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全,毋高峰
(1.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 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 理工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殘膜回收機主要用于回收棉花產地的剩余殘膜,作業(yè)環(huán)境比較復雜.設計具有可靠性、通過性和隨地仿形能力的起膜機構,對彈齒式殘膜回收機的收膜效果起決定性的作用[1-2].
秸稈殘膜經歷了秋收和秸稈粉碎之后,風蝕老化和破損程度較為嚴重,膜面上會殘存少量的棉葉、棉鈴殼和土壤等雜物[3].起膜機構的主要作用是將棉桿根茬的側根切斷,將地膜從雜物下挑起一定的高度,將殘膜和雜物沿著挑膜齒邊刃線滑移的過程中分離一部分5~7cm內的土壤[4].
彈齒式殘膜回收機的起膜機構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起膜鏟與限深滑板焊接于浮動式四連桿機構上[5].工作時殘膜回收機由拖拉機帶動,起膜鏟在自身重力和入土角的共同作用下進入膜下的土壤中[6].起膜鏟的作業(yè)深度由四連桿機構和限深滑板共同調節(jié),同時能隨地面仿形,保持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入土深度.起膜鏟的刀刃為長條狀,刀刃的鋒刃線與機具的前進方向之間的夾角成鈍角,可以有效達到起膜鏟托起并積累更多的殘膜,防止回收殘膜時使殘膜進一步受損.
1.起膜鏟2.前立柱3.絞桿4.限深滑板5.后立柱圖1 起膜機構結構簡圖
入土角α是刀板底刃線與其在地平面上投影線的夾角.入土角直接影響起膜鏟起膜效果.起膜鏟齒面受力分析簡圖如圖2所示,并據此進行入土角的理論值分析[7].
圖2 起膜鏟齒面受力示意圖
受力平衡狀態(tài)時其平衡方程如(1)所示:
(1)
式中起膜鏟所受力分別是:F為所受工作阻力,單位N;N為回收物給予的反作用力,單位N;G為回收物的重力,單位N;T為回收物對上刃面的摩擦力,單位N;T=μN,μ是與土壤之間的摩擦因數[7].由(1)得
(2)
入土角過大或過小,都達不到殘膜回收效果.本文所設定起膜鏟入土角α取值范圍為10°~35°[8].
起膜鏟底面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γ為入土隙角,它的存在使起膜鏟具有入土的趨向.入土隙角在起膜鏟剛入土時稍大,后隨耕深增加逐漸減小,達到設定耕深時隙角等于零或稍大于零.當隙角開始減為負值時,起膜鏟的耕深開始變淺.本文設計的起膜機構在增加了四連桿仿機構具有隨地仿形的功能,入土隙角設定在2°~5°之間[9].
起膜鏟斜角可以由圖3所示的受力分析圖確定,為了使殘膜和根茬等雜物沿著刃口向后向上滑移,土壤阻力沿刃口的分力要大于鏟刃與土壤間的摩擦力,即:
Psin(90°-β)≥f
(3)
圖3 起膜鏟斜角受力示意圖
式中,P為作用在鏟刃上的阻力,N;f為鏟刃與土壤間的摩擦力,N,且F=N1tanδ,δ是土壤對鋼起膜鏟的摩擦角.由滑動摩擦力定律可知
(4)
由(3)和(4)兩式可得
β<90°-δ
(5)
正常情況下土壤對鋼起膜鏟的摩擦角δ為26.5°~35°[10],由(5)可確定起膜鏟斜角β要小于55°.起膜鏟鏟刃越尖銳,在同樣情況下對殘膜的作用范圍越小.
起膜鏟在機具勻速常規(guī)作業(yè)時主要承受土壤的阻力和土壤對其的側向壓力.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起膜鏟在受側向力時,會向左右兩側發(fā)生變形,當力的方向垂直于起膜鏟側面時起膜鏟受到側向力最大,嚴重導致起膜鏟與挑膜齒發(fā)生干涉.定義起膜鏟所受側向力為F阻,如(6) :
(6)
式中,Kt為土壤比阻;H為起膜鏟犁耕效率,一般取0.7;a為單個入土部件耕深;b為幅寬.
我國耕地最大的土壤比阻為60kPa,根據前文可知耕深為0.05m,取Kt=60KPa,a=0.05m,寬度取中間值b=0.032m,計算出F阻=67.2N.
起膜鏟所受水平阻力如(7):
(7)
本文取ρ=2.65g/cm3,g=9.8N/kg,B=10mm,T=50mm,ξf=1.可知起膜鏟水平阻力約為1.6×10-7N.
因本文所設計起膜裝置為鏟型,后附有限深板控制深度,在此不考慮起膜鏟所受垂直壓力.
在確定起膜機構的主要參數后,根據相關參數使用ANSYS軟件對起膜鏟仿真分析.起膜鏟材料選擇65Mn碳素結構鋼,此種鋼剛度較強,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可塑性,使用壽命較長,耐磨性較好.
對起膜鏟網格劃分后施加約束和載荷.使用夾具將起膜鏟的尾端固定,使起膜鏟的尾端不發(fā)生位移.對起膜鏟施加水平阻力1.6×10-7N.每一根起膜鏟的入土部分施加67.2N的側向力,均勻加載到起膜鏟上.
由起膜鏟的應力仿真分析可知,尾端所受的應力較大,發(fā)生在尾端與立柱的焊合處,最大應力數值為13.729MPa,而起膜鏟的屈服應力為430MPa,計算得出其安全系數為31.3,滿足強度要求.由起膜鏟的仿真位移圖可以看出模型最大位移在起膜鏟的齒尖上,最大位移值為0.179mm;最小位移值則在起膜鏟末端.
模態(tài)分析是動力學性能的基礎,能夠在設計初期降低共振的風險,提高動力學性能等.起膜鏟在靜態(tài)工況下的強度和剛度均表現(xiàn)優(yōu)良,但考慮實際作業(yè)環(huán)境復雜,外部載荷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或非周期性變化,若與起膜鏟的固頻相近,會產生共振,共振會加速結構疲勞,縮短使用壽命.需要將結構的固有頻率避開外部激勵范圍,以避免共振.本文借助有限元數值分析方法對起膜鏟模態(tài)求解,求解后得到前六階模態(tài)頻率和振型(表1).
表1 起膜鏟前6階模態(tài)分析
通過對起膜鏟工作環(huán)境和機理特征的分析,其受到的外激勵主要由發(fā)動機振動、機具行走顛簸等產生,其中發(fā)動機振動激勵大小在50Hz左右;機具行走顛簸激勵大小在30Hz左右[7].結合模態(tài)分析結果對比,起膜鏟的前六階頻率在109~2 284Hz之間,整體頻值較高,與外部激勵明顯錯開,有效降低了共振的風險.模態(tài)頻率與模態(tài)振型結果為后續(xù)起膜鏟的維護、設計提供了數據支持與方法支撐.
本文依據起膜鏟結構原理和工作阻力,通過分析起膜鏟關鍵參數、受力,得出起膜鏟安全系數為31.3,能滿足機器的工作要求.在利用Ansys軟件對其進行模態(tài)仿真分析中得出:起膜鏟最大應力13.729MPa,最大位移為0.179mm,所得數據在安全范圍內;前6階固有頻率范圍在109~2 284Hz之間,不在所受外界激振頻率范圍內,作業(yè)過程中不會產生共振現(xiàn)象.