J].區(qū)域經濟評論,2018(4).
責任編輯:彭銀春FBE2147F-50C5-450B-B46D-B0747A24F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